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联达公司纺织工业30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0303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乡联达公司纺织工业3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乡联达公司纺织工业3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乡联达公司纺织工业3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乡联达公司纺织工业3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乡联达公司纺织工业3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乡联达公司纺织工业3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乡联达公司纺织工业30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纺织经纬闯天下记河南新乡联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新乡联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黄河岸边的省级新乡经济开发区境内,是国家六部委认定的纺织大型企业,新乡县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拥有 2000 多名员工、10 万枚纱锭、3 亿元资产,年上缴国家税金 1000 多万元。1997 年即跻身河南省纺织业“十强”之列,曾先后荣获和保持了“河南省科技企业” 、 “河南省优秀民营企业” 、 “河南省诚信民营企业” 、 “河南省著名商标” 、 “河南省 AAA 级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董事长周世连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转业退伍军人企业家、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纺织行业资深企业家等称号,并当选为新乡市人大代表、新乡

2、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新乡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新乡县工商联合会会长。河南新乡联达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时任国家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同志亲临公司视察并题词留念;中国纺织报曾两度撰文介绍联达公司改革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 30 年,尤其是近 20 年来,新乡联达公司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创业之路。绝处逢生敢为先创业的艰辛,唯有创业者的体尝最为深刻。联达公司的前身是建于 1969 年新乡县纺织厂,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曾为新乡县的经济做出过贡献。但由于体制模式等因素,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市场经济发展,致使企业长时间徘徊不前,直到

3、 1990 年,当时的纺织厂依然是满目萧条: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工资拖欠,人心混乱;仅有 110 台七十年代就要淘汰的设备在苦苦“呻吟” ,年生产能力不足 800 枚纱锭;产品行将淘汰,胀库滞销;环境破败,厂房破旧,杂草丛生,一片凄凉;资金短缺,厂内仅有 30 万元启动费用,可谓杯水车薪 2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经营副厂长的周世连临危受命,承载着全厂职工的殷切希望,于 1990 年 3 月走马上任,成为了当时的县营小厂新乡县纺织厂的“舵手” 。周世连,这个农民的儿子,自幼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走进军营,多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一副铮铮铁骨。面对着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面对着困境中的兄弟姐妹,

4、他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发誓要靠勇气去开拓,凭本事去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闯新路”绝对不是一句轻松话,必须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敢于经受一场场阵痛。治厂先治人。周世连从抓班子和队伍建设入手,开始了他举步维艰的创业之路。上任伊始,他就在全厂开展思想作风整顿,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大局为重、开诚布公、求同存异,共谋振兴” ,中层干部要“精心组织、尽职尽责、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要求职工要“思想进步、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纪律严明” ;时间不长,厂风就有了较大好转,企业内部正气逐渐树立,邪气渐渐消失,稳定了人心,形成了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人心齐,泰山移。1992 年,不景气的小厂便由过去的年产值 7

5、85 万元跃升为 1033 万元,利润达 28.4 万元。历经风雨方可见彩虹。1992 年,纺织全行业步入低谷,产能过剩,原材料短缺,市场疲软,经济效益滑坡,国家决定限产压锭。这对略见起色的新乡县纺织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命运,又一次将周世连和纺织厂推到了唯有背水一战的危急关头。企业的出路在哪里?是惨淡经营,简单地维系生产,确保生存,还是义无反顾、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投入前途未卜的变革?经过大量的综合分析和考察市场,周世连和企业一班人认为:继续走纯棉纱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只有调整产品定位,适应特定市场需求,方可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主动退出竞争激烈的纯棉纱市场,新上 5000 枚

