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个三好老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00854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要做个三好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要做个三好老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要做个三好老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要做个三好老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要做个三好老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要做个三好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要做个三好老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题目:我要做个三好老师科目:数学学段:六年级姓名:周海云单位:河西中心学校2 我要做个三好老师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回首过去,我都从 教 13 年了。查档看案,从工作到现在我一直教的都 是五、六 年级 学 生,与他们朝夕相处、教学相长, 确是 喜忧参半,感慨万端。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与学生言辞交锋、心灵交汇,也偶有心得,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灵光、亮点,我也经常在思索着教书育人的有效方法,长期积累下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几经琢磨汇集,我把他们总结为以下“三好”。一、好的想法我认为 做为老师首先要始终心存好的想法,然后再引导学生有好的想法,因为好的想法决定好的行为,好的行为决定好的结果,

2、这样才能师有所好,生有所效,师生共长。我对自 己是这样要求的,对学生也是这样引导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 也十分注意把这些思想渗入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我给每届学生都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青摊贩,小生意做得很不景气,一天赚不了几个钱,便开始心灰意冷起来,随之打算放弃这个小生意另寻出路。一日,他闲来无事便与路边闲逛的一位老者闲聊起来,说着说着话都多起来了,聊得投机时,年青摊贩便对老者说了一些自己命不好 、生意不好等等之类的牢骚话。老者听后语重心长地对年青摊贩说: “ | 这是你心里在做怪,是你的想法不好。我教你一个改变的方法吧,就看你听不听。在你的上衣左口袋里装上一些黑豆,当你有一个坏想法时

3、,你便拿出一颗黑豆放入裤子左口袋里。在你的上衣右口袋里装上一些红豆,当你有一个好想法时,你便拿出一颗红豆放入裤子右口袋里。这样可以随时提醒自己多有好的想法,不要有坏的想法。当你的脑海中好的想法占据主导地位时,你的生意自然会好起来。 ”说者随意,听者有心。这个年青摊贩真的这样做起来了,上衣左口袋里装了一些黑豆,上衣右口袋装了一些红豆。同时他也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 。叫卖声中过分夸大了自己的产品质量时,他认为是坏想法,就从上衣左口袋里取出一颗黑豆放入裤子左口袋;想把价钱要的太高时,3 讨价还价时想对客人发脾气时,想进质量不好的货物时, 就往裤子左口袋里装入黑豆。同时,有了好的想法时,就从上衣右口袋里

4、取出一颗红豆放入裤子右口袋里。第一天下来,裤子左口袋里装了许多黑豆,而裤子右口袋里却只有可怜巴巴的聊聊几颗红豆。年青摊贩继续这样做下去,第二天,第三天,裤子左口袋里的黑豆一天天在减少,而裤子右口袋里的红豆一天天却在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意越做越好。到最后,他不再装红豆了,因为裤子右口袋里装不下了,到这时,好的想法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了,好的想法完全主导了他的行为。不过,黑豆他还是装着一些,以便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有坏的想法。这时,他已经是大老板了,这是他回想自己的过去时感慨之余写下的。这也是我偶然看到的一则创业励 志故事,我把它讲给学生听,也是讲给自己听的,师生 同享,以受鼓舞。此后我常常提醒自

5、己要让好的想法时刻主导自己。我自己实践后也是受益匪浅,希望学生听后,能有所受益。我设想:学生如果有了好的想法, 好好读课文,好好写字,好好听课 ,有了好的想法就能形成好的基础,这就是好的开始,好的结果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二、好 的“惩 罚 ”老师在工作中会犯错误,学生在学习中会犯错误,这都是正常的。因为人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知错改错还是好样的。因 为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会收获经验,用句名言说就是“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们就能明白它会引导人走向成功之路。学生平常犯的错误,就看老师怎么看待,怎么“惩罚”。 “惩罚”的好了,学生心服口服,以后会注意,下次遇到矛盾会处理的好一些,所谓吃

6、一堑长一智嘛!“惩罚”的不好,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心理上形成阴影,形成抵触、对立局面,那样干起工作来就艰难了。在这方面,相信我们大家是深有体会 的。我就举个我曾经处理过的一件学生打架案例吧。一次,两个学生打架了,因为A 学生的钢笔被B 学生不小心碰到地上了,B 学生没有及时捡起来 也没有说对不起,A 学生捡起来后就不答应了,说是B 同学把他的笔套摔坏了。 (事后我了解到其实钢笔以前就摔碎过笔套,之前一直用透明胶带粘着。) 打架 情况比较严重,B 学生的脸被A 学生抓了两道口子,4 A 学生的头被B 学生砸了一板凳,之后A 学生说是头晕,结果把他的家长都找来了。事情发展到这儿就比较棘手了。我是班

