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明解和填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92810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明解和填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微生物明解和填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微生物明解和填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微生物明解和填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微生物明解和填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明解和填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明解和填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 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 生物。 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 型) :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 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 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 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 粘液性物质 ,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 用理化方 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鞭毛:附于某些细菌菌体表面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2、菌毛:许多 G-和少许 G+ 菌体表面存在的一种较鞭毛更细,更短,更硬的丝状物 芽胞: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一些G+胞质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者卵圆 形小体 专性厌氧菌 :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 只能进行无氧发酵, 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 长。 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 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致源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细菌素 :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细菌素仅对与产生菌有亲 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培养基 :将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按比例配置的制剂菌落: 将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 上,当

3、它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并处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灭菌: 杀灭生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消毒: 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 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 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 无菌即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噬菌体 :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毒性噬菌体( 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 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建立溶菌周期。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

4、 成为前噬菌体, 细菌变成溶原性菌, 不产生子代噬菌体, 但噬菌体 DNA 能随细菌 DNA 复制,并随 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建立溶原状态。 噬斑( plaque ) :培养基表面可有透亮的溶菌空斑出现。一个空斑系由一个噬菌 体复制增殖并裂解细菌后形成,称为噬斑。 前噬菌体(prophage)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 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解。 前噬菌体( prophage)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溶原性细菌: 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溶原性转换( lysogenic conversion) :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 发生

5、改变。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理。转化( transformation) :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 片段获得新的遗传 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接合(conjugation ) :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 粒 DNA )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能通过结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 不能通过性菌毛在细菌间转移的质粒为非接合性质粒。 转导( transduction) :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 转移到受 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原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 ) :G +菌形成原生质体后,在聚乙二醇(PEG

6、) 作用下,可使两种不同的细菌细胞发生融合的过程。 普遍性转导 :转导的 DNA 可是供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 局限性转导 :转导的 DNA 只限供菌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 。 正常菌群 :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宿主无害的,某些还对人有利,是为正常 微生物群。 菌群失调: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 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疾病。常可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 即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外毒素: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 质。 细菌感染 :细胞侵入宿主体内后, 在生长繁殖过

7、程中, 不仅释放毒性物质同时与 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引起病理变化。 毒血症 :致病菌侵入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 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白喉) 菌血症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 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 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 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伤寒早期) 败血症 : 致病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 脓毒血症:化脓性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 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葡萄球菌 A蛋白( SPA ) :存在于细胞壁上的表面抗原,可与IgG

8、 的 Fc 段结合, 可进行协同凝集,并具有抗吞噬等生物学活性。 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 :肺炎链球菌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腔中,多数不致病或 致病力弱,仅有少数致病力。是细菌性大叶肺炎、脑膜炎、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 菌。 肥达试验 :用已知的伤寒沙门 =菌菌体 O抗原和鞭毛 H抗原测定血清中是否有相 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肥达反应 :是指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抗原、H抗原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原测 定可疑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的定量凝集试验。(肥达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 的第 2 周) 汹涌发酵 :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的酪蛋白发生凝固, 同时产生 大量的气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

9、气势凶猛。 结核分枝杆菌: 是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病在上世纪40、50 年代发病率和死亡 率很高,60-80 年代经过人们的努力,大大降低,80 年代后期,发病率又有所上 升,主要是因为耐药性的出现。卡介苗:卡介二氏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 养基上经13 年传 230 代,获得毒力减弱而保留免疫原性的变异株,即卡介苗 (BCG ) ,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波浪热: 通过皮肤黏膜侵入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繁殖,经过淋巴结入血, 形成菌血症,随后进入肝、脾繁殖,然后再度入血,反复形成菌血症,使病人热 型呈波浪状。 异染颗粒 :棒状杆菌属细菌用Neisser 或 Albe

