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3552276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系列课件,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泰山户外实景舞台、365天不可复制的天然美景 二、演出涵盖中国五千年历史,五朝皇帝挤上同一舞台 以泰山历代封禅故事为创作背景,真实再现了古代五朝的市井文化和帝王封禅盛况,演出包括远古祭祀、金戈铁马秦、儒风雅乐汉、盛唐气象唐、艺术王朝宋、康乾盛世清、青山依旧等7幕场景,在80分钟里带领观众穿越中华5000年的时空,用独特的方式去探寻泰山的深刻内涵、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秦 始皇嬴政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封泰山、禅梁父山 二世胡亥 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 登封泰山 西 汉 武帝刘彻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封泰山、

2、禅肃然山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封泰山、祠明堂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封泰山、祠明堂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封泰山、禅蒿里山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封泰山、禅石闾山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封泰山、祠明堂 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 封泰山、禅石闾山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 封泰山、禅石闾山 东 汉 光 武帝刘秀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 封泰山、禅梁父山 章帝刘烜 元和二年(公元85年) 柴祭泰山、祠明堂 安帝刘祜 延光三年(公元124 年) 柴祭泰山、祠明堂 隋 文帝杨坚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为坛设祭泰山 唐 高宗李治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封泰山、

3、禅社首山 玄宗李隆基 开 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宋 真宗赵恒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清 圣祖玄烨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祭祀泰山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 祭祀泰山 高宗弘历 乾隆十三年(公元 1748年)至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 先后10次祭祀泰山,知识体系总览,考点梳理整合,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1关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

4、延续,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剖析:(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史书典籍的出现,能够使大量的历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流传下来。(2)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1.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儒家是主导的意识,同时辅以道教和佛教,这3个主要文化系统在泰山都有鲜明印记。 泰山娘娘、泰山

5、圣母、泰山奶奶,传说是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王母宫,吕祖洞,斗母宫无不体现道家色彩。泰山书院是儒家文化的代表,是北宋大儒孙复等3人的讲学处,号称“宋处三先生“。 普照寺是佛教文化在泰山的代表性建筑,颇具规模。泰山的背面还有天下寺院“四绝“之一的灵岩寺。另外,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泰山精神,“会凌绝顶”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不让土壤”的博大胸怀;“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主干串讲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大精深,见证(或表现),原因,中华民

6、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要点提示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提示:(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

7、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 (3)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既有文化精华,也有文化糟粕。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精华的综合反映。 (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2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提示:(1)抽象的是指笼统的、撇开具体的形式,是不能具体体验到的;具体的是指把理论结合到特定的人或事物上。 (2)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应与

8、时代特点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结论。,4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提示:(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深化整合: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1)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

9、2)通过文化交流,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时代性。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力量。,深化整合: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易混易错点温馨提示,1、文字是中华文

10、明的重要标志。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4、不能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5、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6、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矛盾的。 7、中华民族精神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2014天津卷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 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

11、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B C D,2014山东卷 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 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

12、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2)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 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答案,文化创新应继承传 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2014广东卷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 粤港澳地相 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3)结 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文化合

13、作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答案,坚持文化平等原则,相互尊重和包 容文化上的差异和个性;积极开辟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创新和融合;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树立文 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老师忠告 该学生答题思路不够开阔,遗漏了很多重要知识点。规范答题要做到答案编写完整化。在答题时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流畅、灵活,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不漏点,避免失分。高考阅卷是“踩点”给分,答题要做到完整不漏点,建议同学们首先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全方位地分析问题。作答时看清该题所附的分值,如本题的分值是8分,一般要答两点或四点(可能是1点4分或1点2分)。但不能贪多求稳,认为回答得越多越好,来个撒网式战术,掩盖了重点,浪费了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