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答题技巧初探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57912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答题技巧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说答题技巧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说答题技巧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说答题技巧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说答题技巧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答题技巧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答题技巧初探(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说答题技巧初探,1,小 说 专 题 之,2,关于小说的常识,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 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 写),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3,小说的特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4,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 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

2、的辨析、人 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探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小说的深刻思想;从不同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我的见解。,小说的命题主要围绕着五个关键词:,高考小说鉴赏题型,5,环境类考题:往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环境的 渲染、情节的推动、人物的烘托、主题的揭示情节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对 主题三方面作用;人物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 现两个方面;主题类考题: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 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推进、社会环境设计 等

3、。,6,(一)故事情节的把握,7,情节的作用:,一、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 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 。,二、指向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三、指向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8,分析情节安排特色及评价,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跌宕起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9,就开头来说有 设置法(悬念法、倒叙式) 起到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引起读者的思考、引起下文。 写景法: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10,就结尾来说有 出人意料、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造成波澜,震撼人心;与前

4、文伏笔照应,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留下想象空间或令人回味无穷;与开头形成对比 喜剧结局;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符合人们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悦之感寄托美好的向往 悲剧结局:令人感动回味思考;深化主题;突出人物性格,11,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4、前后照应。5、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8、起线索作用。 9、总结上文、点明题意。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12,情节类试题题型:,1.文中

5、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13,概括故事情节的方法思路 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从同一人物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概括类: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概括小说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14,情节类解题技巧注意事项:,1、找出情节线索,理

6、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15,A、常见题型:,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 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 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二)人物形象,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个人物形象。 2.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16,B、“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

7、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17,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8、,18,C、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19,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 如:1、XX是一个的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2、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D、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20,语言鉴赏品味

9、题解题思路,1.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 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力。 3.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 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自然质朴等。,21,常见题型: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三)环境描写的作用,22,知识储备:1、小说中自然环境

10、描写的作用: 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B渲染或营造某种气氛,奠定作品的某种基调; C.衬托人物的某种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D.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铺垫)。 E、反映民族风情,地域风光 F、烘托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 G、深化小说主题,23,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格,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2、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指导,社会环境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4,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如下: 衬托人物心理

11、 交代人物身份 表现人物性格,25,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第四步:深化文章中心(主题),叙事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必须要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达。,第五步:组织语言作答,26,小结: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自然环境: 表现了地域风格提示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 社会环境: 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1、衬托人物心理 2、交代人物身份 3、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12、 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答结合文章中心作答,27,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五、组织语言作答:,28,3、概括主题内容,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 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 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 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29,(1)常见题型:,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30,(2)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1.从作者背景看 2.从人物特征看 3.从情节发展看 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5.从整体倾向看 6、从文章精巧的构思看,31,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