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15989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翻译复习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翻译复习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翻译复习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翻译复习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翻译复习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翻译复习导学案教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洼高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 文言文翻译第一课时制作人:王添羽审核人:李亚君适用范围:高二(全体)使用日期: 2017 年 5 月 15 日【教学目的】1. 落实高考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2. 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激发学习动力。【教学难点】以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归纳系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并指导其应用。【小思考】有以银钱汇缘入泮者,拜谒孔庙,孔子下席答之。士曰:“今日是夫子弟子礼,应坐受。”孔子曰:“岂敢,我,孔丘是也。汝先入我兄孔方门下,断不敢受拜。”孔子虽然姓“孔”,但其兄长并非“孔方”。“孔方”在此处指,“先入我兄

2、孔方门下”指。可见,翻译古文时不能死板地逐字翻译,有时候要理解其言外之意。【课前预习】判断下列粗体字的翻译是否正确。1. 晋侯、秦伯 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 2. (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译文:老虎咬断了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 ) 3. 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师说译文: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 很久不存在了。( ) 4. 今刘表新亡,二子 不协。赤壁之战译文: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 不团结。 ( ) 5. 求人 可使报秦者 ,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却没有找到。(

3、 ) 【学习过程】文言翻译六法:1、对(对译法)文言文是以 单音节词 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翻译时,要把原来的单音节词通过增加语素变为 双音节词 ,一个词对一个词的翻译。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例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2007 年全国 1卷)译文:忠臣,不应有二心。 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使是死, 也不会。2、留(保留法)“留”即保留原词。文言文中凡人名、地名、物名、帝号、年号、国号、朝代、官名、度量衡单位和数量词 都可以保留 不译 。例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译文:庆历

4、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例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译文: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例 3: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译文:近日的事,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了罪人。3、删(删减法)“删”即删略词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是表示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的虚词,都可以省略不译 。例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 道理 ) 了。例 2:夫战,勇气也。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例 3: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009 高考天津卷)译文: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

5、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只有管夷吾才行吧!4、补(增补法)“补”即增补词语。文言文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常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句子成分。为使译文通顺,应将省略的句子成分适当补上。大洼高中(重点部)高二语文导学案大洼高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 例 1:审视之,短小,赤黑色,顿非前物译文 :( 成名 ) 仔细看它, ( 促织 )个儿短小,黑红色,(成名)立刻觉得( 它)不是先前那只。例 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译文: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底子,白花纹;碰到草木 , 全都干枯而死。例 3: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009 高考湖北卷)译文:用他的衣服

6、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携带进入山中。5、换(替换法)“换”即将文言词换为现代词。文言中的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如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翻译时要注意把这些词换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这样比较合乎现代汉语习惯。例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文: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例 2: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出入和意外的变故。例 3: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译文:郭生因此狐狸,常常置办,供给狐狸吃喝。6. 调(调整法)“调”即调整句式。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比较,在句式上有很多特点。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在翻

7、译的过程中就要依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它们的顺序调整过来。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例 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例 3: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2006 年高考江西卷)译文: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在文言文翻译时,除了掌握这“六法”外,我们还要遵循“信”“达”“雅”的规则,即翻译文言文, 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无法直译的,可以领悟原文精神,采用意译,要做到“对”而“不死”,文从句顺。【随堂练习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

8、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来源 : 学_科_网 Z_X_X_K(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邓哀王冲) (1)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译文: _ _ _ (2)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译文: _ _ _ (3)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译文: _ _ _ 【高考链接】(1) 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

9、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译文: _ _ _ (2) 乃师事同邑李中,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译文: _ _ _ 大洼高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 文言文翻译复习(第二课时)制作人:王添羽审核人:李亚君适用范围:高二(全体)使用日期:2017 年 5 月 16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初步熟悉文言断句方法,明确文言断句步骤。2.方法与过程:运用归纳、交流、探究等方法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

10、和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重点难点】1.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2.在练习中不断强化方法,最后归纳规律中的特殊现象,找盲点。【小思考】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玄宗因旧例:封禅后,三品以下,皆迁转一级。婿郑镒本八品,说以之骤迁其五品,兼赐绯服。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翻译此段文字, 并解释划线的句子。 并想一想, 对于划线的句子, 唐玄宗和张说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唐玄宗:张 说:【课前预习】古文翻译,有其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再审大意。 由段到句,由句到词。全部理解,连

11、贯一起。难解句子,则需仔细。 全篇翻译,还需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照顾前文,联系后句。 仔细斟酌,揣摩语气。要求做到,合情合理。语句断间,联系紧密。 跳跃句子,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明址益。句子流畅,错字灭迹。 标点符号,也要查对。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自称谓,掌握惯例。 吾余为我,尔汝是你。省名倒装,都有规律。常用虚词,没有定意。 对待文法,因句而异。改天可改,再行搁笔。【学习过程】1.审题必须审出得分点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 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 ),审该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 );二审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就实词而言,哪些

12、实词可能成为得分点呢?(1)从词性上看,动词最高,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2)从频率上看,120 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得分点。(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 妻子 ”“前进 ”“亲信 ”)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例 1: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雍正六年,授福建晋江知县。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 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 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注作家

13、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译文:2.碰到古今异义词 区别、拆分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得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 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 走”“谷”“金” 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 祖父 ”“妻子 ”“其实 ” 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例 2:(南越王尉陀 )问: “ 我孰与皇帝贤?” 陆(指陆贾 )曰: “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14、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2013 安徽,有删改) 译文:例 3: (萧燧 )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诸邑皆宽。移知婺州。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数,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 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宋史 萧燧传,有删改) 译文:3.碰到多义词 语境确定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 爱” 字, “ 爱护 ”“爱怜”“爱惜 ” 义项较难区分;“ 坐 ” 字,义项 “ 犯罪 ” 与“ 判罪 ” 易混; “ 治 ” 字,何时作 “ 治理 ” ,何时作 “ 治理得好、天下太平” 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