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19散文阅读(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01141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练19散文阅读(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演练19散文阅读(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演练19散文阅读(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演练19散文阅读(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演练19散文阅读(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演练19散文阅读(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练19散文阅读(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练 19散文阅读 (一) (时间: 40 分钟分值: 42 分) 一、 (2013成都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21 分) 父亲的春天周同宾春天到了, 本来要写篇歌颂阳春三月的文章,不期想起了父亲。印象中,父亲从没有说过春天的好话。他称那天气转暖万物萌动的季节是荒春。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春脖子长” ,意思是从开春到麦熟,时间太久,难过难挨。长长的春脖子总被饥饿扼住。父亲的春天是愁苦的春天。最早的记忆是1954 年。我在三十里外上中学,麦梢未黄时,星期六回家拿米面。家里的粮食只剩几升高粱,一瓦盆谷子,两瓢玉米,一筐红薯干儿。我背走了高粱面、小米、玉米糁儿,留给父母和奶奶

2、的已经很少。记得,送我上路时,父亲长叹一口气,说道:“春脖子长啊! ”说罢朝大门外看一眼。大门外楝花紫、椿花黄、洋槐花缀成嘟噜儿,白生生的。父亲从不赏花, 他只知道洋槐花蒸熟可以充饥。他向远方看的是地里的庄稼,再有一个月小麦才能成熟啊。 其实,我家本来有粮食,高粱篾编的荧子围成的粮食囤两三个,每个都半人高。是 “统购统销 ” 强逼父亲卖了。不卖不行,风雪天,勒令父亲站村公所的院里,不答应卖就不准进屋,更不准回家。那个春天特别漫长。1959 年的暮春,高中毕业前,我回家看望父母和奶奶。家已不像家,只有四堵墙,没有桌椅,没有床,连个小板凳也不见。院墙已倒塌,满地纤弱的野草。从大食堂打饭,每人就一个

3、用干红薯和红薯面团成的刺猬一样的拳头大的菜团子,当然吃不饱。 我跟父亲去村外刨茅根,父亲刨,刨出泥垡子用铁耙耥耥;我捡拾,抖掉泥土。刨茅根时,我看见沟岸边,坟园里,空地上,紫花地丁、蒲公英都开了花,颜色鲜艳。野花不管人世辛酸,照旧展现美丽。父亲就像没看见,只说,荠荠菜、马齿苋一开花就老了,不能吃了。父亲压根儿就没看过风景。他眼里,穷乡僻壤没有风景,草木只有能吃与不能吃的分别,毫无欣赏价值。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在父亲眼里毫无意义。他看得最多的是庄稼。就在刨茅根的时候,父亲一再看麦田。 麦棵矮而瘦, 穗儿小而轻,眼见得打不出多少粮食。但麦收后食堂里的糊糊儿毕竟可以稠点。就在回村的路上,父亲看着依然

4、泛青的麦田,又一次叹道:“春脖子长啊! ”在父亲的叹息里,我读过的多少赞美春天的诗文都显得虚假。那是作家酒足饭饱后的产物。1960 年春天,是个饥馑的春天,饿死人的春天。我奶奶就是在那个春天开始后不久去世的。 那是个更长的春天。我在外地上学,不知道父母怎么熬过那个度日如年的春天。想父亲怕是连感叹 “春脖子长 ”的气力也没有了。1981 年,谷雨节过后,我骑自行车回乡送粮 儿子满周岁,就交爷爷奶奶照看。小家伙吃商品粮, 我每月都把属于他的十斤白面四斤玉米糁儿,再加上我们省下的米面,送回老家。走进泥墙小院,见父亲正凑着一只草筐把红薯干掰碎,碎成玉米粒儿大。这样做,为了掺进少部分黄豆磨面,磨成面可以

