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逻辑推理系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3545746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命题逻辑推理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命题逻辑推理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命题逻辑推理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命题逻辑推理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命题逻辑推理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命题逻辑推理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题逻辑推理系统(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命题演算 一、重言式及其判定 (一)真值联结词、真值形式 复合命题形式在数理逻辑中叫真值形式。表示关系的联结词叫真值联结词。 真值联结词是日常语言联结词在真假关系上的一种抽象。,真值联结词有五个:否定 、合取 、析取 、蕴涵 、等值 。真值形式就是真值联结词与命题变项所构成的形式结构。命题变项是组成复合命题的原子命题,用字母p、q、r、s表示。,五种基本的真值形式: 合取式:pq 析取式:pq 蕴涵式:pq 等值式:pq 否定式: p 五种基本形式可生成更复杂的形式,1、(pq)(pq)p; 2、(pq)(rs) (pr)(qs),真值形式最外层的括号根据五个联结词的结合力可以省略,结

2、合力按照下列顺序递减: 、 (pq)r) (ps) 可以省略为: pqr ps,复合命题真假与其支命题真假之间的关系与数学中的函数类似。在数学中,函数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的: y=f(x) 其中,x是自变元,y是函数的值,f是函数关系。例如:y=x2,数理逻辑引入函数原理来说明复合命题与其支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它把这种关系当作一种函项关系,把这种函数叫做真值函项。 真值函项的值不是数,而是真值。,数学中同一个函数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 y=2x2+x,y=x(2x+1) 同样,数理逻辑中,同一个真值函项也可以有不同的真值形式,例如:pq,(pq),真值形式的数目是无穷的,但是在命题变项的数

3、目给定之后,真值函项的数目也就确定了。 n个命题变项的真假组合会有多少个真值函项?,当n=1时,只有一个命题变项p,而p本身有真或假两种取值,当p取真时,对应的真值函项有真或假两种可能,当p取假时,对应的真值函项也有真或假两种可能。因此,一个命题变项对应的真值函项有四种。,当n=2时,命题变项p和q取值: p真时,对应q有真假两种可能; p假时,q也有真假两种可能;、两个命题变项有四种真假取值。 对于p和q的四种取值,其真值函项真假取值情况共有16种。,两个命题变项有四种真假取值为: p q T T T F F T F F,对应的16种真值函项有 p q f1f2f3f4f5f6f7f8f9f

4、10f11f12f13f14f15f16 T T TT T T T T T T F F F F F F F F T F TT T T F F F F T T T T F F F F F T TT F F T T F F T T F F T T F F F F TF T F T F T F T F T F T F T F,计算方法: 1个命题变项,其真假取值有21个,对应的真值函项有2的21次方个。 2个命题变项,其真假取值有22个,对应的真值函项有2的22次方个。 n个命题变项,其真假取值有2n个,对应的真值函项又有2的2n次方个。,设想一下: 两张红黑扑克牌,它们的红黑组合有多少种? 这就相

5、当于两个命题变项的4种真假组合。 你猜对或猜不对各种组合的情况有多少种可能? 这就相当于两个命题变项的4种真假组合对应的16种真值函项,再设想一下: 你参加两次考试,它们及格和不及格的组合有多少种? 这也相当于两个命题变项的4种真假组合。 而4种情形对应的你考试时的精神状态的好坏有多少种? 这也相当于两个命题变项的4种真假组合对应的16种真值函项,(二)真值函项的种类及其判定方法 (1)真值函项的种类 按真值函项的取值,真值函项分为: 常真的。 常假的。 可满足的。 真值形式也分为三类: 重言式。如:pp、pp等。 矛盾式。如:pp、pp。 可满足式。如:pq、pq。,命题逻辑中有效的推理在形

6、式上都是重言式。要判定一个复合命题推理是否有效,其实质也就是判定反映该推理的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介绍两种判定重言式的方法:真值表法 归谬赋值法。,(2)真值表判定方法: 第一步:找出公式中所有不同的命题变项,竖行列出它们之间所有可能的真假组合。例:判定(pq)p)q p q T T T F F T F F,第二步:由简单到复杂横行列出该公式的所有子公式与该公式本身 p q pq (pq)p (pq)pq T T T F F T F F,第三步:计算出各子公式的真值与该公式的真值。若该公式值都真,为重言式,都假,为矛盾式,有真有假,为可满足式。,p q pq (pq)p (pq)pq T T T

