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桂电中学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12166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5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市桂电中学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桂林市桂电中学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桂林市桂电中学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桂林市桂电中学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桂林市桂电中学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市桂电中学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市桂电中学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桂电中学 2017 年高考文科综合模拟试题(三)命题人:秦文新李超进 彭昕日期: 2016年 9 月 23 日第卷( 140 分)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 1a 和图 1b 是我国某大城市的城区略图及同区域的人口密度等值线图。读图1,完成 12 题。1该城市的形态是A带状B棋盘状C星状D组团状2形成该区域人口分布特征的主导原因可能是A河流阻隔B地形平坦C交通便利D人口增长图 2 是我国某区域示意图。2015 年,甲城市重新规划了石化工业园区,并减小了园区的规模。读图2,完成 3 4 题。3该

2、市石化工业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原材料B人力资源C交通区位D技术条件4重新规划的石化工业园区规模减小的可能原因是A产业转型加快B经济发展缓慢C城市规模扩大D生产成本降低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表 1 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1,回答 56 题。5表 1 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AN BP CNa DMg 6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A地下水位下降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肥力下降D盐碱化加剧图 3 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区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读图3,完成 79 题。第 2 页 共 10 页7气温升高导致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增强

3、B径流量增大C冰雪融水增加D降水量增加8导致该区域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温度上升B湖面蒸发作用加强C降水强度增大D地表径流量增大9该区域湖泊补给的主要来源是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冻土融水D地下水图 4 是某日某科技工作者记录的一直立木杆日影长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木杆高度为1m ,tan15 0.27 ,tan30 0.58 ) 。读图 4,回答 1011 题。10该地经度可能是A90E B105E C120E D 135E 11若观察者站立于木杆正南1m 处,当日观察到的木杆日影远端运动轨迹正确的是ABCD12.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

4、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13. 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A. B. C. D.第 3 页 共 10 页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

5、回答1415 题。14. 意境最充分地体现了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C.社会和个人的统一 D.继承和创新的统一15. 意境不是意和境简单相加,而是意与境谐,并在此基础上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例如王维雪中芭蕉图将夏日的芭蕉和雪景画在一起,产生出独特的美感。这表明A.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B.艺术创作不需要反映现实生活C.艺术创作不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D.艺术创作纯属人的主观创造16.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

6、个阶段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A. B. C. D.17. 读漫画弯与直 。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18. 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D.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19.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

7、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0. 古语云:“祸今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福相因”。这段话指出祸与福这一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相互包含的相互依存的相互转化的A. B. C. D.21. 你在接受别人服务时,如果想到自己也是服务者,也是为别人服务的,那么你就会尊重为你服务的人,因为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D.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8、解决22.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4.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秦、汉,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 ) A.宗法制度的影响 B.小农

9、经济的产生 C.儒家思想的发展 D.郡县制度的发展25秦朝实 行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引起了农民起义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进程26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 官办学校 ) 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 “乡贡” 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第 4 页 共 10 页27清朝地方县志记载

10、: “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曰墟,北曰集”; “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 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 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 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28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 年间 ( ) A.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B.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C.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庸D.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29 “在新政以前,讲立宪、论三权分立 ,还是见于民间的舆论,而

11、在新政后,这类字眼不仅出现在清廷大臣们的奏议中,而且在清廷发布的上谕中也可见到。 ”这表明A近代法制在理论和政治上得以确立B维新变法最终得到清政府推行C上层接受体现近代法制精神的观念D中华民国实践了“新政”方案30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 ”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12、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 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13.26%, 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 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 按每 80 万人选代表1 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 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 万人选代表1 人。这一规定 ( ) 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321 876 年,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 “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

13、取消”。这段材料旨在A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B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C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D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3320 世纪 20 年代,斯大林指出: “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 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 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 ”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强调不均衡发展工农业的迫切性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34有学者指出: “推行自由贸易战略虽然给英国带来了维多利亚大繁荣, 而这也给了对手德

14、国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个难得的追赶契机”。在他看来,自由贸易政策A是英国推行的基本经济国策 B使英国逐渐失去经济优势C维持了英国长久的经济繁荣 D受到美德两国的热烈欢迎35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第 5 页 共 10 页第卷( 160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 4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36 (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铃薯是喜冷凉性作物。图8 所示区域中的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都”,其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已经实现了由过去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种植的转变。该市总面积5.45 万 km2,目前总人口约289万,耕地 1300 万亩。(1)指出该区域盛产马铃薯的优势气候条件。( 6 分)(2)分析该区域盛产马铃薯优势气候条件形成的原因。(8 分)(3)分析该市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