5、擀面条。儿子正坐在爷爷的身边,用带叶的柳条编碗口大的圈,编成后要当帽戴。忽听布谷叫,“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儿子问: “爷爷,这鸟说的啥? ”父亲当即回答:“它说, 荒春难过,荒春难过。”在父亲的解读里,鸟的啼唤也是在抱怨春天的漫长难熬。在父亲看来, 鸟语花香毫无美感,只和荒春与饥饿有必然联系。过一会儿,听见青蛙叫,“咯咯哇哇,咯咯哇哇” 。儿子问: “爷爷,蛤蟆叫的啥?”父亲说: “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疙瘩。”意思是,青蛙一叫,再有一个半月,就能吃到面疙瘩了 用白面和成稠糊,搅进滚水锅里煮成饭叫面疙瘩,那是难得一吃的好饭。蛙鸣阵阵, 在父亲耳朵里绝无诗意,只不过预示着再熬过好长好长的四十五

6、天,才能等到小麦登场。就在正要 “分田单干 ”的那年早春,父亲去世。父亲没有赶上不愁吃饭的春天。这些年来,都说春天太短,仿佛一脱下冬装就穿上了夏衣。父亲在世时却嫌春天太长。那时的春天可也真长。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个春秋。除一座日渐变矮的坟,别无留存。他那一代农民,也大都不在人世,如一茬庄稼收获后,很快就不见踪影。清明节前, 还乡给父亲扫墓。四野春色似锦,大片的麦田一碧无际,零碎的油菜地点缀斑斓的金黄。沟沿路边,野草青鲜,野花点点到处眨巴机灵的眼。父亲的坟上长满苦苦菜,开惨淡的小白花。(选自乡关回望 中原农耕笔记 ,有删节 )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风格质朴,农民

7、生存状态的摹写、方言的运用、民谚的引用,让读者感受到了浓烈的乡村气息,这是一篇优秀的怀人之作,也是一篇优秀的乡土文学散文。B文中的父亲“从不赏花”“压根儿没看过风景”“耳朵里绝无诗意”,就犹如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一样,这是因为父亲的生存状态决定了他的审美趣味。C由于父亲对春天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作者对文学的价值心存怀疑,认为关于春天的诗文都是矫情虚假的,都是作家酒足饭饱的产物。D作者将父亲的命运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叙写,虽然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思想显得更加厚重,不过,这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原则是相悖的。E文章既是为父亲而写的挽歌,也是一曲对故土的恋歌,虽然文中流露出很浓的感伤气息,

8、但是作者从容叙写的文字中仍然饱含着对故乡真挚的爱。2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重点叙写爷爷与小孙子的对话?试作简要分析。(5 分) 答: _ _ _ _ 3你认为作者以“父亲的坟上长满苦苦菜,开惨淡的小白花”结尾,其写作意图是什么? (6 分) 答: _ _ _ _ 4文中作者说:“父亲压根儿就没看过风景。他眼里,穷乡僻壤没有风景,草木只有能吃与不能吃的分别,毫无欣赏价值。 ”你认同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是由物质生存状态所决定这个观点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援例加以佐证。(6 分) 答: _ _ _ _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 题。 (21 分) 守 巷 者庄因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巷

9、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午间, 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地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到了晚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所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每一次转过一

10、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颗星似的灯, 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么? ”然后, 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由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斑白。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我竖起衣领, 向前倾斜着疾行。 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得讨厌。风夹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忽然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递过

11、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了墙壁坐着。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汽扑在脸上,隔着水雾, 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脸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吃啥? ”他问。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十年呢?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生活吧! 生活没有绝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的印象。我与他真是素昧平生,相遇他乡,不是奇迹么?我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我拭过嘴,微笑地望着他。“

12、你不要看俺头发白了,没关系,俺儿子可大了!” 他似乎猜透我心中优越的感觉,于是这样说。我没有再答他什么,心里忽地充实起来。我想:是的,我们的下一代都大起来了!回家,快了!雨仍下着,风仍刮着,我站起向他告别,转身走去,不禁回头又看了看,想,只留下他一人在深夜守着这长巷,是太不该了!1960 年(选自海外华人散文选) 5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守巷者” 一个在大陆当过县长到台湾却卖馄饨的老人的事,来抒发自己孤寂、落寞之情。B“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C“这颗星似的灯, 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灯”在作者心中的位置。D“我”吃面时“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作者是借写吃面,表现出“我”和老人交流后的产生的感觉E本文所写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人生场景,抒发的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但借这样一位老人表达出来,又有一种独特意义。6“守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