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复习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95196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古咏史诗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怀古咏史诗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怀古咏史诗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怀古咏史诗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怀古咏史诗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怀古咏史诗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古咏史诗复习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怀古咏史诗复习学案命制人 : 李春古代诗歌鉴赏的考纲要求: 鉴赏评价D (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内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咏怀古迹与诸子登岘山等。复习目标:掌握怀古诗常常表现的思想内容、常用的表现手法。掌握鉴赏怀古诗的方法和答题思路。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古代人物、历史场景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禹锡的乌衣巷 。这类诗歌一般按照登临怀古抒怀的顺序来写,通过怀古表达情怀。因此通过登临所写的历史事件、古代人物、历史

2、场景和写作背景就能找到体会作者情感的突破口。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概括这首词中历史人物的特点?谈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词中写了那些人物和历史事件,主要作用是什么?2 方法总结体会怀古咏史情感的思路:三、巩固拓展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为东晋时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阅读上面诗歌,谈谈这首诗歌是如何表现了作者的感情的?归

3、纳: 1、结合以上三首诗词归纳怀古咏史诗常表达的情感2、结合以上三首诗词归纳怀古咏史诗常使用的手法四、练习提高:3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怀古迹其三作者: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历史人物?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2、 ( 2008 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4 (1)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

4、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拓展阅读: 怀古咏史诗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因为是诗歌,是文学作品,所以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如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提到赤壁之战,可后人对苏东坡是否到过历史上的赤壁古战场颇多争论,其实,就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而言,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苏东坡是在咏怀历史,而不是在记述历史。这当然不是说怀古咏史诗可以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诗人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叙述历史,表情达意,就需要创造出更集中、更典型

5、的环境、形象。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原因就在于此。如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这是一首富有社会意义的咏史诗,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飘渺地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编织在一起, 首两句是神仙传说,入木三分地揭露汉武帝迷恋神仙的痴心妄想;三四句是历史故事,刻画汉武帝一心求仙而无心求贤的思想行径。诗人不加评议,完全用形象说话。再如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盘龙?这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杰作之一,仅用二十八个字, 借六朝纷纷代谢的史实来抒发感慨,说它是史实,因为金陵(北湖即玄武湖)确实是六朝故都,而“一片降旗百尺竿

6、”显然不是某一个有史可据的场面,更不可能六个朝代王运之终都用百尺长竿挑着降旗出降,但作者这样写,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是从“百尺”的高度来说,透过形象来看历史,六朝末代统治者5 荒淫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咏史诗中的历史,是艺术化了的历史。所以在鉴赏怀古咏史诗时,既要注意了解相关的历史,又不必过分拘泥于史实,更重要的是要体味作者创造的艺术形象。诗人创作怀古咏史的诗篇,往往不是为发古人之幽思,他们常常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论社会时政。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金陵这座古城,东吴、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

7、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如温庭筠的过陈琳墓: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这首咏怀古迹的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曾事袁绍,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后归曹操,曹不记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咏史怀古,寄托遥深。另有一类咏史诗,诗人

8、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 开头两句, 就事论事, 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6 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

9、历史观和人生观。怀古咏史诗的构思是不尽相同的。常见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发议论或抒发感慨。也有诗中史实的叙写不多,却以议论为主的。还有一种则全诗只叙史实(当然不是历史书中的“史实”),不着一字评论,甚至对自家身世也不发一语。这种构思,重在塑造形象,以形象感人。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人间。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清人李子德评这首诗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这个评语的确说出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人间”、“环佩空归月夜

10、魂”的昭君悲剧形象,却在读者心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的深刻印象。另有一种景中寓有史实,以景衬情的构思。如杜牧的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如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金谷园是西晋巨富石崇的别墅,其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已成废园, 成了供人凭吊的古迹。诗歌首两句写昔日繁华今成荒芜,深含“事如春梦了无痕”(东坡语)之叹。三四句写暮日啼鸟、 东风落花, 从而联想到石崇宠妓绿珠效死石崇跳楼自尽的史实,对绿珠如同落花般不能自主的命运深表同情和惋惜。全诗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怀古咏史诗取材常是一人、一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取材于与京口(现在

11、的镇江市)有关的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故事,其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与京口无关,属于诗中用典。元曲中一些以“怀古”为题的小令,又常常组合几个典故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如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7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作者选取了楚汉之战、赤壁之战、 汉时边关之战三则史料,有自刎乌江的虞姬这一无辜者的个人悲剧, 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悲哀,用以揭示连绵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这一反战主题,表达作者忧国忧民而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怀古咏史诗词鉴赏精选金陵怀古王珪(北宋)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

12、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鉴赏】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 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中间两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沥不停, 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老楼房压垮。四

13、句,一写别渚孤岛,一写数帆归舟,一写晚风劲吹、红叶凋零,一写寒云阴沉、楼阁昏暗。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中间两联, 融情于景, 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颔联“ 一鸟来别渚 ” ,本极孤寂,再加荒烟缭绕(“ 带烟 ” ) ,愈见其情景凄迷。“ 数帆下归舟 ” ,何其寥落,又兼秋雨凄凄(“ 和雨” ) ,更显出风物清冷。颈联用“ 萧萧 ”“惨惨 ” 修饰 “ 暮吹 ” 与“ 寒云 ” ,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 惊” 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 红叶 ” 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

14、头之“ 惊 ” ;“ 压 ” 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8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还会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呢?“ 故国凄凉 ” 应“ 江城满目秋 ” ,“ 谁与问 ” 应“ 独上 ” 。“ 人心无复更风流” ,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这首诗歌的寥落沉郁,与奋发进取的盛唐气象迥别。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集贫的局面。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 故国凄凉 ” 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

15、映。姑苏怀古姜 夔(南宋)夜暗孤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注释】柁牙,指代船。苏台,姑苏台,吴王夫差沉溺于歌舞之所。【简析】这首绝句可以和李白的苏台览古作个比较:“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 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在诗中 着重写今日之荒凉, 以暗示昔日之繁华,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 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 从而抒发出今昔盛衰的感慨。 而姜夔诗首两句写晚云悠 闲,江水澄清,星斗灿烂,白鹭自适。首句写静,二句写动,动静相形,充满画 意。诗人蓄意刻画一个清幽的境界,是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并 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

16、立意要高出一筹 。 这两首绝句都写到 柳, 以之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 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 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 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 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结句道尽了千余年来“苏 台”的沧桑,怀古伤今,饶有远韵。所以也比韦庄的“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 笼十里堤 ” 来得空灵、活脱。不同的是李白诗中的柳相当于姜夔诗中“ 星” 、“ 鹭” , 而姜夔诗中的柳则相当于李白诗中的“ 月” 。所以,这两首诗的后两句在构思上颇 为相似。不同的是前两句, 李白以旧苑荒台春色依旧寄寓感慨,而姜夔则以江山 永恒暗含人世沧桑。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赏析】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诗题下有原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 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 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