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3601050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综合复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知识结构,1( 2011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第40题,20分)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 (2)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创作过程如何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10分),二、典型例题:,(1)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

2、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传播。,答案:,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社会实践

3、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在交流、借鉴、融合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必须反对两种错误)。,附: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的基本内容:,2(2010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

4、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答案:(1)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2)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3)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4)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3(2010山东高考)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

5、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答案:(1)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2)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4澳大利亚产业、科教和人才合作机遇推介会于2010年8月 11日在澳大利

6、亚墨尔本举行。由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赵晓江率领的南京代表团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赵晓江在致辞中表示,南京与澳大利亚的合作有“三个黄金结合点”:一是绿色产业;二是教育合作;三是人才交流。 试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南京与澳大利亚的合作为什么以教育合作、人才交流为“黄金结合点”?,答案:(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材料中南京市与澳大利亚强调教育合作、人才交流,有利于两国文化的传播和相互了解,有利于文化创新。 (2)教育合作、人才交流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条件,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3

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4)发展教育合作,开展人才交流,有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5(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答案:(1)立足社会

8、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6(2010江苏高考)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 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世博之魅,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

9、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2)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答案:(1)跟帖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7、(2011枣庄模拟)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10、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运河中国京杭大运河将于2014年申报世界遗产,并且只有一次机会,如果申报失败将永久失去申报资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课时跟踪P232第13题) 答案:(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

11、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8、(2011潍坊模拟)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2008年,我国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工作。在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最终于2010年7月29日公布实施。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课时跟踪P234第14题),答案: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12、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4)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 (2011上海模拟)材料1:近年来,中外文化活动频繁举行。继2005年法国文化年、2006年意大利文化年和2007年中西(西班牙)文化年之后,2009年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活动,此前,中俄两国还举办了200

13、6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俄罗斯“中国年” 材料2: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它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它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材料3:针对上述现象,三位同学就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发生了争论。 甲同学: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乙同学: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差异太大,应该坚决抵制。 丙同学: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1)材料3中三位同学的观点哪

14、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指出错误观点的主要倾向。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请你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全面阐述自己的认识。 (课时跟踪P236第14题),答案: (1)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甲同学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乙同学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2)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