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537071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疗创伤:我们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王少丹,1994年的全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上,建议多发伤的定义如下: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根据AIS-90版所指的9个部位)的损伤,其严重程度则视其ISS值而定,凡ISS16者定为严重多发伤。目前临床上通常所说的多发伤实际上就是指的严重多发伤。,2、易混淆的概念多处伤:同一部位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例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多处伤伤情不一,轻者不需处理,重者可致死。列为多发伤者不属于多处伤,但战伤统计时,常将多发伤与多处伤合称为多处伤。多系统伤:多个重要生命系统同时发生损伤,严重的创伤仍属多发伤。因多发伤常表现为

2、多系统伤,如严重肺损伤合并大血管伤等。一般不作为专门的分类词应用。,合并伤:两处以上的损伤,除主要较重的损伤外尚有其他部位较轻的损伤。如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肋骨骨折,肋骨骨折为合并伤。通常不作为分类词应用。 复合伤: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如核爆炸时冲击伤合并辐射、烧伤,机械伤合并化学、生物武器伤等。混合伤:两种以上的机械致伤因素所引起的损伤。如弹片、枪弹、刃器等。联合伤: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常见的有胸腹联合伤、眶颅联合伤等。从广义上讲,联合伤亦称多发伤。,谁是管理创伤的一线医生?,急诊科医生? 外科医生?,Therefore, we conc

3、lude that in Level II or III trauma centers, the first line of management of trauma patients by emergency medicine specialist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by trauma surgeons. However, in Level I trauma centers, to decrease the time lag and complications, a team combined of trauma s

4、urgeons and emergency medicine specialists is the best choice to be the first line of management of trauma patients,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II级或III级创伤中心急诊医学专家,对创伤患者进行一线管理要比创伤外科医生管理患者更有效。然而,在I级创伤中心,减少滞后时间和并发症,由创伤外科医生和急诊医学专家联合组成的团队是创伤患者的第一线管理的最佳选择,Davis KA, Cabbad NC, Schuster KM, et al.Trauma team oversight im

5、proves efficiency of care and augments clinical and economic outcomes. J Trauma. 2008;65:1236 1242; discussion 12421244.,创伤CRASHPLAN检查方法,按CRASHPLAN字母顺序检查: Ccardiac(心脏), Rrespiratory(呼吸), Aabdomen(腹部), Sspine(脊柱), Hhead(头颅); Ppelvis(骨盆), Llimbs(四肢), Aarteries(动脉), Nnerves(神经),紧急处理流程:VIPCO程序,V:是指保持呼吸道

6、通畅、通气给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I:是指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输血、不也扩容以防治休克。明显低体温的患者,还应静脉输入温热的液体和血液。扩容抗休克的原则:快、适量、稀。近年来限制性液体复苏新概念受到重视。P:是指监护心脏搏动维护心泵功能以保证循环稳定。C:是指控制出血。要立即控制明显的外出血,方法包括局部加压包扎止血、临时指压止血、临时指压止血、填撒止血、抬高肢体止血、强屈关节、止血带、休克裤。O:指手术治疗。需要紧急手术止血的患者,受伤与手术间隔越短,患者生存机会越大。以前的观念是在创伤发生后1小时内,患者能送达急诊科进行处理;目前的期望是在创伤发生后的黄金1小时内,患者能够送达手术室

7、。,STOP the Bleeding Campaign 2013, Search for patients at risk of coagulopathic bleeding Treat bleeding and coagulopathy as soon as they develop Observe the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s Prevent secondary bleeding and coagulopathy,止血行动-2013, 早期复苏和防止进一步出血,()对于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止血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受伤至手术的时间。() ()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威胁生

8、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推荐使用止血带。() ()对于没有脑疝征象的创伤患者,推荐开始机械通气时采用正常的通气量。(), 早期复苏和防止进一步出血,()对于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止血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受伤至手术的时间。() ()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威胁生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推荐使用止血带。() ()对于没有脑疝征象的创伤患者,推荐开始机械通气时采用正常的通气量。(), 诊断和监测出血,()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损伤的解剖类型、损伤机制以及患者对初始复苏的反应,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的程度。() ()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如果初始的复苏无效,则应立即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 ()对于未

9、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推荐立即采取进一步的评估。() ()对于怀疑有躯干部损伤的患者,推荐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或) 以明确有无胸腹腔游离液体。() ()对于存在明显腹腔积液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采取紧急的干预措施。(), 诊断和监测出血,()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推荐使用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不推荐单独使用红细胞压积() 检测作为评 估出血程度的独立实验室指标。() ()推荐检测血清乳酸或碱剩余作为评估、监测出血和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 ()推荐常规评估创伤后的凝血病,包括早期、重复和联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 推荐使用

