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灰疫苗衍生病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57872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6.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灰疫苗衍生病毒(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灰疫苗衍生病毒 (VDPV)循环的处理,卫生部疾控局现场流行病学案例与分析编委会,学习目的,掌握监测系统数据的利用与分析方法 掌握监测系统评价的方法 熟悉已控制或消灭的传染病病例的处理原则 熟悉发生VDPV病例及其循环的处理方法,第一部分: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教学建议:讲解1020分钟,讨论1020分钟,此案例专业性很强,首先教师向学员介绍背景知识,让学员了解事件的有关基础知识,也可针对这个事件,回答学员提问,或者要求学员课前预习相关知识。,2004年8月6日,国家脊灰实验室报告,贵州省疾控中心送检的1份AFP病例阳性分离物经基因序列分析为I型VDPV,病毒VP1区有9个碱基发生变异。,问题1

2、: 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关注什么问题?,参考答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9个碱基发生变异说明该病毒在当地循环已经约1年时间, 发现该例病例,预示在人群中可能有有其它病例的发生,形成VDPV的循环。 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接种率评价,监测系统评价,病例核实诊断和临床筛查,开展医疗机构病例主动搜索和社区病例搜索,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 证实在人群中是否发生了循环,是否存在其他病例,当地的免疫屏障是否能够阻断循环,有无必要时采取控制措施。,第二部分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教学建议: 120180分钟,讨论问题20分钟,调查设计3060分钟,评价调查设计2030分钟,讨论本次调查结果5070分钟。教师

3、可以边回答学员提出的知识点问题,引导学员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方法和内容。可以以问题2做主线,以问题3为基本思路,讲解需要调查的内容,方法、调查项目的意义。,问题:如果开展调查,应调查那些内容?应该由那些人员参加?,参考答案,该例VDPV是脊灰病例吗?如果是,是1例还是多例,并需要对病例进行核实诊断,病例来源是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医院、社区主动搜索发现的AFP病例重新核实诊断。 该地区的监测工作如何,是否敏感,能否把可疑病例全部报告出来? 该VDPV在人群中发生循环了吗?可以对病例及接触者进行标本采样检测或重新对病例标本进行检测。 该地的接种情况如何?是否能够阻断病毒循环,有必要对常规接

4、种情况进行评价,对接种率进行调查。 有必要采取措施吗?如何采取? 调查应由流行病学工作人员与临床专家(包括儿科、神经内科等)共同进行。,问题3 针对上述问题,调查应该围绕几个方面展开,请分组设计调查方案,每个必须包含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同时考虑时间及资料的可获得性。,一、现场基本情况,当地卫生工作状况: WL乡卫生院2003年6月与计生站合并为计生卫生联合服务院,现有职工14人,从事防保、计生、妇幼工作的有6人。 该村有卫生室1个,承担防保任务的村医生1人。常规免疫接种双月进行,每年12月5日和1月5日开展PV强化免疫活动。村卫生室有冷藏包一个,但未使用过,每次取疫苗用一个塑料带提回

5、来。每次疫苗取回后并不按免疫程序要求发放疫苗,发现有使用不完的疫苗丢弃现象。 YS村使用自建自来水,在山上建一蓄水池,蓄水池加盖,通过管道接入家中,使用前不经任何消毒处理。厕所为每户自建,大小便均装在一个大缸内,粪便堆积一段时间后就直接用作农家肥,种植的蔬菜多为自家食用。儿童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十分普遍,无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问题4 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说明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该地卫生条件较差,与外界交往频繁,如果该地发生了VDPV循环,其传播可能较为广泛,甚至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到更大的范围。 该地免疫接种工作难以保证,基础接种率水平可能不足以阻断VDPV循环。 有疫苗丢弃现象,该地卫生状况较

6、差,更容易造成病毒传播,甚至自然界污染范围扩大。 该地冷链设备使用不当,可能存在疫苗失效而影响免疫效果的问题。,VDPV病例的基本情况(1),YWJ,男,2001年4月26日出生。黔西南州贞丰县WL乡YS村人。无外出史,未服过OPV。 2004年6月11日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病后第三天出现右下肢麻痹。 病后4个月随访,仍有右侧下肢麻痹伴肌萎缩。 临床诊断为脊灰病例。,VDPV病例的基本情况(2),WLY,男,2003年2月24日出生。 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WL乡YS村人。 无外出史,未服过OPV 2004年7月11日发热(体温39), 次日发生双下肢麻痹。 病后3个月,双下肢及右侧中下腹残

