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病理学教案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554794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医病理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法医病理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法医病理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法医病理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法医病理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医病理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医病理学教案(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中毒病理学,6.1 概 述,一、概念,中毒: 是由毒物的作用导致机体的组织器官发生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疾病状态,中毒死: 由中毒致死,毒物: 指的是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和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一种物质有毒无毒是相对而言,6.2 毒物的分类,为了法医学鉴定中毒的需要,在分析中毒症状及病理变化 时,宜采用按毒理作用分类; 在做法医毒物分析时则采用按毒物化学性质分类; 为追溯毒物来源时,则可采用按毒物用途、来源和作用混 合分类; 临床上常根据毒物的来源和用途分类,(一)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1. 挥发性毒物 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分离的毒物。如氰化物、

2、醇、酚等,有机磷农药,2. 非挥发性毒物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分离的毒物,如巴比妥类催眠药、生物碱、吗啡等,3. 金属毒物 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砷、汞、钡、铬、锌等,4. 阴离子毒物 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如强酸、强碱、亚硝酸盐等,5其他毒物 根据其化学性质需要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二)按毒物的毒理作用分类,1腐蚀毒 对所接触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如强酸、强碱、酚等,2实质毒 吸收后引起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毒物。如砷、汞、铅、锌、硒,3酶系毒 抑制特殊酶系的毒物。如有机磷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4血液毒 引起血

3、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亚硝酸盐、蛇毒及毒蕈,5神经毒 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毒物。如醇类、麻醉药、催眠药、士的宁、烟碱等抑制或兴奋中枢神经的药物,(三)混合分类法,1腐蚀性毒物,2毁坏性毒物(即实质毒),3障碍功能的毒物 如障碍神经功能的毒物和障碍呼吸功能的毒物,4农药 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氟、无机氟、氨基甲酸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5鼠药 磷化锌、安妥、敌鼠钠、毒鼠强、氟乙酰胺,6有毒植物 乌头、钩吻、毒蕈,7有毒动物 蛇毒、河豚、斑蝥,(四)临床分类法,1工业性毒物,2药物,3鼠药,4、有毒动植物,5变质食物,6.3 中毒发生的条件,一、毒物的量,物的剂量是引起中毒的重要条件之一,中毒

4、量: 引起中毒的最小剂量,致死量: 引起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判断是否中毒,重要的不是进入机体的量,而是实际吸收的量),中毒血浓度: 出现中毒时,血中毒物的浓度,致死血浓度: 引起死亡的血中毒物浓度,二、毒物的性状,气态毒物经肺迅速吸收入血,发生作用快,液态毒物次之,固态毒物再次之,固态毒物又因于水或胃肠液溶解度不同而作用不同,(碳酸钡、硫酸钡),三、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心脏或血管内注射呼吸道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灌注,某些毒物,如苦杏仁甙,静脉注射无毒,而口服后在胃酸 作用下水解产生氢氰酸便有毒;反之,如箭毒或蛇毒,经 口服无毒,注射则有剧毒。,四、毒物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协

5、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由于联合作用使毒性增强,包括相加作用与增毒作用,1、,相加作用:指毒性作用为各单项化学物毒性的总和,例如氯仿与乙醚、氰化氢与丙烯腈、吗啡与东莨菪碱、稻瘟净与乐果等,增毒作用:指毒性作用超过各化学物毒性之和,故有对两种毒物都不足中毒量而混合投与时,却发生重度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例如稻瘟净与马拉硫磷、乙醇与铅、汞;乙醇与镇静催眠药、麻醉剂等,2、,拮抗作用:一化学物质使另一化学物质的毒性减弱,如酸与碱、二氯甲烷与乙醇、阿托晶对吗啡及毛果芸香碱,五、机体状态,1体重 中毒量一般与体重成正比,2年龄 小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故对吗啡极为敏感。老年人

6、的代谢、分泌及排泄功能降低,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催吐剂及泻剂等特别敏感,3性别 妇女在妊娠、哺乳或月经期对毒物的反应较为强烈,4健康状态 营养差者对毒物耐受性弱,5. 习惯性或成瘾性 能达到耐受中毒量甚至超过致死量的 程度。瘾癖属于慢性中毒,6过敏性,7体内蓄积: 可发生像一次大量服用药物一样的急性中毒,六、其他,如毒物的贮存条件。本来剧毒的氰化钾,贮存过久, 部分可变成无毒的碳酸钾;反之,本来毒性较低的甘汞,贮存后部分可氧化成毒性高的升汞; 又如植物毒和动物毒可因采集季节不同或使用部位不同而毒性有明显差异。 同一植物因产地不同,毒性也有差异,6.4 毒物的转运、转化及其法医学意义,大部分毒物

