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地域水情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92032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顺地域水情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泰顺地域水情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泰顺地域水情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顺地域水情特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闲聊一下泰顺的地域水情一是泰顺地域水情的客观现实,二是古代泰顺人是如何溯水而来,择水而居的,三是现在发展面临的水问题。首先,泰顺的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决定了这个地方水患多,从 1990年大水、0506年、1516 年,我们看到大灾害的间隔期越来越短,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越来越频繁。 另外由于内陆大气污染严重, 深厚的云层阻挡了台风夹带雨云向内陆挺进,改变方向向北或西南沿近海肆虐,更增加了灾害的频率。泰顺有些谚语很符合水情规律,比如:泥鳅上下游,大雨在后头。初一下雨初二散,初三下雨到月半。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雨凄凄。云往南,水浮船(冷暖) 。大安笑,南院叫。大安叫,南院笑。说明了泰顺雨水的

2、多变,泰顺处在南雁荡山脉(九峰)与洞宫山脉(乌岩岭)交会的地方。两山脉连绵交错,朝向迎接西太平洋来的水气,受阻挡绕动迂回成为风云际会的气象。在距今 5000-6000 年前, 由于第四纪海侵严重,海水一直漫到今天的青田县城,当时泰顺山脚仍是一片汪洋。直到3500 年前,海水逐渐退去,在1500年前退到今天的海岸线,河沙海沙堆积成温瑞平原,而使泰顺成为远海山区。4000 年以前新石器时期泰顺已有原始人居住,司前的狮子岗遗址在当时仍是海边的小山丘。 秦汉以来瓯越人聚居在泰顺, 东晋南迁时, 汉族大姓陆续沿飞云江上游迁移,有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晋时也曾有僧人来到泰顺南台岙,大概

3、在今天百丈以东的黄坑兴建南台庵。到了唐朝末年天下大乱, 入山者更多, 泰顺成了避乱的桃园之地。 唐代诗人顾况写了一篇仙游记: 写温州人李庭带领一批人到深山老林里伐木迷了路,遇见了漈水(瀑布),靠一座连栋架险的桥过河,应该就是我们今天的廊桥。找到一个村落,村落大约坐落在温州与福建的中间,草木茂盛,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这里民风古朴,容貌祥和,见到李庭问他们从何而来,袁晁之乱是否已经平定 (至这位老者问话的时候已经过去80 年) 。李庭据实回答。 接着他们被当做尊贵的客人款待。出来后,李庭欲再次拜访老人,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着上次到过的村落。到了宋代,泰顺文物渐盛,人才辈出,成为士

4、人安居的风水宝地。再介绍古人是如何择水而居。先说罗阳。县城罗阳位于寿泰溪流域,不在地理中心,但在明景泰三年成为县治所在地, 是因为明初建县之前, 来自处州丽水的矿徒和私商很多,使得在西边角的罗阳, 逐渐成为和福建诸县联系的枢纽。营造罗阳城时县衙设在现在的公安局,前面对着万罗山,万罗山前面对着太平溪,现在叫学前溪,因为建县学2 前溪边设立了文庙和罗阳书院。形成以溪为横轴, 以县衙、文庙和书院为纵轴布局。整个罗阳地形是后倚天关山,左辅凤凰山,飞龙山,右边是舞凤山(育才后面) ,有左水学前溪出沙堤,右水出白溪。古人认为:两水相交即为“好”。所以罗阳算的上一块天然宝地。再说库村。库村是一种环山紧锁成“

5、聚宝盆”的地形。四面环山,群山环抱间有 11 条小溪汇入盆地之中, 形成库水。由于山峦的遮挡, 人们站在山岗上,只能看到溪水汇入盆地, 却看不到有水流出, 就像一个天然的宝库。 所以取名库村。现在我们看到库村有很多民居的屋檐下都悬挂着一副木牌,我们叫它悬鱼,上面大多写着水字,也有刻着云纹。悬鱼的来历,一是说东汉的时候,有个叫羊续的人,他在南阳当太守时, 下属送给他鱼 , 他收下来悬挂在屋檐下 , 后来这人又送鱼给他 , 他就把上次悬挂的鱼给这人看, 叫他以后不要再送。从此羊续就有了“悬鱼太守”的雅号 , “悬鱼”也成了为官清廉的典故; 二是民间说法 , 认为悬鱼象征水 , 悬挂的鱼意味着浇水

6、, 悬鱼是为了避免火灾。 至今, 悬鱼仍普遍应用在浙南、福建、云南等地的民居建筑上。前面提到两水相交为好,那么泗溪,四条水相交,就是风云化龙的气象了。人们看到泗水在山谷平地中依次交会,环抱曲回, 是水之上者。 远远超过了两水相交为“好”的基本标准。地灵人杰的泗溪使得十八学士这样的风流人物辈出。水文的脉动能润泽地方, 但是温顺的溪流也常常化为洪水,古人认为这是南蛇作乱。于是祭祀马仙姑、陈十四娘娘等神明坐镇水口、水尾,让人们获得安稳定居的心理效果。这些祭祀的神明都和水存在重要的联系。泰顺的三大流域因为迁移时期的不同,有相对独立的民俗文化,比如方言区分很明显。飞云江流域以丽水片的司前话、莒江话百丈话

7、为主; 南部交溪仕阳溪流域以蛮讲为主;东南沙埕港流域则以闽南语系的彭溪话为主。最后关注下我们现在面临的水问题:集中在三个“争”:1、与水争地,防洪问题。 仕阳、三魁、泗溪等乡镇,越来越多的人口聚居在溪流岸边,使得防洪通道狭窄,洪水位不断抬高,每隔几年来次警告,但好像不来一次特大灾害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敬畏。2、与地争水,水资源短缺。 用水矛盾突出,饮用水工程、电站为了集中取水,缩减了原来农田、林地灌溉水,环境的生态用水也受影响。3、与子孙后代争水。 跨流域引水增多,从珊溪引水、樟嫩仔引水都是跨流域,水污染和水源枯竭,水生物消失,水生态恶化,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水情,不要小看我们的工作。大家的治水是为子孙后代做的很有意义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