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1960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7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单元知识总结 【单元知识总结】 1氧族元素的性质 (1) 原子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 个。 不同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 元素性质的异同 相同点:最低化合价为-2 价,正价为 +4、 +6价( 氧元素除外 ) 。 不同点: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在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 性依次增强。 (3) 单质性质的异同 相同点:单质均可作氧化剂,每个原子可获得2 个电子。均有同素异形体。 不同点:单质颜色不同,密度依次增大,熔、沸点依次升高。单质与 2 H化合依次变难; 单质氧化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

2、强。 2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 硫及其化合物的联系和规律 相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通过酸碱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例如: 不同价态的硫的化合物,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 最高价态的硫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的硫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 还原性。 【方法规律】 1水、双氧水及比较 (1) 水的作用 作洗涤剂分离提纯时,滤出沉淀用水清洗表面残留溶液或离子。 作分散剂一配制水溶液、水溶胶。 作导热剂一一水浴加热。 作灭火剂水的汽化热大,普通可燃物着火可用大量水来灭火。 作反应物有水参加的化学反应。 作保护剂一白磷保存在水中,液溴用水封。

3、作冷凝剂一蒸馏装置中的冷却水,工厂的水冷凝器。 (2) 水、双氧水的比较 相同点:都由氢、氧两元素组成;常温下都是无色的液体;都是极性分子;都既有氧化 性又有还原性。 不同点: 22O H中含非极性键; 22O H中氧元素呈 -1 价, 而OH 2 中氧元素呈 -2 价; 22O H 不稳定而OH 2 很稳定; 22O H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OH 2 的氧化性却很弱。 2硫元素的价态变化规律 (1) 邻位转化规律 硫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当硫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它遇到 弱的氧化剂或强氧化剂不足时,被氧化后价态升至相邻的中间价态;当硫元素处于0 价与 +4价 态,它们既具

4、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与强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为相邻的高价,与强还原剂反 应时被还原为相邻的低价;当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它与还原剂反应时被还原为 相邻的中间价态。 (2) 互不换位规律 -2 价态硫与 +6价态硫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能变成中间价态,决不可能变成互换位 置,例如:硫元素相邻价态的粒子之间一般不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例如SH 2 和 S、 2 SO和 S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 跳位转化规律 当-2 价态的硫和硫单质与强氧化剂反应时,价态升高发生跳位转化。 注意,上述三条规律也适合其他变价元素的价态转化。 3常用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 (1) 吸附型漂白 木炭、活

5、性炭等多孔状物质可以吸附有色物质,使其褪色,其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 化合型漂白 2 SO溶于水后生成的 32SO H,可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的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3) 氧化型漂白 氯水、 2 )(ClOCa; 3 O、 22O H、 22O Na等物质都具有氧化性,它们可将有色物质氧化 成无色物质,并且褪色后不能恢复原色。 注意漂白与化学反应中物质颜色改变的区别。 4用硫酸制备气体 (1) 制氢气 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可制取氢气,硫酸表现出酸性。例: 2442 HZnSOSOHZn (2) 制氯化氢、氟化氢、氯气 一些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

6、制取HF 、HCl、 2 Cl,硫酸表现出难挥发性和酸性。例: 4422 2CaSOHFSOHCaF HClSONaSOHNaCl22 4242 OHClMnSOSONaMnOSOHNaCl 22442242 222 (3) 制硫化氢、二氧化硫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制二氧化硫,硫酸表现出强酸性。 SHFeSOSOHFeS 2442 OHSOSONaSOHSONa 22424232 )(浓 5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的区别 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易于获得电子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由于其中 4 S、 5 N易获得电 子,表现出很强的氧化性;而盐酸、氢硫酸、磷酸等酸根部分不能或不易

7、获得电子,它们是非 氧化性酸。在水溶液中任何酸都能不同程度地电离出 H,H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电子转变 为 2 H,从这一点看,酸都具有氧化性,这是H的氧化性,它和氧化性酸中中心元素处于高价 态易获得电子具有的氧化性是不同的。 请注意,酸根部分易得电子有氧化性氧化性酸;酸电离出 H得电子有氧化性酸的氧 化性。 6物质的提纯( 除杂质 ) 提纯是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性质的差异,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杂质。 (1) 化学方法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 选择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而不能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 所选试剂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生成物与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分离。 提纯过程要尽可能做到步骤简单

8、、现象明显、容易分离。 (2) 常用的化学方法除杂的措施 利用生成沉淀除杂:NaCl( 2 BaCl) 加 32CO Na,再加盐酸。 利用生成气体除杂: 42SO Na,( 32CO Na) 加 42SO H 利用酸式盐与正盐的相互转化除杂。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除杂。 利用两性物质的反应除杂。 利用其他化学性质的差异除杂。 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7氧族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一些特性 (1) 氧气参与反应的条件一般为高温或在水溶液里。 (2) 硫与铁、铜反应只生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铜( 注意与氯气比较) 。 (3) 硫化氢有剧毒、臭鸡蛋气味、强的还原性,实验室不能用强氧化性的酸制硫化氢。 (4) 2