6、新纱锭,专纺人棉纱。决策既定,说干就干。周世连和联达人又在漫长的市场长途中开始3了新的征程。缺资金,跑了多家银行,连 1 万元都贷不出来。困难既是压力压力,也带来了动力。周世连和他的同事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咬紧牙关,东挪西借,硬是一点一点凑足了新上 5000 枚新纱锭所需的 250 万元,迈出了前行的第一步。1994 年 6 月,改制后的联达从广东汕头引进一批当时尚属先进的纺织设备,按照合同需自己拆运,周世连亲自带领安装突击队,在没有专用工具的情况下,靠撬杠木棒手拉肩扛,日夜奋战在工程第一线,共拆迁和安装了数千吨的机械设备,完成了“蚂蚁搬山”的壮举。没有技术。周世连高薪聘请 9 位专家和技工师

7、傅,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中,将心血抛洒在了车间和实验室,终于研制成功了高质量的人棉纱新产品。一招鲜,吃遍天。新产品打入市场,便供不应求,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当年就完成产值 1824.6 万元,实现利税 72 万元。此举无疑是支撑企业大规模发展经营的一个坚实的支点。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睿智而富有胆略的决策,一个企业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正像舵手找准了航线,水手们才能同心协力前行一样,攻坚战找准了突破口,战士们的流血牺牲才会变成凯歌。这一行动,扭转了劣势,为进一步发展作好了铺垫。此后,周世连又抓住时机,乘势而上,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三年技术改造和两年巩固提高,使企业发展成为拥有 10 万枚纱

8、锭生产规模,可生产纯纺、混纺、色纺、异型纱等 6 大系列 100 多个品种的新型纺织企业。力主改革促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年增加,但是如何确保持续健康发展,周世连想了许多办法,最关键的是顺应时代潮流,力主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和技术革新等措施,拓展了经营空间,推动了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企业要发展,改革是关键。周世连以博大胸怀和对市场经济活动的4敏锐洞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拉开了企业内部改革的序幕。1992 年推行劳动、工资、人事等“三项制度改革” ;1993 年底果敢地实施产权制度改革;1994 年 4 月,按照国有股占 41.8%,内部职工股占 58.2%的方案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共吸纳资金

9、 64 万元。改制后的联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干部职工实现了身份转换,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吸纳资金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企业长期被束缚的内部潜能得到了较好发挥:当年,产量即增长 73.3%,利润增长 98.8%,员工收入增长 71.2%,股东每股分红 20%。初试牛刀,活力大增。1996 年,他们又乘势而上,及时扩股资金 850 多万元,迅速投向市场急需的新产品生产能力的扩张上,当年便再创佳绩,股东每股分红高达 40%。1997 年 9 月,又率先实现了“新乡联达”股权证在省内上柜交易,进一步拓展了资本运营的渠道。目前,联达公司的总股本额已达到 2024 万元,其中个人股占 9

10、0.12%,国家股占 9.88%。企业管理体制更加精简、高效而又灵活,企业的运营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要振兴,科技创新要先行。该公司经反复考察、论证,提出了科技强企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关于对小改小革、技术和管理创新进行奖励的办法等科技管理制度,形成了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科技激励机制,构建出了科技创新的崭新平台,逐步形成重调研、快试纺、上批量、促营销的产业机制,大力推进产品结构向“差异化、混纺型”新、特、优、异特色转移,实现了产业链从价值底端向高端迈进的战略转型,提出了多个粘胶/有光涤纶、粘胶/腈纶、粘胶/锦纶/兔毛、粘胶/腈

11、纶/精棉等多个二合一、三合一的新型结构、新型功能的系列特异产品,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也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自 2004 年以来,公司已有 19 项科技项目受到了系统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表彰。 公司多年来致力于“联达”品牌的打造与经营,他们与全国知名纺织院校中原工学院联合成立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多次承担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拥有较高知名度,现已形成了以人造棉系列产品为主体、以高档精梳棉纱为补充、以多纤维混纺纱线为特5色、产品覆盖服装、产业等多个领域。在河南纺织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知名企业。目前,“联达牌”产品行销国内 20 个省市和地区,并于2001 年 8 月取得进出

