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99766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历 2009 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首次超过600 万, 达 611 万。 西历 2010年, 全国大学毕业生为630 万, 西历 2011 年为 660 万, 西历 2012 年为 680 万。今年, 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为 699 万。 自西历 2001 年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大都在70%以上, 但西历 2008 年、 2009 年低于 70%。到西历 2012 年,有些地方提出保证大学毕业生就业70%以上的目标。 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更加不容乐观。前几年出现的大学生卖猪肉、大学生当环卫工、研究生当城管等“大材小用”的现象,未来估计会越来越普遍。大学毕业生

2、就业难不是中国特有现象,甚至不是中国以前就有的现象。中国的大学生以前是包分配的,就业率百分之百。我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就看到不少国外“大学毕业等于失业”的报道。那时候以为这种事情离中国挺远,没想到,外国发生的事情、面对的难题,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很快也在中国出现了。近年来,美国大学生的“就业不足率”在40%以上;希腊、西班牙青年失业率达60%,当然,其中未必都是大学毕业生。韩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约40%,与日本差不多。 青年失业也是欧洲各国共同的问题。英国 经济学家杂志最近发表文章称:“这是失业的一代”。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失业青年人数为2.9 亿。德国、法国最近推出“青年就业计划”,德国

3、宣称要打一场“青年就业保卫战”。虽然“青年就业”未必等于大学生就业,但因为欧美国家大学生占青年的比例较高,因而其中失业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与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相比, 中国同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劳动力短缺。中国近 5 年来劳动力数量减少了3300 万, 与此同时,行业岗位增加了 3000 万。预计到 2015 年, 中国的劳动力供应量还将减少2000 万, 到 2020 年再减少 2200万。近几年来,国内企业想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来吸引就业,但是,劳动力绝对数量的减少,很难用提高工资来解决。按理说,在劳动力数量减少,企业需求依然旺盛的情况下, 青年就业应该不成为问题。 然而,偏偏每年都有上百万

4、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中国与欧美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原因各有不同, 但本质上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教育出问题了。这几天又是每年一度的高考季。据报道,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15 万,录取率为 75%, 也就是说今年全国高校还将录取近690 万大学生。西历 2008 年,全国报考高校的人数达到最高峰,为1050 万,此后不断下降。这一下降与人口政策、人口结构有关。对于一些非重点、非著名高校来说,考生数量下降对它们造成了生存的威胁。 这一现象使我们看到在教育与就业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大学拼命想扩招以维持大学的生存;另一方面, 大学毕业生又难以保证就业,而社会上又缺乏劳动力。 这些汇总

5、在一起,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大学培养了很多无用的人才。大学毕业生失业与社会劳动力短缺并存,问题出在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因此,一个国家对于人才培养应有计划。然而,西方制度在两个方面导致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日益走样。一是教育商业化, 教育成为赚钱的手段,就业与教育的关系就变得畸形。教育之所以能够大赚其钱, 关键还在于诱发人们受教育后能做人上人的心理。成的,或者说是教育制度不合理给社会带来的潜在的危机。这一教育和整个社会的观念偏差及制度性缺陷所造成的社会潜在危机,在盲目崇拜西方的大氛围中,正传染到中国。当一个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却找不到工作,同时,这个社会还有很多岗位缺乏人手,我们不

6、得不说,这个社会的教育肯定出问题了。对于中国来说,这一现象目前还没到火烧眉毛的地步, 还有可挽救的余地。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有较大发展,职业教育的就业率也比大学毕业生高。教育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话的实践活动所谓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美国学生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教育体系让他们习惯面对开放性问题。一家公司万千问题当中,

7、此时此刻哪一个最值得解决?这不是中国工程师擅长的问题,因为实在是太开放了。中国教育让人擅长在给定条件下解决问题,太开放反而不知道从何入手。此外因为绝大多数文献都是英文的,所以要钻研什么对于能读懂英文的人来说都可以非常成体系的学习,这对于很多拒绝阅读英文的中国工程师来说很不利。拒绝阅读英文意味着永远只能接受别人的二手资料,对于很多概念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技师的层面,而无法上升到工程师或者科学家的层面。所以如果我们真的以就业为导向,容易变成技师培训班,而失去了培养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地方。世纪交接之前,国内的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扩大招生规模的还有中专。政策一出台,即让千万学子欢欣鼓舞, 这种扩大扩得到

8、底有多大,如果说之前的高考是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现在则像是集体踏上了康庄大道。很快高校的录取率占到参加高考人数的80%,然而实际上本科录取的人数和录取率和以往相比增长的并不明显,专科的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却达到了原来的几倍。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为能接受大专教育,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而开心。其实之前, 中国人为了赚钱,已经让变得相当无耻了,然而这一回,他们竟然打起了教育的主意, 此时之所以扩大高等教育,目的竟然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真是一点节操都没有了。就在高等教育扩招之初,很多双眼睛便盯住了这块肥肉,短短几年之内,很多以前没听说过的大专学校,突然相继如雨后 春笋冒出来。这些高校,有很多在以前只是中专,而

