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_食叶_课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527719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害虫_食叶_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害虫_食叶_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害虫_食叶_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害虫_食叶_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害虫_食叶_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害虫_食叶_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害虫_食叶_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林木害虫及防治,第一节 食叶害虫 第二节 蛀干害虫 第三节 枝梢害虫 第四节 地下害虫 第五节 种实害虫 第六节 木材害虫,食叶害虫食叶害虫是针、阔叶树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害虫类群之一。 鳞翅目(枯叶蛾、毒蛾、尺蛾、舟蛾、刺蛾、蓑蛾、潜叶蛾、斑蛾、鞘蛾、卷蛾等十余个科) 鞘翅目(叶甲、象甲、金龟类) 膜翅目(叶蜂) 双翅目(潜叶蝇) 直翅目(蝗虫类) 竹节虫目(竹节虫)部分种类对林木的危害是灾害性的,如常年危害面积多达数百万公顷的松毛虫类,年造成松林材积损失达百万立方米以上。,食叶害虫的危害症状 食叶害虫危害的症状常较易发现和识别 整个叶片被食尽、留下残叶、叶柄或叶脉等,严重受害时整株光秃。

2、潜叶种类使被害叶呈现各种潜痕、污斑或枯黄 卷叶、缀叶或褶叶危害的种类,使树叶形成各种形式的卷曲或缀合,叶一般不枯黄 袋蛾、鞘蛾缀叶形成各种形式的袋囊 天幕毛虫、美国白蛾等结成大的丝幕更惹人注目被害树地面往往布满残叶、虫粪,树间挂有虫茧、丝迹等也属常见现象。,食叶害虫危害健康木,树木严重受害后,由于长势衰退,易引起小蠹、天牛、树蜂等一些以衰弱木为攻击对象的钻蛀性害虫及病菌的侵染而死亡,因此食叶害虫常被称作“初期性害虫”。 后一类群则被称为“次期性害虫”。,林木对食叶害虫的抗性林木对食叶害虫的抗性表现往往与树木的种类、树龄、立地条件、生长状况、受害季节、受害频次以及当时的气候条件、次期性害虫及病害

3、侵染程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林木叶量损失30%甚至45%对其生长并不产生大的影响 连续两年或多年中等程度的失叶(50-70%以上),径生 长将减少70-100%。如受害后害虫随即消退,第2年树木 会恢复到失叶前期的水平。 连续2年严重失叶(75%以上),可能使树木对次期性害虫或病害侵染的敏感性增强,严重的会引起树木的死亡。,生长在贫瘠立地条件下的数目,虫害影响更为严重,异常气候条件如干旱或水涝等会增加因失叶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松毛虫猖獗成灾后,继之为干旱的天气往往是引起省市大量枯死的重要原因。阔叶树由于能较多地供应所积累的养料,或生长第2茬椰子,其耐害性较针叶树强,因而失叶时间是关键: 展叶

4、早期及中期受害,比晚期严重。 同一年份,由于2种害虫在早期和晚期的严重危害,可能使树木死亡。绿针叶树如云杉属、铁杉属的树木,在仲夏以前针叶被食光会导致树木死亡;仲夏以后,因为下一年的叶芽已全部行程,即使当年针叶被食尽也不会死亡,但如果连续2年严重受害则难免死亡。落叶松等落叶针叶树则有较大的耐害性。,食叶害虫的特点 分布广 大多数营裸露生活 幼虫有迁移能力 成虫飞行能力强 繁殖率大 成虫期多数不需补充营养 其危害能引起树木枯死或生长衰弱,造成次期性害虫寄 居的有力条件。,食叶害虫发生的阶段性,食叶害虫在两次猖獗之间,经常处于很低的种群数量水平,在达到猖獗阶段以前,种群出现几年不明显的增殖,而当猖

5、獗阶段,在1年内害虫幼虫的种群可能增加520倍或更多,这一阶段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延续17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食叶害虫的种类,以及害虫、天敌、寄主和物理环境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当条件不利于高存活率而致害虫种群水平迅速下降时,衰退阶段就会到来,通常将上述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阶段性,初始阶段 是害虫种群处于增殖最有利的状态的初始期。食料充足(质和量),物理环境因素适宜,天敌跟随现象尚不明显,具备了充分发挥其增殖潜能的良好基础。但种群仍处于潜在的增殖初期,林木受害不明显,只有专门的调查观察才能发现这种迹象。增殖阶段 是种群达到猖獗数量的前期。继上述有利的条件,种群数量显著增多,且继续上升,林木已显现