12、口经营权,跻身于印尼、巴基斯坦等亚洲纺织发展强国和欧美市场,形成了能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外向型经营新格局,已经具备了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跨越的态势。走“技术领先发展模式”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联达公司加快发展的又一创举。他们结合实际,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吸收消化,继而达到自主创新。2003 年,投资 1600 万元有计划地引进新型梳棉机、高速精梳机、高速并条机等先进设备,更新原有设备。新上的精梳机等高档设备对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起到关键作用,使公司深加工、精加工产品数量占全部产品数量的 70%以上,年可增加产值 3000 万元,增加利税 400 万元。几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的

13、科研开发和投入力度,重视来自市场的第一手信息资料,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等手段,准确定位,并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倾斜支持,新产品开发成绩斐然,先后有天丝、莫代尔、竹纤维和舒适性永久抗静电、阻燃安全防护服装面料项目等多个品种走向市场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并于 2006 年 12 月获得国家拨付支持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项目补助金 100 万元。科学管理上台阶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周世连在企业的发展中践行着这一理念,他把抽象的管理理论变成了形象化的语言:“面红耳赤论质量,六亲不认定方圆,斤斤计较抓管理,滴水不漏争效益” 。根据这一理念,借鉴先进经验,结合企

14、业实际,创建了“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倒推考核”的管理机制。制订并推行了目标成本控制实施细则 、 二级实物核算经济承包方案等一系列管理规范,使联达公司的生产成本及费用持续下降,自 2003 年实施以来,年用工就较过去节约 5 万多个,降低用工成本 70多万元,制造成本降低 350 多万元。在公司经营上,他们提出“抓好两头、管好中间”的经营手段,两6头指原料采购和产品外销,中间指生产环节的管理。根据近年棉花供需和价格行情,首先抓好原料基地建设,派出得力人员到国内最大的棉花主产区新疆收购籽棉,加工棉花,以充足的原料首先满足自身生产需要,其次可以经营转手,以利养人;在生产环节上结合改革进行原料承包,加大

15、经济兑现力度,强制节约措施;在销售环节上,结合完善承包体制改革,加大激励约束力度,进一步抓好市场调查预测,积极寻找订单产品,开发具有引导消费潮流的优势品种,以老品种保本经营,以新产品实现高盈利。随着上述策略的实施,公司开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面对纺织行业日趋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联达公司推行了决策层的整合、内部管理结构的整合、市场营销架构的整合等三个整合,为适应市场竞争提供了组织和体制保障。在生产决策上采取了“11”的议事体制,即总工程师拿方案,总经理拍板定案,进一步减少了会议,简化了程序,利于争取时间,抓住机遇。生产环节上按单纱、股纱和气流纺分成三个分厂进行承包,从生产到消耗、从技术到质量,

16、各项指标都是根据公司内部近年来的先进纪录确定的,激励约束机制到位,奖惩措施得力并直接与职工经济利益挂钩,对提高生产效率、推进定额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仅原料消耗一块,年可为公司节约开支近百万元。联达公司注重积极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推进管理要现代化,投入资金十多万元,购置了电脑、配套管理软件,把微机配置到生产车间,全公司实现无纸化办公,将电脑全部进行组序编程,按部门所需编制各类报表,设计公司数据汇集和控制中心,以及进行其它实际应用设计,最大限度发挥先进设备的功能。现在,从公司经营决策、数据传递、文件报批和下达到个人工资计算等都纳入微机管理,生产产量分析、情况统计汇总、消耗系统数字汇集以及产品库存发销等全部用电脑网络完成,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十分准确和快捷,做出的分析透彻,参考性与可行性大为增强。目前,正着手在公司推行ERP 管理,实现生产流程现代化,逐步走上高速高效的管理轨道。厚德诚信聚合力7“业无诚不兴,人无信不立” 。为商之道,首在“诚信” 。周世连深知其中的内涵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