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的典故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521811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桥米线的典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过桥米线的典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过桥米线的典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过桥米线的典故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过桥米线的典故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桥米线的典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桥米线的典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桥米线的典故,1.过桥米线典故一 2.过桥米线典故二 3.过桥米线典故三 4.过桥米线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5.做出过桥米线的米线机,过桥米线的典故一,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县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

2、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过桥米线,过桥米线典故二,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旧的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侍,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

3、,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麻辣鸭过桥米线 经过历代滇味厨师不断改进创新,“过桥米线”声誉日著,享誉海内外,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过桥米线典故三,当年秀才攻读,其妻子为避免其丈夫食用时过凉,就将汤内倒入热油以保温,其丈夫使用时汤面仍然很热,需用小碗冷食。就将砂锅内的米线用筷子重置于碗中,米线将两碗架作一桥,又象征着彼此的爱情,又有妻子送米线过桥之意,故称过桥米线,过桥米线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5月9日由昆明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伟接待来访的文史委员及文史专

4、家,论题集中在昆明市建城千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上,从接待现场获悉,过桥米线已经列入昆明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昆明市首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类项目。 过桥米线列入昆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意义?昆明市文化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部主任徐刚认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昆明经营过桥米线的企业来说,增加了一个对外推介的品牌。过去,我们只知道昆明的过桥米线从蒙自传入后,深受昆明人的欢迎,过桥米线的来历中有赶考的传说,但是对过桥米线的制作技艺和规范,研究还不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过桥米线这一昆明饮食文化背后的传统技艺,要有更多的研究和规范,食客在吃下一碗过桥米线的同时,也得到文化上的享受。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不归某一家过桥米线馆独有,它是昆明共有的品牌,曾经有方便过桥米线进入昆明一说,如果是方便过桥米线要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品牌,那它必须经过保护机构的允许。,做出过桥米线的米线机,生产过桥米线的米线机-方瑞米线机,方瑞米线机,河南省巩义市孝义方瑞机械厂是专业的米线机生产基地,可生产多种米线生产设备,其中生产的自熟米线机、全自动米线机、多功能米线机在国内受到广泛好评,是生产过桥米线的最佳设备。方瑞机械技术一流,是我国最好的米线机生产厂家,企业网址:http:/www.fang-欢迎广大客户前来参观考察,是不是优质的米线机试过就知道,服务完善,技术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