9、 SO可漂白纸张、毛、丝、品红溶液( 注意与 2 Cl、 22O Na、 2 )(ClOCa比较 ) , 2 SO也 能还原溴水中的溴、 4 KMnO溶液中的 4 KMnO,使溶液颜色褪去( 区别以上二者的不同) 。 (5) 3 SO是无色固体,熔点16.8 ,沸点 44.8 ,标准状况下为固体,通常情况下为液体, 极易气化,易挥发。 (6) 32SO Na被氧化为 42SO Na。 2 SO、 32SO H、 2 3 SO都具有还原性,且还原能力不同,其强 弱为 232 2 3 SOSOHSO 。 【难题巧解点拨】 例 1用下列途径制备海波(OHOSNa 2322 5) : 制备海波途径中的

10、有关化学反应为: 2322 4274SOOFeOFeS高温 SHFeClHClFeS 22 2 OHSSOSH 222 232 OHSONaNaOHSO 2322 2 32232 OSNaSSONa (1) 画出合理配比图。 (2) 现有 88gFeS,NaOH溶液吸收 2 SO的吸收率为96% ,问最多制备海波质量为多少克? 解析本题涉及二次配比问题,用逆向推理法,运用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逆向推导。 答案(1)合理配比图 (2) 设用于生成 2 SO需 FeS 的物质的量为xmol,用于反应生成SH 2 需 FeS 的物质的量为 ymol。 mol molg g FeSn1 88 88 )(

11、 1 yxx yx 4 1 %96 4 3 1 解得: x=0.68mol y=0.32mol molmolmolyxOHOSNan49.032.0 4 1 68.0 4 1 )5( 2322 gmolgmolOHOSNam52.121/24849. 0)5( 2322 点拨本题第一个问题的解法采用逆向思维法,第二个问题的解法要抓住硫原子个数守恒 以及参加反应的 32SO Na与 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充分体现了原子利用率的高效性。 例 2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现有的氯化钠晶体中混有少量硫酸和碳酸氢铵, 设计一组实验除去杂质。 试简单回答下列问题。 (1) 除去 34HCO NH

12、,用加热方法好,还是加入碱微热的方法好?回答:_, 原因是 _,判断 34HCO NH已完全除去的方法是_。 (2) 加热的固体残留物溶于水后,应用 2 BaCl溶液还是 23) (NOBa溶液除去 2 4 SO回答: _,原因是 _,判断 2 4 SO已完全除去的方法是_。 解析 (1)加热可使 34HCO NH完全分解,无残余物,加碱则消耗试剂还可能带入新的杂 质。 (2) 用 2 BaCl溶液为好,可避免溶液中引入 3 NO。 答案 (1)加热方法好; 34HCO NH可全部分解还不产生其他杂质;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放在试管口不变蓝色,则已分解完全。 (2) 用 2 BaCl溶液为好;避

13、免溶液中引入 3 NO;取少量的上层清液,滴加 2 BaCl溶液,如 不产生浑浊,表示 2 4 SO已完全除去。 点拨 此类题的解答要根据除杂所要遵循的原理:不增加新的杂质,增加了要设法除尽: 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加入的试剂能把杂质转变为被提纯的 物质,或转变为气体,沉淀、易溶物而除去。 例 3现有 32SO Na溶液和稀 42SO H两种溶液。设计一个实验区别它们。所用试剂只有 2 BaCl溶液,仪器只有试管。试写出鉴别过程和结论。 解析若向两种溶液中加入 2 BaCl溶液时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设法根据该步的现象加以区 别,应深入考虑生成沉淀的性质不同,一种能溶于

14、酸而另一种不溶于酸;更应注意反应后溶液 的成分不同,并加以利用进行鉴别。 答案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两种试液,然后向里面各加入足量 2 BaCl溶液,都产生白色 沉淀。取一支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到另一支试管的沉淀中,若沉淀溶解,则取清液的试管中 盛的为稀 42SO H,另一支试管为 32SO Na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结论相反。 点拨 只把注意力集中在 3 BaSO和 4 BaSO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就无法鉴别。本 题中的最大障碍就是比较反应后溶液性质上的不同,用隐藏在反应之后的物质来帮助解决。因 此要注意发散思维,挖掘内在条件。 例 4白色的亚铜化合物 34) (SONHCu难溶于水。若与

15、足量的10mol/L 的 42SO H溶液混 合并微热,生成铜和 2 SO气体及溶液。 (1) 完成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_)( 2424234 OHCuSOSOCuSOHSONHCu; (2) 按上述操作,铜的最高转化率是_ ; (3) 有人设计让上述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结果铜的转化率大大提高。问在密闭容器中反 应,铜的最高转化率是_,其理由是 _。 解析 (1)由化合价升降法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然后根据原子守恒可判断有 424) (SONH生成。 (2) 由上述反应可知: Cu自身氧化还原为 2 Cu和 Cu , 由电子得失守恒可得 34) (SONHCu 中有一半Cu 转变为 Cu

16、,另一半转变为 2 Cu,故铜的转化率最高为50% 。 (3) 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就是增大生成的 2 SO在溶液中的溶解量, 可将 4 CuSO还原为 Cu, 由 2 SO和 4 CuSO的比例可知, 2 SO可将 4 CuSO中的 2 Cu全部还原,所以最高转率为100% 。 答案 (1) 4242424234 )(222)(2SONHOHCuSOSOCuSOHSONHCu; (2)50% (3)100%;密闭容器中 2 SO随压强增大溶解量增多,可将 4 CuSO全部还原为Cu。 点拨 在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原子守恒,电子得失守恒进行计 算。在解题思路上和思维方法上要在深挖隐含信息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