10、rt等法染色,菌体内出现节段浓 染或深染的颗粒,与菌体着染颜色不同,称为异染颗粒 病毒( virus ) :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体 :一个完整成熟并有感染力的病毒颗粒。其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测 量病毒最可靠的方法是电子显微镜技术。 顿挫感染( abortive infection) :在病毒增殖过程中,虽可合成部分或全部病 毒成分,但不能正常组装成完整的病毒体,既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 缺陷病毒( defective virus ) :指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严重改变而不能复制出完 整的子代病毒的病毒。 但当与另一种病毒共同培养时, 就能使缺陷病毒完成正常 的增殖

11、,则这种有辅助作用的病毒被成为辅助病毒。 干扰现象( interference) :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 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 垂直传播: 病原体从宿主的亲代到子代,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 包涵体形成: 有些细胞在病毒感染后, 于胞浆或核内出现特殊的斑块状结构。是 病毒的增殖部位,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脂多糖( LPS ) :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 组成。 菌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 但未在其中繁殖, 只是短暂的一过性经血液循环到达 体内适宜部位再繁殖致病,如伤寒早期菌血症。 疫苗

12、:是用各种微生物制备的用于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抗原性生物制品 结核菌素试验 (TST ) :是用结核菌素来测定结核分枝杆菌能否引起皮肤迟发型超 敏反应的一种试验, 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支杆菌有无免疫力,也可用于婴幼儿结 核病诊断及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内基小体 :在易感动物或人脑组织(特别是大脑海马回的锥体细胞)中增殖时, 可以在胞浆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通过检查动物或人脑组织标本中 的内基小体,可以辅助诊断狂犬病。 Dane颗粒 :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颗粒,大球型颗粒,具有双层衣壳,有 感染性。 侵袭力 :是指绝大多数病原菌具有侵入并定位于某组织,适应机体生化环境进行 增殖,

13、并向其他部位扩散,抵抗机体的防御机能的性能。 免疫(immunity) :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 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抗原: 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 或致敏 淋巴细胞 ) 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人工被动免疫( artificial passive immunzation) :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 细胞因子等制剂注入人体,使机体被动地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 人工主动免疫: 用人工制备的疫苗接种机体, 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预防感染的措施 抗体( Ab) :是指介导

14、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 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 细胞因子(cytokines ) :是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化的能调节多种细胞 生理功能的低分子量蛋白质的统称 抗原呈递细胞( APC )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 一类信息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 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 应答。 刺突:为某些病毒在包膜上的刺状突出结构,如流感病毒的HA和 NA两种刺突, 刺突具有抗原性并与浸染有关。 重组:两个或两种病毒的基因组

15、进行序列互换、交叉连接、序列重组和在组合, 产生具有两种亲代病毒特性的子代病毒,该过程为重组。 HCV 准种: HCV 同一基因亚型内不同基因异质性群体称为HCV 准种。 生化反应实验:利用不同细菌代谢产物差异性来鉴别不同细菌的生化方法。 抗菌药物:具有杀毒或抑制活性, 用体内外应用的各种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的 总称。 气溶胶: 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抗酸杆菌: Tb 细胞壁富含脂质,抗强脱色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 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 染和致病的机理、 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 至消灭此类疾病为

16、目的的一门科学。 肽聚糖或粘肽 :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 四肽 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 类毒素: 外毒素经 0.4%甲醛处理,可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 人畜共患病: 某些病原微生物既可感染动物,也可感染人类, 且人类患病多是由 于接触了感染动物。如布氏杆菌、炭疽等。 支原体( mycoplasma ) :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 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干扰素( interferon) :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 抗原漂移: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仅发生亚型内部较小的量变,即HA 和 NA 仅发生小变异。而形成新的变种。 真菌(fungus) :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少数为单细胞,大多数为多细胞。 菌丝体( mycelium) :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形成菌丝。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 支,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由可按功能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中菌丝体。 灭活: V受到外界理化因素的作用而失去感染性。 细胞病变效应: 一些 V在细胞内增殖时可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