7、主要是被动扩散方式转运,其速度受毒物的 脂溶性大小、极性大小、离子化程度的影响,一、吸收,1消化道吸收,毒物由口腔、食管迅速通过,吸收少。但氰化物,有机磷可吸收,胃液呈酸性,弱有机酸(如水杨酸、酚等)在胃内易吸收,肠液偏碱性,弱有机碱(如苯胺、奎宁等)要通过肠道吸收,胃肠蠕动能力、毒物的溶解度、胃充盈状况和食物性质等,也都是影响消化道吸收的因素,2呼吸道吸收,主要有气态毒物、挥发性毒物蒸气、气溶胶、粉尘等。如一氧化碳、氰氢酸、氯仿、乙醚以及汞蒸气等,毒物直接进入血液而不经肝代谢,故比消化道吸收快,3皮肤吸收,对大多数毒物不吸收,但对脂溶性毒物可吸收,如接触有机磷农药而中毒,4注射吸收,最为迅速

8、。以心血管内注射吸收为最快,其次为肌肉及皮下、胸腹腔等,5. 法医学意义: 可以了解毒物吸收途径的特点及影响毒物吸收的因素,对解释中毒发生与否,发作时间快慢,致死量多少及推断毒物进入机体的时间,判断中毒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二、分布,1能溶解于体液的可均匀分布,如钠、钾、氟、氯、溴等,2主要储留于肝或其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如砷、锑等。吗啡则以结合形式在胆汁中含量最高,3对某一器官有亲和性,如汞对肾脏;砷对毛发、指甲的角质蛋白;铅、钡对骨;冬眠灵对脑组织有亲和性,4脂溶性毒物与脂肪亲和力强,已发现DDT、六六六在身体脂肪中蓄积的浓度最高,5. 法医学意义:了解各种毒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对选择收集检

9、材及化验时处理检材均有重要意义。还可根据各组织中的浓度推断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量和时间,三、代谢,多数毒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代谢变为低毒或无毒的产物。通过代谢还增强极性及水溶性,从而影响其分布,1评定分析结果,有助阐明未能检出原毒物的原因,2代谢变化产物的检出,做为某毒物进入机体的证据,如检出硫氧基氯丙嗪便可证明服用了氯丙嗪,3了解毒物的代谢动态规律,有助于推断毒物进入的时间,4对结合型毒物,化验肘必须先行水解,法医学意义:,四、排泄,要经肾及胆道排泄,1肾 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径,故尿液是最常采取的检材,肾往往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金属毒、强酸或酚等,2胆道 主要通过主动分泌,毒物随胆汁

10、排出,3其他 随上皮、皮脂腺、唾液腺、乳腺、消化液等分泌物而排出,4. 法医学意义: 了解毒物排泄途径以便解释毒物引起的病理损害,从而作为诊断的形态依据。收取适合的检材,评价分析化验结果,如不同时间采集的尿液,其毒物含量可不同,6.5 常见中毒,6.5.1 砷化物中毒,元素砷毒性低,而其化合物如三氧化二砷(砒霜)剧毒,多见于他杀、自杀,亦见于误服中毒,农业上可用作杀虫剂、除草剂或杀鼠剂,中药枯痔散及龙虎丸中含砷,工业上吸入砷化物粉尘(砷化氢,AsH3气体-溶血)可发生急、慢性中毒。,1. 毒理作用,易于从粘膜吸收(包括阴道粘膜),也能从皮肤吸收,沉积于毛发、指甲、骨及甲状腺等,也沉积于肝和肾中

11、,中子活化分析可以将毛发从毛囊到毛尖按1,0mm间隔分段测定砷量),可以估计砷进入体内的时间 急慢性砷中毒后存活一周以上者,从毛发均可检出砷,亚砷酸离子AS033- 与体内酶蛋白巯基(-SH)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砷对粘膜有刺激作用,直接损害毛细血管,使其麻痹扩张,增加渗透性,并可引起肝、肾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三氧化三砷在体内大部分变为砷酸,主要经尿及粪便排出,服后28小时内出现于尿中,但排泄很慢,可持续89日,2中毒症状,急性砷中毒表现为腹痛、腹泻、水样大便,有时带血,严重者酷似霍乱,极大量砷进入体内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症状,发生四肢疼痛性痉挛、意识模糊、谵妄、昏迷,慢

