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中学(我的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1147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农村中学(我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农村中学(我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农村中学(我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农村中学(我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农村中学(我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农村中学(我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农村中学(我的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农村中学“待优生” 物理学习兴趣初探内容提要:培养“待优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待优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培养”开发“待优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关健词:培养待优生兴趣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农村的初中学生具有的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和知晓,目前我们学校大多数的农村学生的

2、家长,都是知识缺乏,大多数的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没有真正的懂得知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初二的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只要努力探索,善于发现,也能让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发挥它的优势。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待优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一、 上好“引言”课培养“待优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有的

3、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保持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但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待优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同样教学,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象历届学生,努力争取成功。”同时,通过列举最近历届的一些其它

4、学科很差、而物理学得较好的学生来鼓励“待优生”,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最后用几个典型的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第一个实验是将一个用插头接好的电灯插亮,故意在线上留下一个很松的接头,轻轻一拉就不断的冒出火花,然后问学生谁敢站在地上用手直接来把这个线头接牢,此时再用手轻轻拉动电线,使接头不断的昌出火花,增加紧张气氛,过一会看看没有人回答再说:“教师敢“,然后故意装做很害怕的样子,手要触到电线又立刻缩回来,反复两次,最后很自然地把线头用手直接接牢,用胶布包好,然后再三警告学生这个实验目前大家绝对不能做,是有生命危险的,到学了安全用电以后,大家知道注意事项就可以做了,第二个实验是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

5、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培养“待优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用“欣赏”态度对待待优生,培养和激发待优生的学习兴趣。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产”。廉姆杰尔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改变用“一个标准”要求和衡量所有学生的单一性关注,采用多元智力理论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多几把尺子,开发学生多种发展

6、潜能,农村中学学生大都很早就帮助父母做家务,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给他们提供了城市学生无法体验的丰富生活经验,这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科学课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习声音现象时,他们能列举出许多自然界的声音;学习热现象时,他们能准确描述沸腾现象;学习光现象时,树荫下的光斑,闪烁的星光,雨后的彩虹等更是他们耳熟能详的自然景观;学习简单机械时,省力、费力杠杆的列举,他们顺手拈来。像铁锨、扫帚、扳手、撬棍等工具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当然要比那些只见过没用过的城市学生学得轻松。这些都是农村中学生的优点,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待优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待优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

7、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三、以成功体验激发“待优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兴趣就是花少量的时间得到一个好成绩”。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兴趣持久。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尽量简单些,使“待优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 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

8、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四、 以名人效应培养和激发“待优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 4 岁才会说话,7 岁才会认字。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物理学家牛顿小

9、时候成绩一团糟。通过名人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和失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思坦”,但要成功同学们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五、以知识的应用激发“待优生”的学习兴趣农村中学的学生最终大部份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的建设者,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待优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 8L、10L

10、、15L 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又如,在讲授电路的串联和并联时,可让学生自己完成组装双联开关。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使用地膜时也应注意当雨水过时时适时揭膜的目的。六、以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待优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学完光的直线传播一节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探究作业,即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学生通过自找器材,大部分学生观察到了小孔成像的性质,既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又如在上光学前

11、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待优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七、精心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待优生”与学习的兴趣情境创设是教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通过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思考的火花,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获得更有效的学习。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促使

12、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摩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待优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待优生”进行兴趣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持下去,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让“待优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相信这是每一个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参考书: 1、云南省中学特级老师教学经验选(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 年 8 月第一版) 2、以物讲理和见物思理谈谈中学物理的教和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唐一鸣著 3、影响教师的 100 个经典教育案例胡明根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