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四大气环境考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汪晓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555420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专题四大气环境考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汪晓翠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二轮复习专题四大气环境考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汪晓翠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二轮复习专题四大气环境考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汪晓翠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二轮复习专题四大气环境考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汪晓翠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二轮复习专题四大气环境考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汪晓翠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专题四大气环境考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汪晓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专题四大气环境考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汪晓翠(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每日一练】 (广西柳州高中、南宁二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人间四月天,重庆忠县涂井乡友谊村的“三峡橘海”柑橘基地果园里,绿叶簇拥着黄果,黄果点缀着白花,“花果同树”的奇观让人心旷神怡。当地种植的是一种神奇果柑黄果柑,每年都会出现“花果同树”(如右图)。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一般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而当地果农选择晚熟柑橘品种,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采用挂树贮藏技术的黄果柑,每年4月开花所结的果子,其成熟时间最可能是( ) 当年5月 B. 当年10月 C. 次年5月 D. 次年10月 2. 当地有利于“花果同树”奇观的自然条件是( ) A. 气候四季

2、如春,果树开花时间长 B. 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C. 冬季受寒潮影响小,有利于果实过冬 D. 纬度低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第一小题中要注意的是采用挂树贮藏技术的黄果柑,属于晚熟柑橘品种,而一般的是“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这种晚熟的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且设问材料中给出了当地的这种黄果柑每年4月开花,所结的果子与花同期,其成熟时间应该比“一般的10-12月果熟”的还要晚,所以这种柑果的成熟时间最可能是次年5月。,第二小题中稍具有常识都应该知道花落方能结果。所以花果同树不是因为果树开花时间长,而是因为果实保留的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及日照时间长是

3、致使柑果的品质好的原因,对花果同树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受地形影响(北部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有阻挡作用),冬季受寒潮影响小,这样有利于果实过冬,如能才能实现春天再开花时花果同树。,C,C,3. 下列关于挂树贮藏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是让果实在树上充分成熟,销售期相对较长 B. 该技术有利于果实的储存,适合运用在离城市远,交通不便的山区 C. 该技术大大提高了柑果的产量,增加了卖果的收入 D. 该技术的运用可实现柑橘产业、旅游产业同步发展,第三小题中挂树贮藏技术主要目的是“花果同树”,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旅游景观,吸引游客,所以该技术的运用可实现柑橘产业、旅游产

4、业同步发展;而这种技术不是使销售期相对较长,因为这种柑果的成熟期就属于晚熟品种,不过这样可以错过销售旺季,提高经济收入;果实挂树的储存其实也要承担着自然气候的影响,所以并不利于储存,柑果的产量提高需要采用其它技术,仅仅挂树储存并不能提高柑果的产量。,D,专题四 大气环境,考点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栏目索引,核心知识,解析 人们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三个层次。,1.大气的垂直分层 问题思考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 _。,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解析答案,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最底层的A层为对流层,B层为平流层,C层为高

5、层大气。,(2)从图中分析,A层是_,B层是_,C层是_。,解析答案,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解析 根据图中气温和高度变化可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3)A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_,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_。,降低,升高,解析 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多变;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高层大气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信号,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人造卫星多分布在此层。,(4)对流运动强烈的是图中的_层,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_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是_层,发射的人造卫星运行在_层。(填字母),解析答案,A,B,C,C,2.大气的受热过

6、程 问题思考 2014年APEC峰会过后,北京再现雾霾天气,污染严重,11月14日PM2.5达到315微克/米3。下图所示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及削弱作用。读图,完成问题。,(1)到的粗细变化,是由于_,它包括的形式主要有_、反射和_。,解析 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之所以的箭头比的细,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解析答案,(2)写出序号的含义:_;_;_。序号_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解析 代表太阳辐射,代表地面辐射,代表大气逆辐射,它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部分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解析答案,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7、,(3)出现雾霾天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多选)。 A.增强 B.减弱 C.增强 D.减弱,解析 出现雾霾天气时,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影响; 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减弱; 减弱,进而导致减弱; 雾霾发生时,增强。,解析,知识归纳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意义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3.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问题思考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_不同。 (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_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3)_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地

8、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返回,答案,正午太阳高度,反射,气象,命题探究,考向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典例剖析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间减少,解析,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是大气逆辐射。臭氧层破坏,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臭氧吸收紫外线)减少,故A项错误。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空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明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故B项正确。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

9、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C项错误。 出现雾霾天气,大气逆辐射增强,故D项错误。,跟踪训练 某电视剧中的场景:主人公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解析,解析 a来自太阳,代表太阳辐射,b来自地面,代表地面辐射,c来自大气并指向地面,代表大气逆辐射;根据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排除选项A; 臭氧

10、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紫外区辐射的能量,b是红外区的地面长波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排除选项C; 大气逆辐射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排除选项D; 根据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推测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故选项B正确。,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燃烧柴草可以增加大气中的固体颗粒和二氧化碳等的浓度,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即增强了c辐射,故选项C正确。,考向二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典例剖析 随

11、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解析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容易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放出热量,热量大部分被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吸收热量以后向外放出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减少了地面的热量损失,使地面温度变化和缓,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 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解析答案,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12、。 (2)参考景观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解析 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的形式穿过大棚,热量被地面吸收,地面产生长波辐射,而长波辐射穿不透大棚,从而使热量保存在大棚中,起到保温作用;大棚可以有效防止水分蒸发到大棚以外的空气中,起到保持水分的作用。 答案 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解析答案,跟踪训练 近年来,某城市利用温室大棚发展了冬季草莓采摘游活动。右图中温室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B.增加土壤肥力 C.降低作物生长环境

13、的湿度 D.减少温室大棚内地面热量的散失,解析,解析 温室大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很小,而对地面辐射的拦截能力较强,可通过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因此,温室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温室大棚内地面热量的散失。,考向三 逆温的形成及影响 典例剖析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12题。,1.假设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则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 A. B. C. D.,解析 大气越稳定,越有利于雾霾的形成,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故雾霾的生消过程与逆温过程大体一致。图中顺序是逆温由出现到消失的过

14、程,所以D项正确。,解析,2.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 B. C. D.,解析 读图可知,情形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及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故A项正确。 情形时均存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情况,即三幅图中大气均存在逆温层。逆温层底部气温低、顶部气温高,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解析,知识拓展 逆温的形成及影响 (1)逆温的形成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温。,从形成原因上看,常见的逆温类型主要有: 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

15、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而下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 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锋面逆温。在锋面上,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地形逆温。在盆地或山谷地形区,夜间由于山坡上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导致盆地或山谷底部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形成上暖下冷的空气结构,即出现逆温现象。 (2)逆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燃煤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扬起的尘埃等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逆温存在时,空气质量差,晨练要注意避开这段时间,以免将污染物吸入体内,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雾使空气的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并使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