12、性中毒除有一般神经衰弱症候群外,多见皮肤粘膜病 变和多发性神经炎,胃肠道症状较轻,3致死量,口服中毒量为00050,05g,致死量为010,2g IL空气中含砷化氢lmg,呼吸510分钟即可发生致命性中毒,4. 尸体检查所见,急性型死者呈脱水外貌,尸僵明显,腐败较慢,数小时内死亡的,胃肠道粘膜呈轻度刺激现 象, 胃粘膜皱襞内有时可嵌有白色或红黄色毒物(不纯时)残粒,迁延2448小时以上死亡者,胃肠炎症状显著,粘膜出血、糜烂,甚至溃疡形成, 内容物为血性粘液。肠粘膜有的部位由于砷与硫化氢结合生成黄色硫化砷,故出现黄色斑块,迁延至数日后死亡者,心、肝、肾等实质脏器脂肪变性,左心室内膜下常出现点状或

13、条纹状出血,特别是室中隔部位明显,慢性中毒者可见毛发脱落,皮肤色素沉着,过度角化,全 身营养不良、贫血及恶病质。肝、心和肾明显脂肪变性及 周围神经炎,砷对组织有防腐作用,在干燥地区,砷中毒尸体易形成木乃伊,洗胃液,呕吐物, 胃肠内容及肝、肾、尿、毛发、指甲及骨 骼等均为有用的化验检材,6.5.2 氰化物中毒,一类剧毒化合物如氰化钾、氰化钠和氰化钙,白色易潮解的固体,易溶于水,广泛用于冶炼、电镀、有机玻璃制造、照相及化学工业(如鞣革、染料、制药)等,常见用氰化钾(钠)自杀或他杀,偶有误服的案例,氢氰酸(氰酸)的纯晶为低沸点(26,1)的液体,在室温中易挥发为气体,极毒,可用作薰蒸剂,几乎所有植物

14、中均含痕迹量氰化物(生氰甙形式) ,,特别是杏仁中含量较高,如食较多苦杏仁或处理不当的木薯可引起意外中毒事故,1、毒理作用,氰化物进入体内很快被吸收,随血浆运送,只小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氰化血红蛋白,血和脾中的浓度最高,氰离子(CN)能抑制细胞内约40种酶的活性,最主要的是 氰离子与机体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整个呼吸链的 电子传递无法继续进行,导致细胞呼吸急速停止,低于致死量的氰化物进入体内后,经硫氰酸酶作用转变为硫氰酸盐,随尿排出,故尿中硫氰酸盐显著增加,可作为中毒诊断的依据之一,2中毒症状,中毒剂量大时,意识迅速丧失,痉挛,可于数分钟内死亡。甚至发生“闪电式”的死亡,较小剂量时,初有咽

15、喉紧缩感,头疼、眩晕、恶心、胸闷、视野发黑、心跳、呼吸加快,而后意识丧失,肌肉痉挛,最后转入麻痹,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3. 致死量 氢氰酸致死量为0,05010g,氰化物致死量为015025g,4尸体检查所见,血液内有氰化血红蛋白形成和静脉血内存留氧合血红蛋白,尸斑、肌肉及血液可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呈流动性,口服氰化物中毒者,食道、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腐蚀,由 肿胀、斑点状出血到大片糜烂、出血。有时粘膜皱襞变硬。 小肠空肠以上粘膜皆有不同程度肿胀、充血及出血。自体 腔发出苦杏仁气味,颅腔及脑中气味最浓,嗅时要小心,胃内容血液、尿液和富含血管的器官作为毒物化验检材,6.5.3 催眠、镇静、安定药中

16、毒,一、巴比妥类中毒,普遍采用的催眠药物,如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司可巴比妥、戊巴比妥及硫喷妥钠等,致死量较大,中毒过程较长,常用于自杀,1毒理作用,口服易从胃肠道粘膜吸收。其钠盐肌肉注射吸收更快。入血后,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脂溶性高的巴比妥类(如硫喷妥钠和司可巴比妥)比脂溶性低的(如巴比 妥、苯巴比妥)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体内主要有两种消除方式:经肝破坏或以原形由肾排出,快效的巴比妥类主要由肝氧化消除,随后以不活泼的代谢产物而随尿排出。中效及慢效巴比妥类,主要由尿排泄,肝破坏起次要作用,如巴比妥约有75以原形从尿排出,排泄很慢,长达812 天内尚可在体内检出痕迹量巴比妥,硫喷妥钠在体内全部被氧化破坏,氧化产物可以游离状态或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排出,巴比妥类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较大剂量能抑制延脑的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对巴比妥类的抑制作用特别敏感, 使大脑皮层不能处于清醒状态。长期应用可以成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