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李为什么学习历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92028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彼特李为什么学习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彼特李为什么学习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彼特李为什么学习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彼特李为什么学习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彼特李为什么学习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彼特李为什么学习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彼特李为什么学习历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学习历史?作者:李彼得( Peter Lee )著 周孟玲译一、 过去,史实,历史二、 史料证实三、 定律,教训,概括性结论四、 间接的经验一、过去,史实,历史THE PAST, HISTORICITY, AND HISTORY要逃避过去是不成的。每日我们在应付物质世界和社交天地的物事人的时候, 会使用各种相关概念,这些概念,无一不镶铸著过去。有时候,概念所包含的过 去,就是一段因果发展过程的体现(例如树、母亲、弹坑);有时候,会涉及一 个法制风俗的过去就说非法政府或私生子吧都是因为曾经未有符合某些合 法的准则。不过更多时候,过去的纽带并不是那么正式外显的,科学、共 产主义或者国家,在词

2、典所下的定义也许是没有时间性的,但是共产主义 并不仅仅是一些信仰或思想模式的名称,不是靠字典的定义, 或者学者的分析便 能明了是什么。什么是共产主义,部分答案是通过共产党人做了些什么中得到的。 (其他如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等也如是。)同样我们对科学的观念,是输入了过 去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活动的那些概念,以及日常生活看到的因科学而出现的各式 变化的情景。 我们对不同国家的观感也一样, 是必然地受了自己对那些国家过去 的认识所影响的。 是过去给我们的概念以具体内容,如果概念的存在, 就是知道 一个法则,同时能得出例证的;那么,在许多理解的领域,例证都是靠过去提供 的。另一方面,若问一个法则是否应用恰当

3、,(这是一个立宪政府吗?)过去可 能就是唯一的裁决者。概念背著时间的包袱, 我们的世界却不是只有一个个概念的实例,而是充满了 个人,和有著特定过去的特定事物。共同市场、德国、冷战,其分别所含的内容 要义,大部分都是以不同的形式透过时间的伸延得来的。共同市场, 在有些人来 说,是一个导致英国粮食价格上涨, 使得普罗大众的生活更受官僚控制的制度组 织,是过去揭示了这个组织的性质,一个的确不可能看作是短暂性的制度。德国 的存在,不仅是地理的,更是时间的;是她的过去显示了她的现在(1) 。冷战, 是一系列特定事件的名称 (或许也是一干人,不同政府和国家的某些行为表现) 。 其寿命的长短不晓得, 近期曾

4、被认为已经不存在了, 报章却又一而再地宣告或预 言它的复苏。要把复苏之义说得明白,也只能向过去求助。 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还不止此。 为了某些原因而作出相应的行动,人(不论是 代表个人,一族或制度),在发现或把自己置身於某些特殊境况时,总是有目的 的,而这些境况又常常是透过引述过去来理解的,就像一个当事人(或制度)感 到自身曾经遭受威胁、 侮辱或中伤;而一系列事件,一经界定为某类传统的活动,受成例影响,自不仅规范了对事件的看法,还指示了相关的反应。(例如,提到 西方的外交,工会活动,政治和资本金融,就会找到绥靖政策,闭厂抵制,民主 化,工业增长这类形容或关联的事件)。行动的理由既是逆参照的(bac

5、kward referencing),那么要了解那些理由也须如此。更概括一点的说,如奥拉法森 (Olafason )指出的:我们时间区别的系统原是那些身处时间中的生物们自己 展开的,, 既是这样,要描述他们的现状, 就一定有至少一个部分非要涉及前 事不可了。 (2) 这个史实, 或者说过去与未来的通道, 正是本文所关心的多个问题的中心。 但是史实是一回事, 历史又是另一回事。 说人是存在时间当中, 或者行动涉及前 事,又或者具体如德国、 共同市场都载负著与它们自己的过去相关的概 念,就是没有道出是哪一类的过去。因此,冷战,只是一个名称,可能是用历史 方法重建的一串关联的事件与行动,也可能是政治