7、留弛缓性麻痹伴肌萎缩。 临床诊断为脊灰病例。,接触者便标本采集情况,采集YS村2病例(YWJ,WLY)周围小于5岁儿童大便标本21份,由省CDC脊灰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阳性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 (结果:YWJ、WLY 21例接触者分离到3例VDPV。其中两儿童为姐弟,父母在YS村煤矿务工,为流动人口,另一儿童为常住人口,3名儿童均未接种过任何疫苗,此次采样前半年未到过外地,家中也无外村人来)。,问题5 病例核实的情况说明什么?是否发生了循环?,参考答案,病例核实情况表明,2例病例临床诊断均为脊灰病例,实验室检测同为I型VDPV,病例有排毒的可能,由此可以造成人群的循环,而且同村出现2例,

8、根据脊灰隐性感染率较高的流行病学特点,接触者中标本中发现了VDPV,可能存在一定流行病学联系,人群中可能发生了循环。 如果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序列之间有关联的话,则可以判定发生了VDPV循环。,调查初步结论,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WL乡YS村发生VDPV循环,问题6: 根据调查初步结论,需要开展哪些进一步调查?,参考答案,参照各国VDPV循环发生的特点,VDPV循环主要发生于OPV接种率较低的地区, OPV在未免疫的人群中长期循环发生变异所至。开展调查的目的是判断疫情的波及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和地理范围。 因此,应对OPV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对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对报告的病例进行筛查,扩大

9、AFP病例医院和社区的搜索范围。,接种率调查,计划免疫接种卡的管理,问题7: 从接种率调查结果,考虑该地是否可以阻断病毒循环?该地常规免疫接种率较低,可以判断人群抗体水平不足以阻断病毒的传播。,AFP监测系统分析-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五、AFP监测系统分析-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问题8:AFP监测系统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利用?还需要进行哪些调查?,参考答案,从监测数据看,2004年黔西南州、贞丰县AFP病例报告数量增多,不能排除由于VDPV病例增多所致。 对监测系统分数据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非常重要。 应组织临床专家对病例进行筛查,进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是判定该地的监测系统质量是否达到

10、相关要求,以此判定该地是否存在漏报病例,有利于判定该事件的传播范围和波及的高危人群。,五、AFP监测系统分析-贞丰县及周边县AFP病例分类情况,问题9: 卫生部临床专家诊断分类结果说明什么问题?,参考答案,经临床专家组检查,黔西南州2004年所报46例病例中,24例排除AFP病例,AFP病例22例,经与往年数据相比AFP报告接种率并未升高,没有明显的暴发迹象 根据发病时间分析,除了病例H发生在2003年,其他7例发生在2004年,其中3例明显与服苗有关,由此判定,VDPV广泛流行可能性不大。,问题10 聚集高危病例及残留麻痹病例的分析有何意义?,参考答案,高危病例均未采集到合格的大便标本,从而

11、使实验室检测结果不可靠或无结果。造成即使这些病例是VDPV造成的也无从判定。 是否存在VDPV造成暴发的危险?从分析结果表明,除贞丰县一组与VDPV有关联外,其他两组的临床上不支持脊灰病例,因而,爆发的危险性被排除。 脊灰的临床特点之一就是会发生残留麻痹。对聚集高危病例及残留麻痹病例进行分析和临床核实,可以提示该地是否有脊灰流行,VDPV及其循环是否发生了不良后果。另外也有利于判定可能波及的范围。,查阅20022004年 13 216 786条门诊病例记录和737 755条住院病例记录,发现漏报AFP病例23例。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漏报病例分别为9例、7例和7例。其中,黔西南州医