9、升级为大专几乎只是换个名字而已。有些民办学校,名为高校,实则商人赚钱的企业,除了阔气的校舍, 再没拿得出手的。去过正儿八经的本科院校,就会明白这种大专和民办师资力量和人家的差距有多大,因此不管他们的名字多么花哨,我都把他们统称为破大专!其实学习成绩出色的同学, 往往都能考个不错高校,而家里稍微有点关系,也会想尽办法好歹把孩子塞进一个本科学校, 最终把学习成绩不争气的孩子送进破大专,最多的还是那些没钱没关系的农民。经过多年, 很多高校已不再免费,然而凭借高校扩招之际,很多学校学费飞涨,尤其是那些破大专,更是贵的出奇。中国人舍得为教育投资,农民更是如此。很多农民之所愿意用大半年的挣来的血汗钱,供子

10、女去读破大专,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学到知识,改变命运。 可是对于一个满怀壮志的年轻人来说,看到破大专那种环境,和那里毫无水准的老师 ,是很难提起学习兴趣的。 破大专可谓是好进好出,高中吃喝玩乐三年照样考上,上了之后, 再吃喝玩乐三年照样毕业,所有这一切不用找关系,只要你把学费交够。本来师资力量就极差无比,加上校方只顾赚钱, 对学生学习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破大专能培养出什么人才?孔子说:“有教无类” , 既然收了那么多钱,这种破大专却从想缩小和名校的差距。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赚足了农民的血汗钱之后,却在荒废着他们子女的青春 。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就很多媒体的吹捧, 加上很多破大专毕业生的自欺欺人

11、,实际上只是当今社会繁荣的又一个泡沫。当初高校扩招, 却是对缓解就业,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由于没能抓紧时间解决问题, 现在看来这一招只是用纸包火。几年之后问题再度暴露出来,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到创新高的699 万人, 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而未来 5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 700 万左右, 最难就业季或将持续五年。尽管这些高校毕业生,大多数都是毕业于那些破大专,但他们跟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一样,有着一颗大学生的自尊心,不仅需要工作,更需要体面的工作。其实这几年来, 国家以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绞尽脑子。为拓宽就业面, 国家在乡镇和社区设立了一些岗位。本来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

12、这种岗位相对于正式编制人员只能算是合同工, 因此他们会把一大堆吃力不讨好的是交给你,薪资待遇处于社会中下水平。更为可恶的是本来竞争的激烈程度就堪比公务员,对于数百万就业大军已是杯水车薪的有限几个岗位, 还经常被一些官员内定给亲友,或是被有关系的人走后门获得。这几年国家一直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然而在我国创业的黄金时期早已过去,现在创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且风险高于以往。即便现在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做生意,然而即便在二线城市开个店, 也动辄十万以上,对于供孩子上学已经是非吃力的农民来说,这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一不小心就会血本无归,因为在我国零售业已经饱和甚至过剩。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很多高

13、校毕业生在天桥上开始摆摊,和城市低收入者、农村进城无业人员开始抢饭碗,这是多么辛酸的事情啊。 更重要是不管创大业和做小生意,根本不是人人都适合,这样只会让他们所学的知识烂在肚子里,理想落空。国家还说要靠第三产业,来增加就业,但依然似乎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说来说去, 中国高校毕业生还是就业形势严峻,然而社会上很多人却在不断强调和批评他们的心态问题。 说什么现在满街都是大学生,说什么他们眼高手低, 说他们高不成低不就,把高校毕生就业难的问题责任推给他们本身。在我看来高不成,正反应中国高等教育的失败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低不就,则来自社会的不公正和职业歧视。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喊:“科教兴国!”和“

1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也是高校扩招的一个原因, 然而现在培养出这么多所谓的科技知识型人才,很多毕业生也还是有着一腔抱负的,苦的是无处施展和接纳。中国的企业家或许没能力,但更无心发展那些高精尖的产业,哪里风险小,哪里收效快,他们就将目光投向那里。中国这么多年发展起来的产业,并非知识密集型, 而是发达国家早就看不上的劳动密集型。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的楼市被他们炒火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量的代工企业从沿海发展到了内地。然而盖楼除了需要少量的技术人才之外,更需要的是大量的民工,同理工厂需要最多的也只是普工。民工随便找个人都能干,普工也只需要两天的培训,即能胜任流水线的工作。这两种职业在这个社会遭到的歧视

15、,已非一天两天, 前有富士康跳楼事件,后有公交车拒载民工。高校毕业生往往对这样的工作是看都不看的, 这个社会一直在抬举他们是天之骄子,祖国栋梁, 大学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不是经常被人称作是象牙塔吗?因此高校毕业生往往都会已精英自居,然而现在的精英却如此尴尬。造成高校毕业生这种心态的和尴尬的,不仅是他们自己,更是整个社会陈旧和腐朽的思想。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Hochschule“(高等教育机构或HEI)是德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通称,其中包括综合大学、工业大学 /科技大

16、学、师范大学、艺术、电影和音乐学院、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或管理科学大学。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性能够让每一个申请来德国上学的人都可以作出最有利于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他们可以选择最贴近个人技能、爱好和兴趣的课程, 最大可能地展示他们个人的才能并取得最好的结果。综合大学主要是培养科学的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其毕业生通常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对于希望通过理论模式获取知识的人来说,综合性大学更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应用科学大学是伴随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 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很强, 因此受到企业的欢迎。喜欢学习实用内容的人适合就读于应用科学大学。而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可以在某一所艺术、电影和音乐学院展示并发展他们的个人风格。德国的各类高校都一直崇尚德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先驱者威廉.冯.洪堡(1767 - 1835) 所提出的 “ 研究与教学相统一” 的办学原则 , 推崇 “ 学术自由 ”, 一般都享有一定程度的“ 自主权 ” , 可自行决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学生。在课程设置上除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