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97520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海州市滨海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序言本规划编制依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 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意见 和区委区政府关于鲁南临海产业区核心区建设思路及其它相关规划。规划范围为海州市滨海区所辖区域。规划期限为2010 年至 2020 年, 近期为 2010 年至 2015 年。一、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一)发展的现状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2008 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66.42 亿元,比2006 年增加 52.18 亿元,三年增长近4倍,总量跃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2.82%,比 2006 年增加了近5 个百分点。到2008年底,全区有7 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 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2、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到6.7 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06 人。3、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区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超过 40 项,争引科技资金1000 余万元。 区级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长,三年累计投入600 万元,引导全区科技投入与创新资金快速增长。2008 年,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达到100735万元,比 2005 年增长 5 倍,占 GDP 的比重为 5.0%,规模

3、以上工业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90%。2 4、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 推动科技成果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组织多家企业先后参加了“山东海州海洋科技合作洽谈会”、 “海州 xx科技合作暨成果转化洽谈会”及“海州市政府与xx 科技大学科技合作签约仪式” ,承办了“海州市与xx 师范大学科技合作洽谈会” ,以省院省校直接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现场答疑的方式,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全区共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0 个,建立产学研研发基地10 个,直接在企业转化科技成果7 项,新增经济效益10 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5、科技创新能力

4、不断增强。全区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个、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 家,有 60 余项优秀成果获得奖励,申请专利 370 件,在机械制造、海洋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 专利授权量达到 200 件以上 ; 民间科研组织活跃,全区民办科研机构已经发展到 3 家。6、科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海州市滨海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 将科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形成了科技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从总体上

5、看,规模还比较小,骨干企业还很少,与同类先进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 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还很多, 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创新意识、 开放意识还不够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环境要求认识不足,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外科技交流与3 合作的层次低、规模小;尚未形成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限制了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优势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二)面临的机遇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山东半岛的发展寄予厚望。今年4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

6、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此战略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全省蓝色经济区建设开始展开。省委书记姜异康近期先后到青岛、烟台、威海等地调研, 并要求各级党委、 政府充分认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着眼全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市委书记杨军指出,半岛蓝色经济区目标的提出, 对海州是很大的机遇。这个机遇就在于海州能够通过与青岛对接, 借助于青岛的海洋蓝色优势来发展海州的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产业 , 进一步开发海州的海洋资源。作为半岛重要港口城市的海州市滨海区, 要围绕港口产业优势,不断加强与驻青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做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文章,为我区

7、蓝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实现蓝色经济的跨越发展。2、 国际科技创新呈现加速趋势,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进入21 世纪 , 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逐步缩短, 科技创新引发世界高新技术产业格局调整, 中高端产业转移和跨国技术联盟成为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国家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持续支持自主创新 , 鼓励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4 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优化科技资源配臵, 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环境,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随

8、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 承接产业转移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 , 由生产加工向研发制造拓展, 这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3、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区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赢得竞争新优势,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选择。这不仅关系到我区科技创新取得的发展优势和领先地位能否得以巩固, 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能否得到保持,而且决定着我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地位和前途,是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出路和希望所在。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9、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以提高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科技成果转化、 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为全区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1、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确立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导向作用。 政府要发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和服务作用,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膨胀和发展。综合考虑经济效5 益和社会效益, 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显在效益和

10、潜在效益,注重政府增加就业等多种职能和目标的实现。2、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内外部资源。立足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以及相关企业密集的产业优势,主动协调各方关系,充分利用和整合内外资源,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3、坚持创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营造先进的创新和创业文化,促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创新环境,使我区成为创业者的优良栖息地。4、突出重点,强化集群。“有所为,有所不为” ,集中扶持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加快其产业化步伐。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商贸业和配套服务业,强化集成,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11、。5、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强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坚持自主研究、 开发与引进、 消化、吸收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通过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三、 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密集优势, 以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起点,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重要载体和创新环境建设的突破口,以新材料和生物制药为重点,抓住已经形成的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并相机发展电子信息、 新能源、 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运用6 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在三

12、次创业的扩散和渗透,努力把我区建成规模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 创新体系完善,创业投资活跃,科技人才荟萃,综合环境优良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培植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使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同类地区的前列。(二)发展目标。1、 近期目标 : 到 2015 年, 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 , 一批重大项目落户, 主导产业初步形成;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 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自主创新技术孵化作用开始显现 ;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

13、50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 以上,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家以上。 建立钢铁研究院、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机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家,高新技术项目 50 个, 研发人员 2000-3000 人, 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2-3 万人, 研发经费占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5%,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 120 件。2、 远期目标 : 到 2020 年,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基本形成 ,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特色产业园区优势充分体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00 亿元 , 占全区比重30% 以上,形成具有世界影响

14、力的研发团队, 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及科技成果, 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 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基地, 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技术孵化的新基地和辐射区。7 四、重点任务(一)积极培植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电子产品及配件、软件技术、 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步伐。依托鲁圣集团企业,重点发展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电感器、各类传感器等产品,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生物医药产业依托众山

15、生物企业,重点研究应用高纯度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等提取技术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以海能生物工程等企业为依托, 围绕饲料添加剂、 动物营养开展技术攻关和转化,研制纳米复合维生素生产技术,研究应用畜禽与水产重大疫病微生物制剂等技术。3、化工产业加强化工企业向高新化发展,支持岚桥沥青、 石大科技等骨干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引进高新技术成果, 加快提升汽油、 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主导产品的生产能力。支持岚星化工依托海州市有机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采用高新技术和工艺设备,引进开发橡胶助剂产品。建成以岚星化工、石大科技等企业

16、为代表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集群。4、新材料产业围绕精品钢基地建设,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争取建立钢铁研究院。 着力推进钢铁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重点开发高级热轧薄(卷)板、冷轧薄板、宽厚板(含船板)、H型钢等系8 列产品。 研究开发高强度钢及制品、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品;开发具有高强、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的金属材料及特种用途的线、板、管等金属材料制品。做好钢铁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使钢铁产业发展成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龙头产业。5 、海洋产业充分发挥我区在海洋资源和海洋科技方面的优势,加强“山东黄海岛屿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建设,加大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合作,重点开展海洋资源深度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研究,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大幅度提高我区海洋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研究与应用水产品保鲜保活精深加工技术、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调味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等新兴海洋食品。 研究利用低值鱼类多功能、多方向深加工技术及高档海洋仿生食品生产技术,培植一批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形成具有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