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60644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2-,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生命、解除喉梗阻所致呼吸困难、改善病人通气功能的主要措施,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和形成反常的气道内压也大大增加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同时也是应用呼吸机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因素。,-3-,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概念 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24小时;停机后或拔除气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NNIS对VAP的定义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即病人必须是经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受支持或控制呼吸,-4-,VAP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机械通气患者其VAP的发生率是非机械通气的321倍,发生率高达97

2、0。,ICU类型 感染率2005年 2006年 CCU 20.55 20.82 心胸ICU 17.77 14.84 内科ICU 28.86 32.41 混合ICU 24.74 25.34 神经外科ICU 24.05 25.11 儿科ICU 15.53 13.05 外科ICU 25.34 24.72 创伤ICU 40.32 27.51 呼吸ICU 19.01 27.08,-5-,VAP气道分泌物细菌分布及构成比,G占58: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噬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其他非发酵菌 G球菌20: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链球菌 真菌:22:念珠菌其他真菌 早发:4时,细菌检出率为59%

3、; PH4时,细菌检出率为14%. ICU病人感染情况:PH3.4,肺炎为41%;PH5时,肺炎为69%.,-17-,感染因素,利尿剂的应用,可使支气管分泌物更加粘稠,加之患者体弱、咳嗽反射差,留在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导致感染。 液体入量不足,-18-,感染因素,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可破坏咽部正常菌群的定植,致使G-杆菌得以寄生,真菌容易生长。并易导致耐药菌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青霉素的葡萄球菌、耐多数抗菌药物的需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酵母菌的出现。,-19-,感染因素,8、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环节。 更应该强调的是,VAP的发生与医疗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如呼吸机

4、气路管道、吸引导管、呼吸机、湿化器等消毒不彻底或只注意以上器械的消毒,却忽视了固定于墙壁上的氧气接头等环节的消毒,可直接导致病人的交叉感染; 主机气舱的消毒、流量传感器、呼吸机活瓣等的消毒。,-20-,感染因素,在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时工作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在为病人检查和诊疗前后不认真洗手;以及为病人吸痰时动作粗暴,损伤病人呼吸道粘膜以及操作不规范将咽部细菌直接带入下呼吸道等均增加VAP的发生。,预防措施,-22-,预防措施:,一、无菌操作: 1、气管切开应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进行,除非在紧急情况下才在病房内进行;在气管切开部位的一切操作都应采取无菌技术,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器械严格无菌。气管切

5、开前需清洁颈部皮肤及胸部上方的皮肤,并严格消毒。 2、护理和操作前后认真洗手,防止手上的污染菌传给病人。,-23-,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24-,预防措施:,3、保持气管套管外周及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切口纱布要及时更换。若有痰迹、血迹应及时清除,严防棉絮等遗留在管腔内; 内套管每天更换4次,并进行煮沸消毒,若分泌物多,可每23小时更换一次。不同病种病人的内套管应分批分次煮沸消毒,特殊感染病人用具专用。,-25-,预防措施:,二、正确掌握吸痰技术: 正确的排痰程序

6、:雾化-变换体位-叩打等. 吸引前先将吸痰管尖部放入无菌蒸馏水中吸引少许,用以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有润滑导管作用,然后轻轻地在无负压的情况下插入气道,当到达一定深度后将导管退出12cm,这样可游离导管尖端避免损伤黏膜,然后一边轻轻旋转一边漫漫退出地进行吸引。 吸引负压限于80-120mmHg。,-26-,预防措施:,同一根导管不能重复插入和退出。切忌吸痰管由上到下一吸到底,以免气管外部痰液的细菌污染气道深部,更切忌采用上下移动吸痰管的方法进行吸痰,以免损伤黏膜。 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以减少损伤气道黏膜。缩短缺氧时间。,-27-,可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方法。,美国研究:443(密闭210/

7、开放233) 结论:密闭痰液吸引系统不能降低VAP发病率,包括外源性肺炎。,-28-,预防措施:,三、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 气管导管气囊压力不宜超过4.0kpa,每4-6小时放气,5-10分钟复充气,以保证气囊压迫处气管黏膜血液供应。并且在气囊放气前和更换套管前需彻底吸除气囊上的滞留物,防止误吸。,-29-,机械通气或人工呼吸囊通气时,需将气管导管固定,防止滑动而摩擦气管黏膜,-30-,预防措施:,四、湿化气道: 气切后应注意呼吸道黏膜的湿化,以利于痰液的排除。室温18-20,湿度60-70%。 近端气管温度调节在32-35,气体湿度60-77%,以维持纤毛运动的生理要求。,-31-,湿化气道

8、,1、气管内滴入0.45%的盐水,每分钟3-5滴,每24小时内滴入250300ml. 2、超声雾化:每4小时1次,每次10-15分钟。 3、气管冲洗,当呼吸道阻力增加,而吸不出分泌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2-5ml,嘱病人深呼吸,然后再抽吸。 4、蒸汽吸入:3-4小时1次。,-32-,预防措施:,五、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 1、注意病人周围环境物品及空气等洁净度。(清洁、通风、空气净化、人员管理) 2、加强口腔护理 3.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 4.通气时间较长的病人避免鼻腔插管,-33-,预防措施:,六、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加强基础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宜取半卧位 预防与胃管给食有关的吸入如果无反指征,将头部的床摇高形成3045度角,以防止口腔及胃内容物吸入。 经常校正鼻饲管位置 调整进食速度和量一面反流,胃管注入时,确认胃管在胃内方可注入,注入时应抬高床头,注意一次不能注入过多,以防误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