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551711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基本药物治疗指南 培训,砀山县人民医院 赵建强 2015年6月15日,各位同仁:上午好,为响应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加强巩固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更规范的指导我们基层医疗工作,贯彻市卫生局号召,今天统一学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处方集。 首选略述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一),1979年,我国政府响应WHO的倡导:有些药物较其他药物重要,提出基本药物,组织有关医药工作者成立了“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小组”。 1981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西药部分)编订完成。因为中药品种繁多,当时中成药普遍存在同名异方或同方异名的现象,必须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后方可顺利进行中药制剂的遴选,所以

2、中药的遴选工作未能同时开展。 1982年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只收选了以原料药为主的28类278个品种的西药,未收选中药。,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二),1984年,我国首次出版国家基本药物一书,全书又将基本药物细分为52类,共收入280个品种。 1992年3月9日,卫生部颁布了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决定自1992年起将基本药物制订工作与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制订公费报销药物目录,并成立了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三),1996年3月,中药与西药的遴选工作全部结束,我国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第二版。在原有入选原则上增加“中西药并重”内容,

3、第一次加入中药品种,中药的加入成为我国基本药物的一大特色。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示“国家建立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使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宏观策略层面上得到了保障。,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发展历程(四),2009年8月,国家颁布了再一次调整后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再一次调整后的目录分类: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主要依据临床药理学分类,共205个品种;中成药主要依据功能分类,共102个品种;中药饮片不列具体品种,用文字表述。 2012年国家再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307种增加为502种,并增加结构调整:补充抗肿瘤、血液病和儿童用药,规范了剂型、规格,总结基本药物概念,

4、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中将基本药物定义为:“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优先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避免贪新求贵 剂型适宜:指药品剂型易于生产保存,适合大多数患者临床使用 价格合理:指个人承受得起,国家负担得起,同时生产经营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能够保障供应:指生产和配送企业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群众用药需要 公众可公平获得:指人人都有平等获得的权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5、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具体办法按医疗保障有关规定执行 为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新农合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报销比例要明显高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各省(区、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报销比例差距保持在5%10%。,非基本药物 实施要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在基本药物制度过渡期内配备使用少量非基本药物,但必须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 使用条件限定过渡时间、限定品种数量、限定零差率销售1、过渡期限。过渡期限从制度实施之日起至2011年7月31日止。2、品种数量。按照药品通用名,每所乡镇卫生院不超过60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超过30种。3、使用比例。非基本药物销售额

6、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一律不得超过20%,并在过渡期内逐步降低。4、供应保障。非基本药物仍按原渠道采购和配送。5、报销政策。非基本药物适用新农合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但不享受基本药物提高报销比例的优惠政策。 遴选程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交品种县区卫生、发改部门(医改办)审核评价市卫生、发改部门(医改办)备案,基本药物制度的意义,是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要达到的目的,医疗机构愿意进 医务人员愿意开 就诊人员愿意用-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指南 处方集的意义,指导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 防治药物

7、滥用,减少“三素一汤”,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既是合理用药指导性文件,也是建立实施国家 基本药物的重要技术指南 帮助基层医务人员了解和形成科学规范的用药 习惯,有效服务患者。 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用药习惯,指南和处方集的特点,权威性政府主导:卫计科主要领导挂帅,药政司组织组织编写:中国执业药师协会专家团队:全国三级医院专家、药学、药理毒理专家 高质量性:编写前有讨论-编写-审稿-主编审稿-主委审稿。 规范性:内容与各学科诊疗指南、临床路径、重大公共卫生疾病治疗方案、药物标准和说明书保守一致,指南使用说明,主要内容四个部分 概述:主要对疾病流行病学、病因、重要发病机制等进行简单介绍,使基层医生对疾病

8、整体情况有所认识。 诊断要点: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常用辅助检查,对基层无法开展但对诊断必须的检查有所介绍。 药物治疗:为主要部分。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方法。疗程详细介绍,尤其对儿童常见病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是我们基层医师有章可循。 注意事项:对一些重要实验室检查、非药物治疗手段、药物不良反应、转院指征、非基本药物应用等介绍,如肺脓疡青霉素过敏可选用万古霉素,严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选用两性霉素B.,处方集的使用说明,编写参照中国药典及增补版、卫生部部颁标准及国外临床指南及诊疗规范。增加儿童常见疾病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内容,药物不良反应也是强调重点。是我们合理用药指导性文件,是建立实施国家基

9、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技术指南。 组成:前言 使用说明 、总论 各论 附录 索引六部分组成,其中总论包括:合理使用药物的概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药物体内过程,影响药物作用因素,特殊人群用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各论包括: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用法和用量、剂型和规格等9项编写。附录包括:处方管理办法、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药物安全分类表、肝肾功能受损儿童用药、儿科常用药物监测的药动学参数、抗菌素在特殊人群使用、药代动力学符号注释、部分医学,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名称英文缩写。,指南处方集与合理使用药物的概述,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合理使用药物

