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通路的护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579223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通路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静脉通路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静脉通路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静脉通路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静脉通路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通路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通路的护理(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通路的护理,神经内科一区 殷佳丽,LOGO,2,学习内容,外周静脉导管静脉留置针 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3,外周静脉导管(留置针的优点),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保证输液时的安全。 避免每天穿刺血管,减轻痛苦,保护血管。 使病人在输液时感觉更为舒适。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护理质量。,4,外周静脉导管(留置针),留置针型号(型号数字越大留置针越小) 留置针 24G 22G 20G 18G 16G 颜色分号 黄色 蓝色 粉色 绿色 灰色 留置时间 3-5天,尽早拔针,减少感染的机会。,5,健康宣教,留置期间病人穿刺侧手臂可适当活动,避

2、免剧烈运动,用力过度。 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 穿脱衣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先穿穿刺手臂,后脱穿刺手臂。 洗澡时,注意防水(方法:用小毛巾覆盖在留置针上方,再用薄膜包裹),万一穿刺剖位有水渗入,请告知护士。,6,静脉穿刺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穿刺失败。 静脉炎。 渗出/坏死。 堵塞。,7,堵塞,成因: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回流形成阻 塞;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 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 回流(如测量血压);高血压病人 静脉压力过高可引起血液回流;不同药物混合产生微粒引起。 症状:无法冲管,有阻力,输液不滴或滴速过慢,不能抽回血。,8,堵塞,预防封管:采用正压封管的手法封管液:

3、正确使用封管液的浓度及掌握封 管液的维持时间充分冲管:多种药物滴注推注时, 间 隔中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 处理: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 器推注,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 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它 并发症的发生。,9,渗出,成因:导管脱出静脉;静脉壁薄弱导致药液渗入周围组织;操作不当使针尖刺破外套未及时发现;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 处理:拔除导管,选择其它的静脉进行穿刺。 预防:选择血管: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无 静脉瓣的的血管。 选择穿刺部位: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避免在 不完整的皮肤上进行穿刺。,10,静脉炎,成因:输注药物或液体对静脉的刺激 症状:穿刺静脉顺走行方向发红,

4、局部压痛 处理:停止在此静脉输液,小时内冷敷,小时后局部湿热敷,以增进 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 预防:尽量选 用较粗大的静脉输注,以便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将输液速度减慢。,11,PICC,定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与右心房连接处,即右心耳处 X片最佳位置: 前肋3-4肋、后肋6-8肋 常用静脉:贵要静脉(首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1年,12,CVC,定义:经皮肤直接自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进行穿刺,沿血管走向直至腔静脉的插管,导管尖端同PICC 常用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

5、静脉、股静脉 建议使用时间:714天,13,PICC与CVC比较,14,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穿刺时并发症:损伤动脉、淋巴管、神经、气胸、空气栓塞、心率失常等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导管断裂、脱管、血栓形成、穿刺点出血、穿刺处疼痛、输液渗漏等,15,静脉炎-1,16,静脉炎-2,原因分析:穿刺时机械性损伤血管内膜;药物化学刺激;导管尖端未在中心静脉;术中手套上滑石粉进入血管,刺激血管壁导致无菌性静脉炎 观察护理:局部有无红肿、疼痛、静脉索 处理:休息,抬高患肢,局部50%硫酸镁湿热敷,持续处理直至症状消失,处理无效后拔管,17,导管堵塞,原因分析:血栓性堵

6、塞: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返流至导管,在导管腔内形成血凝块血栓所致非血栓性堵塞:主要与导管扭曲、打折、药物结晶、纤维蛋白沉积、异物颗粒堵塞有关 观察护理:严禁强行冲管,血栓形成引起的堵塞,应在6小时内处理。预防非血栓性堵塞关键在于正确冲管,18,导管相关性感染-1,原因分析 穿刺操作未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局部污染 局部出血未及时清理或清理不当 留置期间维护导管时消毒不彻底 非住院环境中由于未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执行导管的维护 天气炎热或其他原因导致出汗较多时未能及时交换敷贴 知识宣教不到位,患者缺乏有关导管组成维护的相关知识,患者免疫力低下,19,导管相关性感染-2,常规监测穿刺点周围皮肤改变情况