7、 T TT F F F TF T T F TF F T F T,(3)归谬赋值法 第一步:假定被判定的公式为假。 第二步:从这一假定出发,按照不同联结词的要求对公式各部分赋以真值。 第三步:检查变项真值,如出现逻辑矛盾,证明原假定为假,原公式是重言式;如未导致矛盾,证明原假定成立,原公式不是重言式。,(pq)(qr)(pr) 1) F 2) T F 3) T T T F 4) T T F F 5) q真与 q假 矛盾 6)证明原假定为假,原公式是重言式,( ( p q ) q ) p 假 (1) 真 假 (2) 真 真 (3)假 假 (4) q假与 q真矛盾 (5) 证明原假定为假,原公式是重

8、言式,(( p q )p ) q 假 真 真真 假 假 真 证明原假定成立,原公式不是重言式,二、命题逻辑的公理系统 命题演算是命题逻辑的形式系统。 形式系统是指用人工语言表示的系统。 形式系统只考虑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一个形式系统通常包括形式语言与演绎系统。 形式语言:包括初始符号与形成规则 演绎系统:包括公理、推理规则与定理。,一个形式公理系统一般由初始符号、形成规则、初始公式与变形规则四个部分组成 。 希尔伯特(DHilbert)与阿克曼(Wackermann)提出的系统,简称系统P。,P系统包括如下出发点: (一)初始符号: (1)命题变项:p,q,r,p1, (2)联结词:否定,

9、析取 (3)辅助符号:(,)。,二)形成规则: (1)一个命题变项是合式公式。(2)如果符号序列A是合式公式,那么A也是合式公式。 (3)如果符号序列A和B是合式公式,那么AB是合式公式。 (4)只有符合上面三条的符号序列是合式公式。,(三)定义:定义1:(AB)=df(AB)定义2:(AB)=dfAB定义3:(AB)=df(AB)(BA),四)公理:公理1:(pp)p公理2:p(pq)公理3:(pq)(qp)公理4:(qr)(pq)(pr),(五)推演规则: (1)代入:将合式公式A中出现的某初始符号全部代以某一合式公式B,从而得到合式公式A(/B)。 (2)分离:从A和AB可推出B。 (3

10、)定义置换:定义两边的公式可互相替换。,定理1: (qr)(pq)(pr) 证明: (1)、 (qr)(pqpr) (公理4) (2)、 (qr)(pqpr) (1)式代入:p/p) (3)、 (qr)(pq)(pr)) (2)式定义置换:pq/pq,pr/ pr),定理2:pp 证明: 1、p(pq) (公理2) 2、p(pp) ( 1代入q/ p) 3、(pp)p (公理1) 4(qr)(pq)(pr) ( 定理1) 5、(ppp)((ppp)(pp)) ( q/ pp,r/ p) 6、(p(pp)(pp) ( 5、3分离) 7、pp (6、2分离),定理3: pp 证明:(1)、 pp(

11、2)、 pp (1)式定义置换:pp/pp),根据公理3:(pq)(qp),可以从AB得BA。此推演规则叫“析取交换”规则。 定理4: pp 证明:(1)、 pp (定理(3)(2)、 pp (1)式析取交换),定理5: p p 证明:(1)、 pp (定理(4)(2)、pp(1)代入p/p)(3)、 p p(2)式定义置换:p p/p p ),定理5: q(pq) 证明: 1、p(pq) (公理2) 2、q( q p )(p / q 、 q/ p ) 3、(qp)(pq)(析取交换) 4、(qr)(pq)(pr) (公理4),5、(qp)(pq) ( q (qp) (q (pq)(4代入:q

12、/ qp、r/ pq 、 p/ q) 6、(q(qp)(q(pq)(3、5分离) 7、 (q(pq)(2、6分离) 8、 q(pq)(7式定义置换:pp / pp ),有些定理的证明不需要依赖于其它定理,而大部分定理的证明则需要依赖于其它定理,这种依赖于其它定理的证明实际上是对证明过程的简化。假如把所依赖的其它定理证明过程也写出来,那么整个证明过程就会非常复杂、冗长。,三、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 自然推理系统没有公理,只有一组推理规则,它从假设前提出发进行推演,在推理过程中随时引入假设,并根据规则消去假设,最后获得被求证公式。 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也有很多。,(一)形式语言 (1)、初始符号: A、命题变项:p,q,r,p1, B、联结词:否定,析取,合取,蕴涵,等值。 C、辅助符号:(,)。,(2)形成规则: A、任一命题变项是合式公式。 B、如果A是合式公式,则A是合式公式。 C、如果A和B是合式公式,则AB、AB、AB、AB是合式公式; D、只有符合以上三条的是合式公式。,(二)推理规则: (1)假设引入规则(P):可按推演需要随时引入一个假设前提。 (2)重复规则:先前已出现的前提可在以后的证明过程中重复引用。 (3)合取引入规则():A ,B AB,(4)合取消除规则(-):AB AB A B (5)析取引入规则():A B AB 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