6、的、 社会的、 国家主义的解说 式神话。我们总不能逃避某类过去, 但可以选择要哪一类的过去。 普鲁姆(J. H. Plumb)给我们提供了两类的选择纯粹的过去和历史。前者常是一个制造出 来的思想观念,有目的的,用以控制个人、激发社会、鼓动阶级;後者则有著 使人类的故事去掉那些充满虚假幻象的有目的的过去而得到净化的远景 (3) 。 就是这样,过去支持权力,支配命运,而历史,以其本质 , 终止我们的先人 用历史之名以说明生活目的的那些简单的,结构的概括性结论(4) 。因此,普 鲁姆作出结论,过去的终结已然到来:深深关切著过去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 却帮助摧毁过去使之不成为一个社会动力、一个人类命运的

7、综合全面说明。 (5) 在他而言,历史是破坏性的,但仍能授人以智慧,让人从过去看到理智 改造环境。只是这个智慧,究竟是实体的资料知识,还是历史研究的规范标准, 却没有说清楚, 只是指出历史学者能做的最大贡献是授与所有有文化的人关於 社会演变的性质,但是由於历史学者会发表不同的意见,便当然地不会有一 致的答案。 (6) 这样一来,普鲁姆的论说就出现了模棱两可,历史一方面是一 个知识标准的、否定为主的工具,另一方面却又是实际智慧的泉源,提供历史 演变的结构的知识,演示理智在人类成功的故事?所当的角色,从而多少也履 行了这个已逝去的过去的一些社会目的(7) 。 普鲁姆的论说还出现另一个问题, 他为逝

8、去的过去所下的讣告是否不大成熟 呢?过去是真的已经殒灭或者正在步向死亡吗?他说历史对过去所进行的破坏 工作,就像木柱的蛀虫,外面是很难看到的。(8) 虽然这是真的,但某些特 别的过去遭到破坏,不必一定就是过去已到了尽头。克拉克(Kitson-Clark)就 比较不那么乐观,比普氏早了两年,他在其著作中认为要警惕:大量杂乱的不 明不确的消息, 零碎的资料, 幻象缤纷的小说, 并不清醒的历史记忆 , 交织成 一个历史联想的网络,亘盖整个人类意识的领域。於是,言辞变符咒,象徵赋具 煽动力,八股的泛论滥调出现, 佯称可以把人群类分概述, 并能据其过去预知他 们未来的操守行止 (9) 。 就表面看来,这

9、一类的过去被普鲁姆认为已经因历史而毁誉的没什么理由 不可以也装模作样, 为命运提供各样认许和答案。然则,历史就不起作用了吗? 过去竟是这样的一支斩而复生的多头海怪?一个诱人的说法是, 历史不能把过去根除, 却把它无限期的延长, 让它赋有 一套大半是进化的过程,使它转为一个瞬息多变的园地。大多数的男女 , 在意识到他们是无数世纪以来,不断变化的历史发展的一份 子, 而这个变化发展的速度过去有增加,现在还在继续增加中,这使得他 们有必要知道这个发展过程的性质,过去是什么, 现在又是什么, 他们需要一个 历史方法重建的过去,客观又真确(10) 。 无疑这个转变历史学有它的作用, 但自然科学和急促的工

10、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 社会变化有著起码相等的力量(11) 。 不管怎样的原因,我们拥有的过去,其久长, 其复杂和迷惑, 其活力,足可削减置身其中的任何一个维护某种制约或使命的势 力。过去仍然由英雄伟人,道德典范和神奇的黄金时期所据,历史性事件仍 是新闻工作者和评论员所信口乐道。不过,历史性事件这个观念是重要的:因为 除了指一时的轰动和提名金氏大全这类俗气的煽情外,它内中另含著历史文献, 记录,分析,评度事件的重要性等的概念。原则上过去就是属於历史的范围,尽 管历史表明些什么 的答案很不一定, 但历史的推理学问使它作为上诉庭的功 能得到承认,即使它的方法程序步骤鲜为人所了解(12) 。如果普鲁姆对

11、过去与历史的界别尚是保守,而他为前者写悼文又操之过急的话,奥克肖特 (M Oakeshott )的历史与实用的过去又恐怕是过於激进了(13) 。他认为我们背弃历史,堕入实用的过去,是在把过去视为与现在有一个确定的关系,或者刻意要肯定一些关於眼前及未来的功利信仰的时候(14) 。这是律师、政界或教士所用的过去。与实用的过去相反的是历史的过去,这里面没有巅峰、主流、转捩点或者灾难,只有一个事件交缠的世界。(15) 历史里面,没有人因意外而夭折;, 没有事须经赞许,因为根本没有要达到某种要求的情况的制约;也没有事要遭谴责。(16) 实用的过去,所发生的,都是被认为能促成後来的事势发展的;而历史代表了