7、 观察指标:0度:输入口处皮肤没有任何变化;度:输入口处皮肤红肿,直径1cm;度:输入口处皮肤红肿,且周围有分泌物 护理:预防为主,加强换药,严密观察,20,导管脱出,原因分析:固定不当,更换敷贴方法错误,穿脱衣裤或睡眠时意外拔出,出汗敷贴打湿。粘度降低,致导管脱出 观察护理:妥善固定,防意外拔出,及时更换,严禁将脱出部分送回血管内,21,血栓形成,原因分析:患者血粘度高;反复穿刺置管后成功,血管内皮损伤;长期卧床,血流缓慢;导管长期留置在血管中容易形成漩涡而至血栓形成 观察护理:观察穿刺处有无肿胀、疼痛,需行彩超检查 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 溶栓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防出血 拔管

8、视情况而定,22,穿刺点出血,原因分析:穿刺针头较粗,局部损伤较大;患者凝血功能欠佳,化疗后患者骨髓抑制,有出血倾向,穿刺后局部按压、止血不足,穿刺术肢活动剧烈等观察护理:局部延时按压、正确按压方法、加压敷料固定、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避免过度活动,必要时使用止血剂,23,导管异位,同侧颈内静脉 对侧颈内静脉 对侧锁骨下静脉 同侧腋静脉 对侧腋静脉,24,25,26,27,影响导管置入后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导管维护的ACL导管固定更换敷料,28,导管维护ACL三步曲,AAssess 导管功能评估,CClean 冲管,LLock 封管,29,导管机能的评估-A,输液速度降低 无法抽取回血 冲管

9、封管困难,推10ml生理盐水轻松, 回抽3ml血轻松。OK,30,正确的冲管-C,保持导管通畅 避免药物间反应 避免药物沉淀在导管内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或封管前,31,正确的冲管频率,在每次静脉输液、给药之后立即冲洗导管每次输入血、血制品、TPN、脂肪乳、蛋 白等高粘滞性药物后采血后治疗间歇期,每3-7天冲洗一次导管在连续输液情况下,应每12h冲洗一次常用冲管液:0.9%N.S10ml,32,冲管方法,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附着在导管和血管壁的残留物冲洗干净,加强冲管效果,也称之为脉冲式冲管,

10、不间断的冲管方法,脉冲式冲管方法,33,正确的封管-L,正压封管:给予正压,保持畅通的静脉输液通路,通常应用稀释肝素液,用于输液结束后 封管溶液:浓度10-100U/ml(成人)浓度1-10U /ml(小儿),34,冲管注意事项,严禁使用10ML以下注射器小于10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的压力。如遇导管阻塞可至导管破裂。推荐使用10ml注射器 重力输注生理盐水或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有效冲管 如果经由导管抽血 、输血、输注其他粘滞性液体,必须先用上述方式冲洗导管后再接其他输液 为避免血液返流于导管末端,应在正压封管的瞬间关闭导管锁 不能将PICC通路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CT、MRI),35,封

11、管方法,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少许,推注封管溶液剩0.51ml,一边推封管溶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拔针速度)确保导管内全是封管溶液,而不是药液或血液。在封管后夹闭延长管系统以保证管内正压,36,冲管与封管步骤,冲 管 封 管 S 生理盐水 S 生理盐水A 给药 A 给药S 生理盐水 S 生理盐水 H 稀释肝素,37,肝素帽的使用方法,连接头皮针,可承受80次穿刺 用碘伏、酒精进行消毒 每周更换一次,若输血或TPN用无菌生理盐水预冲,24h更换一次 因各种原因松动或受损时要及时更换 通过肝素帽取血后要及时更换 不管任何原因取下肝素帽要及时更换,38,更换敷料,目的:预防感染、观察 频率:穿刺后第一

12、个24h更换一次每4-7天一次 敷料松动或潮湿时随时更换 禁用胶带直接粘在导管上,39,导管的固定,正确固定的重要性保证导管稳定性,避免导管脱落。允许病人做适量的轻微活动时不会磨损导管,避免漏液发生。,40,导管固定方法-1,41,导管固定方法-2,42,导管固定方法-3,43,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1,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告知护士 可以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但需避免使用置管手臂提过重的物体,不用置管手臂作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并避免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活动,44,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2,淋浴时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淋浴后检查贴膜下有无进水,如有进水应告知护士更换敷料 治疗间歇期至少每4-7天对导管进行冲管、更换贴膜、更换肝素帽等维护 观察穿刺点和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全身发热,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谢谢,LOG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