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561476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173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1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最新2018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在高三这条接近终点的跑道上,我们渴望将美丽的身影留给别人,但你我都应该明白,成功来之不易,我们需要动力,更需要努力。 失败,是任何人都不愿面对的结果。或许有人将失败当作教训,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个教训的代价太大了。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失败者颁发奖牌。但我们要明白,这场比赛的结果的决定者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我们主宰着我们的命运!,导入复习专题,3,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简说,4,考点知识精讲精练,鉴赏古诗读懂始,5,6,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

2、变化。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专题一 从体裁方面读懂古诗,7,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北朝诗多

3、写征战尚武。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8,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9,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古

4、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10,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

5、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11,古,杂言,七律,近,12,秋、流、舟、留,解析,据对仗特点选。,近,C,13,(2)词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曲子词、乐府等。词的一段叫“片”,也叫“遍”或“阙”,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词按乐调的长短分为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阙以上)。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叫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14,A,解析,答案,15

6、,C,16,(3)曲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炼,如马致远乐调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一般散曲的标题会有三个部分组成:宫调曲牌题目。,17,专题二 从体式入手读懂古诗,18,19,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 柳色、桃花、杏花等典型春景表现 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 惹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 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 不解愁的

7、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 点明春思。),解析,答案,20,2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 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 的精神境界。,22,23,解析,答案,24,25,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 电蓄势,承上启下。,26,27,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而是以景 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沉寂、荒凉、荒无人 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 餐露宿的艰苦生活,余味无穷。,28,专题三 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29,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 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30,专题四 从

8、语言特征入手读懂古诗,31,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32,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虞美人听雨,33,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典型的比如: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主语后置。”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

9、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二、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34,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宾语前置。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二、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35,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等。,主、宾换位。 门户生光彩 林

10、暗风惊草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二、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36,4、定语的位置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b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

11、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二、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杜甫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37,二、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春风”不受 “笑”的支配,而是表示 “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12、都是同类的例子。 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更为典型的、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亦能很快重排为“欲目穷千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其实,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38,三、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 吴

13、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39,通过语序倒装,强化了“半点灯 明”的昏暗情景,与上句构成对仗, 且押韵。,解析,答案,40,考点知识精讲精练,读懂诗家语,41,【诗家语】诗的语言艺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语言进行变形处理。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42,把握词性改变!,还原语序!,补充省略!,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读懂诗家语,不合法: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省略成分,43,把握词性改变,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名作动,病树前头万木春,名作形,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谁

14、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形容词使动,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意动,锦帽貂裘,春,秋,轻,繁,44,找出下面活用的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03高考题),改变词性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悦,空,暗,老,肥,绿,咽,冷,炼字!,45,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

15、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46,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47,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皇枝。“正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皇栖老碧梧枝,还原语序!,炼意!,48,“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谁不为这奇妙的诗情画意所倾倒?,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

16、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如天上坐船,似雾中看花”,春水如天上坐船,老年似雾中看花,49,49,“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崔护题都城南庄,状语放在宾语的位置,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50,杜甫日暮诗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原句顺序应为,词序的错位,不仅使声调更为铿锵和谐,而且突出了“石泉”与“草露”,使“滴秋根”“流暗壁”所表现的诗意更加奇逸、浓郁。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一种迟暮之感。,“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51,一. 主语倒装: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正序”应为:,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鱼舟。(“正序”应为:,春日鱼鸟繁, 江天芰荷足。) j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