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质灾害(选考)

上传人:Wt****f 文档编号:53609448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质灾害(选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质灾害(选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质灾害(选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质灾害(选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质灾害(选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质灾害(选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质灾害(选考)(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参考课本P16,地震结构图,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

2、烈度。,“震级”与“烈度”,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3级以下 微震 3级-4.5级 有感地震 4.5级-6级 中强震 6级以上 强震,唐山大地震 7.8级 汶川大地震 8.0级 2011年日本大地震 9.0级 1960年智利大地震 9.5级,1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等级,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与烈度大小有关的因素:,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世界主要地震带,多出现于板块的边界

3、处,地震的危害,滑坡 坍塌 地裂缝 泥石流 海啸,地震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滑坡 坍塌 地裂缝 泥石流 海啸,地震的防灾减灾措施,加强灾害监测、预警 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 做好防震、救灾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应急演练,以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建立完善地震应急防御和震后抢险救助的政策法规体系,12,什么是地震活命三角区,物体越结实 形成三角形 空间就越大大床 桌子 沙发 汽车,活命三角区,活命三角区,这是倒下的墙和梁,这是倒下的墙和梁,发生地震时一定要找到可以构成三角区的空间去躲避,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地震云出现,地震前兆

4、,1上述地震,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运动相关的是 A B C D 2造成云南大关地震与四川松潘-平武地震人员伤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震级大小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植被覆盖不同 D预报状况不同 3河北唐山大地震时,北京也有明显的震感,两地 A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B震级不同,烈相同度 C震级和烈均度不同 D震级和烈度均相同 4目前,我国正在启用27个地震监测台网,其主要作用是 A精确预报地震 B估算地震烈度 C增强对地震快速反映 D增强公众的防震意识,火山是地中常见的地质现象。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

5、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a)猛烈喷发阶段,大量物质由火山口喷出; (b)持续喷发阶段,火山喷出物以气体为主; (c)喷发尾声阶段,气体沿火山口附近大量裂隙喷出; (d)进入休眠阶段,大量物质喷出,火山口地下面降,形成火山湖;,火山的生命周期,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爆炸式喷发,大多数火山都分布在板块边界上,少数火山分布在板内,前者构成了四大火山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全球火山分布,分析菲律宾多活火山的自然原因,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火山喷出的物

6、质,1、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 2、破坏环境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火山喷发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森林火灾和造成毁林的后果。在火山喷发之后,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巨大震动,会导致火山周边的泥土松动,从而导致山体滑坡。 3、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火山喷发气体中的二氧化硫甚至还会形成火山酸雨。酸雨落到地面会对植物造成直接危害,农作物也会大幅减产。火山爆

7、发时炽热的火山灰随气流快速的上升,将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下落的火山灰也会给人们带来伤害,微小的火山灰还会侵入人与牲畜的呼吸系统。,火山灾害,火山喷出物质火山灰,火山喷出物质火山泥石流,火山喷出物质熔岩流,维苏威火山(意大利),这座火山最有名的喷发活动发生于公元79年,这次事件摧毁了两座城市庞贝和赫库兰尼姆。如今,这座火山依然十分活跃,上一次大规模喷发发生在1944年。,火山吞噬的古城庞贝遗址(意大利),发掘庞贝古城时,发遇难者的遗体,火山资源主要体现在它的旅游价值、地热利用和火山岩材料方面。,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火山价值与益处,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

8、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融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居住在地形起伏的山区,最可怕的地质灾害就是滑坡与泥石流,因为其来势凶猛,势不可挡,遇上了就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今年5月2日,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一个地方,在连日暴雨之后特发山体滑坡,覆盖了半个村庄300多间住宅,最终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2700人,迄今已从土石之下挖出255具尸体,仍有大量人员失踪。,2010年4月底,台湾发生山体滑

9、坡,掩埋高速公路,造成三部汽车中四人死亡。,2月18与19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龙场镇鱼洞村发生一次山体崩塌,约20万立方米岩石从天而降,塌方体阻断山下小河,形成堰塞湖,死5人,其中包括2个儿童。,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破坏房屋、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阻塞河道;阻碍交通;威胁生命安全。 泥石流更严重的是对城镇、乡村的毁灭性冲淤。,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岩石破碎严重(

10、“5 12”地震震松了山体 ),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地形起伏大(位于多条山谷的汇合处),过垦过牧、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泥石流的成因(以舟曲为例),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地形、水流(融水、降水)

11、、(破碎松散)物质、植被,推测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区,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多暴雨(季风气候),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可通过预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范。你认为泥石流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征兆。(4分) (参考课本P53),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混浊等。,防灾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建设护坡工程;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尽量避免在地质灾害高发区布局聚落与工程设施;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防灾意识等,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岩溶

12、塌陷 采空塌陷,(2)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_、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该省地面塌陷多发的原因。(4分),崩塌 可溶性岩石多,地下溶洞发育;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地下水溶蚀作用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规模化的地下采矿,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灾害。矿产开采方式、矿区地质地貌、降水特征、地表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直接关联。下图我国两省矿山地质灾害分布图,其中甲省盛产煤炭,乙省盛产有色金属,两省露天开采比例不高。完成(1)-(3)题。,(2)甲、乙两省矿山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地裂缝居多的共同原因是 A耕地占比大,地表植被稀疏 B位于我国二、三级地形阶梯之间 C降水量集中,土壤侵蚀强 D矿产开发以地下采掘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