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537465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 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 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 不过、正式传播- 3、争鸣竞逐- 4、广泛传播-,梁启超 朱执信,李大钊 著名著作,无政府主义 新村主义等,论战 研究会 工读互助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社会环境 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一、马克思主义

2、开始传入中国,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条件,2、代表人物:,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新民丛报1902年,梁启超,朱执信,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1905年创办同盟会后,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第2号上。文中在记二,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三,缺乏实践效果。,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

3、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二、马克思主义正式传播,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空前地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威力,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受到鼓舞和启迪,从中看大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和出路,于是宣传马克思主义。,1、十月革命一

4、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李大钊号召中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主要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

5、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什么?“这种潮流”又是指什么?,“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

6、胜利。“这种潮流”是指社会主义运动。,首先他认为“是只能迎,不可拒的”,鼓励人们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勇往直前;其次认为建立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要“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警告人们要作好付出代价的准备。,、根据材料,分析李大钊对于“这种潮流”的态度。,“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

7、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 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 基尔特社会主义:改组工会,扩大工会的范围,把所有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包括在内。设想在未来的社会里,应以基尔特为社会单位,按着职业性质不同分成若干基尔特组织,由高度集权的全国基尔特来统一领导,用基尔特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窗纱看晓雾,社

8、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瞿秋白,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参加工读互助团吗?请说明理由。,(1)会参加。因为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工读互助团自食其力;用亲身实践检验和推进认识。,(2)不会参加。因为工读互助团不会成功;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

9、,没有严密的组织基础和科学的思想基础;它只是一种欧文式的空想社会主义。,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时间:,2、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相结合。,3、途径,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五四运动以后,1、问题与主义之争,“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李大钊,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10、,再论问题与主义,一个一个问题研究,一点一滴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有把一个个具体问题解决的,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即进行革命,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吸引了更多的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失败原因有哪些?,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者出; 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我从此觉悟要拿工

11、读互助团为改造社会可”。“(一)要改造社会,须从根本上谋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地一部分的改造是不中用的。(二)社会没有根本改造之前,不能试验新生活;不论工读互助团和新村。” 五四时期的社团第二卷,第439页。,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3、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课堂探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收中国的知识分子?,(1)马实的阶级基础。 (3)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4)新文化运动期间各种新思潮竞起,提供机会; (5)文化和心理基础:对大同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体现了哪些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的核心倡导作用;(2)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使更多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干部队伍;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中共诞生的思想基础。,3 、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民族独立自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探究】,【课堂探究】,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推动辛亥革命发展 建立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彻底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思想大力解放。,4、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 著书立说 成立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不断深化,循序渐进,三个阶段,辛亥革命,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