12、疗机构漏报10例(贞丰县7例,兴仁县2例,册亨县1例),安顺市漏报6例,六盘水市漏报3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州)漏报2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州)和贵阳市各发现漏报1例。 跛行调查:各级CDC还开展了社区AFP病例主动搜索。全省共入户调查99 285户,仅在黔西南州晴隆县发现1例未报告的AFP病例,其它地区未发现漏报病例。 对发现的漏报病例经专家组审核,临床都有明确的临床诊断,考虑可以排除脊灰。,五、AFP监测系统分析-AFP病例主动搜索,问题11: 病例主动搜索结果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发现漏报AFP病例,说明监测系统敏感性有待提高,但对主动搜索出的病例进行筛查,未发现脊灰

13、临床符合病例,可以判断VDPV循环未波及到较大范围。,AFP监测系统分析-实验室筛查 对挽澜乡周边村健康儿童抽样便标本35例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在贞丰县范围内所有乡镇健康儿童抽样便标本120例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未发现VDPV。 对贞丰县及周边县2003年和2004年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基因测序,排除存在漏检VDPV的可能。,AFP监测系统分析-高危病例及残留麻痹病例的分析,AFP监测系统分析-实验室分离到VDPV的病例及接触者情况分析此2例的3名接触者和同县BC镇1例高危AFP病例的1名接触者中分离到I型VDPV。此例高危病例基本情况如下:ZSB,男,2003年5月30日出生。住址为贵州黔西

14、南州贞丰县BC镇。无外出史,病前从未服过OPV。2004年5月19日发热伴呕吐,5月22日出现双下肢麻痹。病后7个月随访,右下肢残留麻痹及肌萎缩。其5名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1株型VDPV。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高度怀疑为型VDPV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患儿居住地距离WL乡约50公里,中间间隔CG镇,除偶尔到ZX镇赶集外,未到过其他地方。,问题12 实验室结果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将流行病学结果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和利用?,参考答案,实验室分析未发现其它VDPV病例,说明VDPV循环未波及更大范围。同时,病例ZSB为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未采到合格大便标本,而其接触者ZBF检测到VDPV,说明ZSB

15、可能为VDPV病例,并可能是最早出现的VDPV病例。,AFP监测系统分析-结论除已经发现的VDPV病例外,未发现未监测到的VDPV病例,证明监测系统敏感,VDPV的循环未波及到更大范围。,问题13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或推论,其公共卫生学意义如何?,参考答案,该地发生了VDPV的循环; 通过病例筛查及AFP病例主动搜索、实验室筛查等措施,判定没有其它感染者; 由于OPV常规免疫接种率较低,人群抗体水平不足以阻断病毒的传播,在该县不同乡镇病例和接触者中发现了VDPV,考虑VDPV循环区域不会局限某个特定区域。 虽然没有VDPV播散的证据,但脊灰为隐性传染率较高的疾病,其传播的速率缓慢,

16、存在继续循环而造成易感者发病的潜在危险。 为保护易感者,应在较大范围开展OPV强化免疫活动。,2004年贵州cVDPVs的发现过程,6月13日,首例患者发病,6月16/17日,首例AFP病例采便,7月11日,第2例患者发病,8月6-8日,接触者采便,7月26/27日,第2例患者采便,8月23-28日,局部强化免疫,9月10-15日,全省强化免疫,2004年cVDPVs的地理分布,发现VDPV病例核实病例单例还是循环,波及范围是否会阻断,是否要采取措施,核实诊断,监测系统数据,病例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筛查,主动搜索,高危及残麻病例分析,免疫情况,第三部分 控制措施,教学建议:讨论为主,时间6010

17、0分钟,引导学员制定隐性感染率较高疾病的控制措施,并针对控制措施做出评价,控制脊灰野病毒传播及VDPV循环最有效的方法为开展OPV强化免疫活动,在实际接种率大于85%的情况下会防止脊灰流行。,问题14 脊灰的控制措施有那些?强化免疫判定范围的原则有什么?,参考答案,通过以上资料分析,贵州出现的VDPV循环现象,从病例分布和实验室结果看没有扩散的迹象,但是由于交通和人口流动等原因,其波及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由此设定强化免疫的范围的主要依据是该地的基础免疫水平,如果接种率较低,一旦VDPV传入,都存在流行的潜在危险。因此,强化免疫范围根据实施条件尽量扩大。 这不仅是以阻断VDPV循环为目的,而且也是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输入野毒的必要措施。符合消灭脊灰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