7、主任,自然负责处理这件事。我稍做考虑后,便把两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家长嚷嚷着也跟进来了,我先让家长坐下,听我处理。稳住形势后,我先问A 学生:“你的头疼吗?” “有点疼。 ” “晕吗?” “有点。”我摸了摸A 学生的头,又按了按看 情形学生不怎么疼,我心里才放心了一些,对后面处理事情有了信心。因为农村学生平时家里就打闹惯了,尽管A 学生被砸了一板凳,所幸伤的是皮毛,问题不大。接着我又看着B 学生问“你的脸疼吗?”“不疼。 ”实际上B 学生是因为砸了A 同学的头,对方家长也来了,心里害怕根本顾不上疼了。这时,我又开始发问A 学生事情的经过,结果A学 生刚 开口 B 学 生 就因 为担 心对 方先

8、把有 利 的 都 说 完 了 便 抢 着 说 起 来了, A 学生一急更是嚷嚷着说了起来。我当机立断说道:“停了,我找两个人同时对着你们其中一个人说话,你们谁能听清楚说话内容吗?”两个学生顿时哑口无言了。接着我让他们各自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我发现两个人的说辞不乏有矛盾之处。我对两个学生说:“刚才你们都在抢着说自己做的对的地方, 忙着指责对方错的地方。现在我要求你们只找自己做的错的地方说。这就像学习中的找对错。”两人 还是找不出自己的错误之处。听到这里我又对他们说:“如果你们都做对了,那老师得给你们满分,也不会发生打架的事,好好想想。 ”在我的引导追问下,A 同学主动说自己不该撒谎,不该冤枉B

9、 同学,不该骂对方,不该抓B 同学的脸,承认了四条错误。同样的方法,B 同学也承认把A 同学的钢笔不小心碰到地上,却没有拎起来,更没有说对不齐,还就是骂了A 同学,并用板凳砸了A 同学,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事情到这儿,我顺势作了总结处理。我狠狠批了B 同学一顿 ,对他讲明了,板凳砸到头上,砸伤了,或者砸死了,怎么办?同时我 心里明白还要对家长有个交待,紧接着我对B 学生说了一旦检查出 A 同学的头部有损伤, 他们家就要为对方看病治疗。这时,我对A 同学家长说: “你先把孩子领回去上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有问题,我们协调找他们家长对孩子进行治疗。”随后我让家长先出去等一会儿,我对两个学生又做了

10、一番误导: “你们今天能主动承认错误非常好,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不过 以后要记住:做为同学,5 你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矛盾要相互宽容一些,因为你们一起待的时间比亲兄弟姐妹都长,以后再不要做这类错事。你们将来要走上社会,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果你们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以后生存起来就好多了 , ”这件事处理结束后,也没见家长再来找事。但是,我顿时明白了,做为老师我们真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古时的县令 什么都管。我反对那些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我们是教育学生的,应该明白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但犯错后我们要帮助引导他们彻底认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了,应当怎样改正,为他们做铺路石、照路灯。这才能起到事半

11、功倍的作用。三、好的方法我一直认为: “描绘细节学生就会明白,抓住重点才能得高分。” 在数学教 学中,老师讲得较多的要数应用题,学生比较头疼的也是应用题,如果应用题解决了,其他题型也就变得简单了。为此,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最后总结出了一套我认为既适合我又适合学生的解决应用题的方法,我把它叫做“多遍读题三步分析法”。以下题为例,说明解答过程。例如:学校有20 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 41,篮球有多少个?首先,我要求学生多读题,至少读三遍。在多读题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以下三步。第一步,找出题目中出现的量的名称,本道题目中出现的量的名称有“足球” 、 “篮球” 和“多的”三个 。第二步,解释每个

12、数量和问题。1解释 本道题目中出现的第一个数量“20 个”表示的是前面量的名称“足球”的对应数量。2解释本道题目中出现的第二个数量41则表示把“足球”看作单位“ 1” ,也就是“标准量”,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1 份就是多的,也就是“多的”对应分数 。6 3解释 问题 :求“篮球”有多少个,是它与“标准量”相比较,由此得出“比较量”这个名称,“篮球”在这儿就是“比较量”了。如图:每个都尽可能详细的解释了,就可以去除一些疑量或虚量。第三步,列出数量关系式, 进行计算解答。所有 分数 应 用 题的 根本 就是: 一 个 数 的 几分 之几 , 就 用 这 个数 乘于几分之几,这道题中篮球就是足球的(1 41) ,自然是足球(1 41) ,也就是关系式。足球( 1 41)20( 1 41)之后的计算解答就是锦上添花了。其实, 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经常运用,就能熟能生巧,信手拈来。同时我也认为: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方法就好。这些都只是我的一些个人体会,浅见拙识。古语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此我希望与同仁交流、商榷,以求同长共进,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不遗余力地奉献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