12、对过去的事件的兴趣, 是独立的,与後来或现在的事件无涉。(17) 必须承认,奥克肖特的分析给历史套上了一个不可想像的束缚,同时又切断了它的根调查探询而以当前的兴趣或实际问题出发原则上并没有错(18) 。不过,奥克肖特的论说值得肯定之处,就是让我们知道一个尽是英雄人物和道德故事的非经历史研究的过去(a lay past),与一个历史的过去( historial past)的区别,两者同时并存,并不是把前者活埋,便有一个历史的过去替代,而是要认识到对过去的处理会继续有著不同的态度方式(19) 。普鲁姆和奥克肖特二人都是旨在说明没有历史就没有理性的过去。的确,如果 历史不存在, 过去就只是一个实用的

13、过去, 那便很难看得到怎样可以能对过去的 概念取得,即使只是原则性的共识,除非在实际生活中已取得一致。(若要达到 这个情况,得有一个与目下截然不同的世界。)(20) 没有历史,过去就只会为追 求功利服务, 严重一点说, 会使我们与自己的经验分割。既然历史探询就是对过 去进行理性的调查,而我们又不能逃避过去,就该尽所能对它掌握最佳的认识 (21) 。便是这个理由, 再问历史有什么用, 或者为什么学习历史这类的问题就属 多馀了。如果我们对当世的认识绝不是一些瞬间的知识,而是不管愿意不愿 意,都含有一些过去的具体概念,那么,历史的无知便真是个无知了。二、史料徵实 Evidence第一节自始至终, 认

14、定历史供备了研究过去的唯一理智的方法,这个认为, 部 分是建立在史学不断发展的史料概念(以及处理的技术) 上的。近年有大量关於 史料及其与历史教学重要关系的讨论,我不想在这?谈论与之有关的个别课堂教 学法或者教学大纲编排的利弊问题,而是觉得更要紧的, 既然一定的史料运用方 法使得要对过去作理性的研究成为事实,那么能够掌握使用这些方法就是一个宝 贵的收获。不过这些宝贵收获是有其一定限度的。不要以为史料徵实和一般证据 的概念会同样的广泛相通, 而且史学上徵用史料与自然科学的引证在方法上也不 一样。部分是技术的, 而技术所以不同则由於有更根本性的差别:要解答的问题 类异,因而证据性材料也有质别。这?

15、不能就此详加解释,但很明显,某行动有 什么意图, 这样的问题, 在考察非活动性的物体的属性时是不会出现的;至於追 问一份文件档案的涵义或一个社会习尚的意义与参与者的关系,其存在的徵实方 面的难题,更非自然科学可匹比。 这样指出历史与其他验证类的学问在徵实方面的区别,看来似是自倒门楣, 赔上的代价可真高: 学会历史的徵实方法, 对别门学科竟无移用价值! 因为史料 运用是从历史学习中得来的, 如果历史学习是有价值的, 那么学习运用史料徵实 自是有价值的, 但是後者却不能有历史以外的价值来支持前者!其实不应该把这 方面的学问看成这样的局限, 从学习运用史料徵实所得的知识肯定不只是拘囿於 一个模糊消逝

16、的过去。 我们都知道过去与现在不能够割裂,不能够孤立地对其中 一个进行理解而对另一个毫无认识。是的,教会儿童徵用史料这个能力或不能导 致他们能够实际利用那实用的过去;也恐怕是那些只懂得有功利的过去的人,才 会那么轻易地借古喻今求解决眼前问题。有些人更声称儿童需要的是便捷的答案 以应付实际难题, 不是史学; 史学带来的只是书呆子式的学术质疑。如果把这样 的见解真的视为教育的一个配方,这就等於否定真理的重要, 连带否定所有的认 知活动(现代与此相近的教条大概是未来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也等於以借用普 鲁姆所感慨的那类过去为幸。学习史料徵实的方法,从中更练就理智的情感 也就是重事实、 讲客观等这些历史研究工作过程须备的要素,正是学习历史的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历史学习实在包括的中心内容。三、定律,教训,概括性结论Laws , Lessons , And Generalizations 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还涉及历史另一个方面。用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