6、被害征兆(但仍易被忽视)且有局部严重受害现象,害虫已开始向四周扩散,受害面积扩大,天敌也相应增多。,阶段性,猖獗阶段 可以看成一灾变过程,害虫的增殖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种群数量达到爆发增长的程度,迅速扩散蔓延,使林木遭受十分严重的损害,往往是大面积林地片叶无存、状似被火焚烧。相继出现的是食料缺乏,幼虫被迫迁移造成大量死亡;或提前成熟致生殖力大为减退(雌性比减少、产卵量锐减、后代存活率降低等);天敌显著增多,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衰退阶段 是上一阶段的必然结果。由于种群数量得到调整,天敌也随之它迁,或伴随衰退的害虫种群而数量大减,预示一次大发生过程的基本结束。,周期性,上述阶段性发生过程,往往“重

7、复”出现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这种周期性出现的间隔期及每一“重复”持续的时间,因虫种及当时的有关环境因素而异,据报道初始阶段往往历时1年;增殖阶段为13年;猖獗阶段12年;衰退阶段12年。 每一大发生过程,通常1年1代的其持续期约7年;2年1代的可长达14年;而1年2代则约为3年半。 上述持续的时间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食叶害虫,且并不是可以依此推算的通用模式,因为害虫种群数量的增殖和衰退,往往会随时间的推移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而出现较大的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是有规律可循的,并可借以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可能性。,防治的适宜阶段,由于食叶害虫的突发性很强,一旦虫灾已经形成,再采取应急的防治措施,即使

8、局面得到控制,往往也会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对生态条件的不良影响,同时已大量伴随增殖或集聚的天敌被杀死而强烈削弱其调节作用。 因此研究了解害虫种群动态,将害虫种群控制在初始的低水平阶段(初始阶段、增殖阶段),以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潜能,使害虫种群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那种以歼灭大量害虫种群作为解除灾害的所谓救急措施,不能认为是害虫综合防治的规范性方法。,松毛虫类(鳞翅目 枯叶蛾科),松毛虫是我国针叶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 历史最早记载见明嘉靖9年(1530)在浙江及万历17年(1599)江苏常熟县志关于松毛虫成灾纪实,距今300余年。 50年代以前,松毛虫猖獗成灾,

9、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从50年代初期即开始对这类害虫进行了较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并积极开展防治活动。 但由于纯松林(包括落叶松)的面积甚广,成灾的松毛虫种类多,加之松林的经营管理、防治策略及措施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以及地形复杂,不时出现的有利于松毛虫猖獗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松毛虫的猖獗成灾仍然此起彼伏,每年约以30004000万亩松林受害的规模,造成巨大损失。,主要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与寄主,中国松毛虫种类最多,广义的有7属82种(亚种),典型的松毛虫属Dendrolimus Germer仅包括27种,其中危害最烈的6种。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aperans (Butler)主

10、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北部部分地区。主要危害落叶松,还取食红松、云杉、黑松、樟子松及油松。 赤松毛虫D. spectabilis Butler分布于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及江苏等省市,主要危害赤松,并危害油松及日本黑松。, 湖北治疗癫痫病医院 河南治疗癫痫病医院 广西治疗癫痫病医院 贵州治疗癫痫病医院 昆明军海癫痫病医院 四川治疗癫痫病医院 陕西治疗癫痫病医院 甘肃治疗癫痫病医院 宁夏治疗癫痫病医院 青海治疗癫痫病医院 http:/ 贵阳癫痫病患者的病因都有哪些 http:/ 贵阳青少年癫痫患者引发的原因是什么 http:/ 贵阳癫痫病为什么偏向于男性癫痫病 http