10、的定义是“患者能得到适合于他们的临床需要和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的药品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和疗程);这些药物必须质量可靠、可获得,而且可负担得起(对患者和社会的费用最低)” 原则:正确的疾病诊断和正确的药物选用,做到有的放矢,注意病史和用药史,明确用药指征,用药个体化,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等等。如曾见到喘憋病人烦躁,坐卧不安,神志恍惚,疑肺性脑病,予强心利尿,呼吸兴奋剂应用,未见好转,仔细询问病史知:无小便,尿储留所致,保留导尿后,呼呼大睡,这个经验告知我们检查时一定全面,仔细。,一些药物参数:,治疗量:即“常用量”,符合大多数患者的用量; 最大治疗量(极量),超过这一用量可

11、能出现中毒反应; 中毒量:引起中毒的极量即“中毒量” 致死量:引起死亡的剂量 药物不同,治疗量与中毒量差距不同,由此出现安全指数:半数中毒量(TD50)/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称为治疗指数,数值越大,越安全。如安定片治疗量与致死量差距大,常用5-10mg,癫痫持续状态可用30mg-40mg,甚至输液泵静脉注射,一些毒鼠强中毒或破伤风发作时可用到200-300mg,当然在呼吸机监护下。而地高辛则极易发生中毒,若慢性心衰病人服用地高辛,应该严格监测,一旦出现胃肠道反应、视物改变、红绿色盲、频发室早,高度提示中毒,及时减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合格的药品

12、在正常的使用方法和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等 副作用: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较轻微、可逆。这种反应很常见如副消心痛脸红。阿托品解除平滑肌痉挛时,引起口干,脸红,心悸,便秘等。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过敏反应。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服用镇静药后,次晨乏力、困倦等宿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致畸致突变

13、致癌(三致作用):有些药物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如四环素、喹诺酮类 医师和医疗机构应区分不同的不良反应并按规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定义进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停药反应:指长期服用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反跳现象,应与戒断症状相鉴别,后者出现依赖反应,与原有疾病无相关性。作如长期服用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或心绞痛,停药后出现血压升高或心绞痛发作。而突停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出现大汗。烦躁、频繁哈欠等表现。 特异质反应:与常人不同的反应,如琥珀胆碱引起的特异性反应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引起还原性谷胱甘肽缺乏的患者,服磺胺药时,可引起溶血。,药代动力学

14、,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决定药物应用方式及剂量,在此不一一赘述。举例:硝酸甘油口服经过肝脏就有90%代谢,需采用舌下、静滴、吸入或经皮给药,这就是首过消除,还有普萘乐儿、利多卡因、丙咪嗪、吗啡、维拉帕米及氯丙嗪。食物可延缓利福平、异烟肼、四环素的吸收,尤其钙剂妨碍四环素吸收。地西泮、洋地黄、吗啡等存在肝肠循环,故体内代谢慢。丙磺舒抑制青霉素排泄,因此二者合用增加青霉素作用。四环素、消胆胺、胰酶、碳酸氢钠以及咖啡、茶抑制铁吸收,但肉类、果糖、氨基酸、脂肪、维生素C促进铁剂吸收,所以我们叮嘱患者服药时,应适当告诫。,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定义:指患者对医生开具的药物应用的服从程度 。有资料表

15、明,患者药物不依从性发生率为36%,其中住院患者占9.5%,门诊流动患者占26.5%,并有日益增高的趋势,应引起注意。 患者因素 :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所患疾病种类均可影响其药物依从性。患者对疾病了解不深入,对治疗能带来的益处缺乏信心,担忧服药带来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成瘾)等。最常见的有老人因健忘而漏服,小儿因任性而拒服。,药物因素 :药物的口味、复杂的治疗方案和使用方法、用药种类多和频率高以及药物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等也影响治疗依从性。例如药物说明书上所列的种种不良反应往往让患者望而却步。 医护因素 : 医护人员对患者在用药前未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16、、发药时交代不清或交代错误、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观察不够仔细以及不良的服务态度等,均可导致药物治疗的不依从性。,改善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方法,加强依从性教育 改进用药计划 改善医患之间的沟通以及调动患者对于依从的自觉性等,儿童用药 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和儿 童期 老年人用药 妇女用药 肝功能不全者的用药 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特殊人群的用药,儿童期用药特点,药物酶系不成熟,血浓度偏高 肾发育不全,药物排泄减少 胞外溶液量大,药物消除慢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松,游离药物多,故血液药物浓度高,且易透过血脑屏障,易中毒。皮肤薄,经皮给药吸收快。,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儿童: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倍他司丁 氯氮平 比索洛尔 枸橼酸铋钾 阿卡波糖 维A酸 新生儿:头孢挫林 磺胺嘧啶 呋喃妥因 利福平 氯苯那敏 苯海拉明 异丙嗪 早产儿:诺氟沙星 氯苯那敏 苯海拉明 异丙嗪 口服补液盐 婴幼儿:奥美拉唑 开塞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