10、血栓弹力图帮助明确凝血病的特征和指导止血治疗。 (), 组织氧合、输液和低体温,()对于没有脑损伤的患者,在严重出血控制之前应将收缩压维持在(.)。()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 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该维持平均动脉压。(), 组织氧合、输液和低体温,()对于低血压的创伤出血患者应该进行液体治疗。()首先选择使用晶体液。()对于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低渗溶液如乳酸格林氏液。()如果选用胶体液,则应该在相应制剂规定的剂量范围之内。()对于钝性伤和颅脑损伤的患者,建议在早期可以使用高渗溶液,但与晶体液和胶体液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躯干穿透伤患者,推荐使用高渗液体。()

11、, 组织氧合、输液和低体温,()对液体复苏无效的患者,推荐使用缩血管药物来维持目标的动脉血压。() 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荐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推荐早期采取措施减少热量丢失,对低体温的患者进行复温,以达到并维持正常的体温。() 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一旦其他部位的出血得到控制,建议使用的低温治疗并维持。() ()推荐将血红蛋白值维持到。(), 迅速控制出血,()推荐使用填塞、直接外科手术止血以及局部止血 措施以达到早期控制腹腔出血。对于严重大出血濒临衰竭 状态的患者,主动脉钳夹可作为辅助的措施。() ()对于有失血性休克的骨盆环破裂的患者,推荐立 即采用骨盆环关闭和稳定的措施。()

12、 ()对于骨盆环稳定后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推荐早期实施腹膜外填塞、动脉造影栓塞或外科手术 控制出血。(), 迅速控制出血,()对于合并重度失血性休克、有持续出血和凝血病征象的严重创伤患者,推荐实施损伤控制外科。()其他需要实施损伤控制外科的情况包括严重凝血病、低体温、酸中毒、难以处理的解剖损伤、耗时的操作、同时合并腹部以外的严重创伤。()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存在上述情况的患者,推荐实施确定性外科手术。(), 迅速控制出血,()对于实质脏器损伤伴有静脉出血或中等程度的动脉出血,推荐联合使用局部止血药物、其他外科方法或填塞法止血。(), 迅速控制出血,损伤控制性外科 Damage co

13、ntrol surgery(DCS),相关名词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DCO 是近年来创伤外科领域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原则, 迅速控制出血,Damage control surgery,即:3个阶段原则:1) 初期简化手术2) 紧接着进行ICU复苏3) 最后进行确定性手术,处理致命性损伤,处理非致命性创伤, 迅速控制出血,Damage control surgery,把存活率放在中心地位 放弃追求手术成功率的传统手术治疗模式,核心,不同于常规手术也不同于一般的急诊手术欧美和日本等国已作为严重创伤救治的原则, 迅速控制出血,Dama

14、ge control surgery,现象的症结,由于严重创伤患者初始手术期间经常会发生威胁生命的体温不升、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障碍 致死“三联征”如果不采取简单有效的方法结束手术并纠正上述异常,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 迅速控制出血,Damage control surgery,“损伤控制”可以理解为有双重含义既控制原发损伤造成的严重后果 出血和污染,使之 不再发展又控制手术本身带来的损伤,保存伤员的 生命,为后续 治疗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迅速控制出血,Damage control surgery,病理生理基础在于,致死三联征 (the deadly triad of hypot

15、hermia,acidosis,and coagulopathy),1. 低 温,2. 凝 血 障 碍,3.代谢性酸中毒, 迅速控制出血,Damage control surgery,(2)凝血机制紊乱,低体温引起凝血酶、血小板量减少和功能损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纤溶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FDP)大量增加; 大量液体复苏引起的血液稀释又进一步加重了凝血障碍。, 迅速控制出血,Damage control surgery,(3)代谢性酸中毒,持续低灌注状态下细胞能量代谢由需氧代谢转换为乏氧代谢,导致体内乳酸堆积升压药物及低温所致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酸中毒而酸中毒又进而损害凝血功能。, 迅速控制出血,Damage control surgery,三者互为因果,低温,代谢性 酸中毒,凝血 障碍,恶性循环,而长时间的复杂外科手术及麻醉进一步引起失血、热量丢失、酸中毒、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免疫系统损害,使患者自身创伤修复能力严重受损, 迅速控制出血,Damage control surgery,1,凝血障碍,2,体温不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