11、:/ 导致贵阳癫痫患者反复发作的原因是什么 http:/ 贵阳癫痫病患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http:/ 缺钙是贵阳癫痫病患者发作的原因吗 http:/ 贵阳癫痫患者是怎么引起的 http:/ 引起贵阳癫痫患者的病因有那些,油松毛虫D.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除了北京、河北、辽宁等地,查明还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湖北、贵州及四川省,主要危害油松,还危害马尾松、黑松、华山松及白皮松。 马尾松毛虫D. punctatus (Walker)危害最严重。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马尾松分布区,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12、及四川等省,主要危害马尾松,此外还有湿地松、加勒比松、火炬松及云南松等。,云南松毛虫D. houi Lajonquiere主要分布于云南高海拔山地,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贵州及四川等省有分布。主要危害云南松和思茅松,还危害侧柏、圆柏、柳杉等。在云南经常呈现周期性大发生。 思茅松毛虫D. kikuchii Matsumura分布广泛,除云南外,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市也有分布。危害云南松、思茅松、云南油杉、马尾松、黄山松和华山松。在云南常和云南松毛虫混同发生。,生活史及习性,1 发生世代 落叶松毛虫 1年1代或2年1代(跨3年)。 赤松毛虫 1年1

13、代。 油松毛虫 1年1代为主,四川l年23代,2代为主。 马尾松毛虫 1年24代,少数地区1年4代,温度高的地区年发生世代多,幼虫越冬现象不明显。 云南松毛虫 1年12代,云南1年2代,幼虫和卵同时越冬,贵州1年1代,以卵越冬。 思茅松毛虫 1年发生12代,在广西及云南1年发生1代,在贵州1年 1代。,2 生活习性,卵 成串或成堆产在针叶或小枝上,每个卵丛有卵数十至数百粒。 除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的卵壳有环状花纹外,其它的都是单一色彩,卵的颜色除上述两虫种为淡褐色外,其余的多呈粉红色,初产时一般色浅,孵化前如变为黑色则表明已被寄生。 已孵化的卵壳有明显的被幼虫啃食后的孵化孔,或仅剩下残片。

14、卵的孵化多集中在午前,以早晨为多,最早可在凌晨3时孵化,盛期随虫种而异。 卵的孵化率一般可达90%以上。,幼虫 虫龄及各龄期,食性、取食量,结茧及越冬场所等等,随虫种而不同。 14龄幼虫 初孵幼虫啃食卵壳,有利于缺食时间短期存活。初孵幼虫也有群集性,2龄前明显,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幼龄幼虫仅啃食针叶边缘,致使被害松针逐渐枯黄卷曲,很易被发现,可作为调查幼虫虫口密度的指标,也是及时采取“点治”的有利时机。12龄幼虫活跃,受惊扰后纷纷吐丝坠落,有利于踏查虫情。由于4龄以前食量小,且存活率低,一般不主动扩散,但可随风飘移到附近树上。死亡率甚高,幼龄幼虫平均可达75%以上,甚至95%以上,但足以猖獗成

15、灾。,5龄以上幼虫 进入壮龄阶段,随着龄期增长,取食量也随之显著增加。 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一生食叶长达2900cm以上,约折合成200根松针。 油松毛虫一生取食3370cm以上,相当于380多根松针。 云南松毛虫的食叶量最大,最高日取食量可达1000cm以上,以末龄幼虫取食量最大,约占幼虫期总食叶量的75%,因此破坏性也最大。 幼虫除摄食时直接损害松针外,且因造成断针、残梗而增加针叶损失。 幼虫排粪量也随龄期而增加,马尾松毛虫虽然异龄幼虫排粪总重量差异明显,但各龄幼虫一昼夜排出粪粒的数量却大致相当,约70粒左右。此一数据对估测高大松树上松毛虫幼虫的种群数量有参考价值。,幼虫的虫龄及世代分化 虫龄较多,有随体型增大而增多的趋势,最少6龄。雌虫较雄虫多l龄,成熟也较晚,因此食物的丰歉对雌虫存活及繁殖量的影响很大。在种群密度大、食料缺乏的情况下,常被迫提前化蛹或大量死亡,导致种群的急剧消退。同一时期,甚至同一卵块孵出的幼虫,常在26龄期间(一般在45龄),出现一部分幼虫从某一虫龄开始食量减退,发育停滞,而以该龄幼虫越冬;而同期的其它幼虫则继续正常发育而多完成1代。引发这种世代分化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松毛虫的内禀机制外,如光照、温度、食物等因素都可能成为诱因。发育停滞的幼虫增多,将影响来年及以后种群数量的变动,在监测虫情时应该予以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