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621171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画山绣水教案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四 画山绣水画山绣水课型: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2 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 3 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 教学指导 1.杨朔的这篇散文描写桂林山光水色富有诗情画意,整篇文章有一个主旨性话语,写出了 作者漓江游的总体感受。朗诵作品后你能找出它来吗? 2本文富有文采,杨朔是把散文当做诗歌来创作的,请多“吟哦讽诵“,品味语言上的妙 处。第 2、3、5 自然段力求在此基础上达到背诵要求。 相关链接 1杨朔 (19131968)蓬莱城人,当代著名作家。19

2、37 年在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在西北、广西等 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5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6 年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1950 年赴 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写出了他的名篇三千里江山 ;1952 年写出了小说集中国人民 的脚步声 , 近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杨朔散文选和杨朔短篇小说集等。2关于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是对桂林山水风光的赞美。在桂林方圆百余公里的范围内青山 碧野,奇峰林立,秀丽的漓江蜿蜒曲折,穿城而过。从桂林到阳朔 83 公里的水程两岸, “无数青山浮出水” ,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桂林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咯斯特)地区,几亿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海底

3、沉积了几千米厚的石灰岩。由于地壳变动,大海深处的岩石隆起,海水退去,才使这里成 为陆地。之后,又经过七千万年的风化,才最终发育成千峰耸立、碧水萦绕、岩石奇丽、 洞境深邃的桂林山水。 知识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攒聚(cun ) 峭拔( ) 恍惚(hungh )贮藏( )崭新( ) 恬静( ) 黑黝黝(yu ) 玲珑剔透(t )嶙峋 (lnxn) 2解释下列词语。 精髓比喻精华。品评评论高下。杰作特别出色的作品。 积攒一点一点 地聚集。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 石等) 。 恬静安静、宁静。 清奇美妙、奇丽。 3填空。(1)本文作者_,原名杨

4、毓晋,山东蓬莱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 _,_等。(2)本文题目“画山绣水”用了_的修辞手法,它的意思是_,揭示了桂林山水2的特点。 课堂探究 一、导课激趣 读了前面的几篇文章,我们已深深地陶醉于那神奇美妙的自然风光中。可有人却说, 那些风光并不怎样,有一处的风景更美,它有“甲天下”之称。同学们知道那个地方在哪 吗? 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杨朔一起去游一番桂林的山水。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 ,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 指出:题目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绣出来的山和水。 “画”和“绣”一般 都用来形容诗文或景物, “画”指其中蕴涵的诗意,而“绣”指工巧,有华采。题目

5、揭示了 桂林山水的特色,充满了诗意,精致优美。 二、检查预习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 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清奇峭拔;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智慧想象)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 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 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4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

6、给文章划分层次。5巡视课堂,不时给以指导。并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 不例外。 明确:第一部分(第 13 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 415 段),写桂林到阳 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 16 一 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 过去,畅想未来。 6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 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一齐回答,并指出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四、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1杨朔曾这样说过, “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又说:“我在写每 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 ”所以杨朔的散

7、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 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 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 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 情画意。 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漓江水色图(第四段) 鱼鹰捕鱼图(第五段) 2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 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 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3一眼也叫人心醉

8、。 ”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 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 ,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 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 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下列句子都能 给人美的感受,用心品味,说说它们为什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1)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 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 (2)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

9、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 处陈列着精美无比的石头雕刻。 【参考示例:1这句话运用了对比和互文两种修辞方法,强调了桂林山水深蕴着劳动人民 的生活感情和智慧的想像。 2这句话运用了鲜活的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阳朔境内的钟乳石的无比精美和丰富。 】 五、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 每位学生读 l 一 2 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 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课题: 画山绣水 课型:新授课 课时 2 教学目标 1 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

10、表现事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指导 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本文中对于风景物象总是致力描绘,刻镂得很细致。如 第 12 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句话,第一句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句是 释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为桥;第三句是进一步释说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 “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风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 袅的歌音吧” 。先要你看再要你细看,比较,再要你细听,激起你的思考再要你接受他 的释说。 希望同学闪在学习时用心体会。 知识预习 1.找出下列四字短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清奇俏拔 瘦骨嶙峋 玲珑踢

11、透 反应迟顿 万赫藏云 心往神弛 仙山琼搁 旭日东升 丈势欺人 画山锈水 盘空万刃 登峰造及_ 2.选词填空( ) 。那船家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是位两鬓苍白的老人。是谁,心胸里 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戳个小洞,要喷溅出来。A、也许也许 无论都 只有才B、或者或者 无论都 只要才C、或许或许 不管都 只要就4D、有的有的 不管都 只有就 3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 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课堂探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

12、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 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3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读书的时候都非常用心。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 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 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 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3讲解: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 “总是 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 。请大家结合课文, 谈谈你的理解。

13、 4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 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 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5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 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 一般说来,赏景就是赏景,不必相机地进行一些教育,诸如阶级教育。赏景是欢娱的,离 开现实人生的,是审美的,阶级教育是理性的,依附于现实生活的,凑在一起,很有些别 扭。20 世纪 60 年代,是一个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

14、,杨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体验 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总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本文这种写法带着时代的印记。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三、体验拓展 1、点评文章的构思观赏漓江风景本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可作者却在介绍一些造型奇特的山岩的名称以 后,借船夫之口讲了有关这些山岩来历的传说,以此反映劳动人民在旧社会所受的深重苦 难。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这种构思的?我的点评: 2、心灵的旅游杨朔说:“凭着我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 东西特别触动我的心灵。 ”所以他将触动他心灵的东西写了出来,你也见过大自然的各种风 光,触动你心灵的地方不少吧,试一试,你能行!我的描绘: 四、总结全文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5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 1 2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 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 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五、课堂小结: 是啊,祖国有着如此神奇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如此动人而凄美的传说故事,让我们用 双眼去观赏,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笔去描绘祖国这 些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