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富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过关检测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17227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省富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过关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省富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过关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省富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过关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省富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过关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省富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过关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省富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过关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省富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过关检测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过关检测(时间: 90分钟满分: 120分) 一、基础知识 (15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远离大陆,但是肩负着保卫祖国南海岛屿的重责,这些战士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却对此甘之如饴,毫无怨言。B曲阜尼山砚石,色呈柑黄,有疏密不均的黑色松花纹,观之钟灵毓秀,触之滑腻温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D贾平凹在连篇累牍地发表小说并取得很大成绩之后,又开始散文创作,这些散文也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解析:甘之如饴: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B 项,钟灵

2、毓秀: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C 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D 项,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恰当。解析: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旨在是加强两国青少年的沟通,促进体育和文化交流,比赛是交流活动的重头戏,但结果并不重要。B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与非洲合作,是落实首届全球全民教育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非洲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有效的途径。C野生东北虎在东方红林区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这和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与否有密切关系,森林资源逐渐得到恢复,野生动物也越来

3、越多。D要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宣传各行各业涌现的先进典型,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进行自我提高、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解析:A.成分赘余,删去“旨在是 ”中的“是”;C.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删去“与否”;D.语序不当,改为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答案: B 3 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 _。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长在石上。 _;树冠顶部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在风中拖曳着。A两边一色翠柏,铺满沟沟壑壑,枝枝蔓蔓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B两边一色翠

4、柏,枝枝蔓蔓,铺满沟沟壑壑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C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铺满沟沟壑壑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旗迎风D两过一色翠柏,铺满沟沟壑壑,枝枝蔓蔓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旗迎风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句衔接型选用句式的能力。此类试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确定答案。 分析题目提供的语境和选项中给出的8 个句子可知, “一条石阶小路”领起了 处应填的句子。 从主语一致的角度考虑, “枝枝蔓蔓 ”应紧跟 “翠柏”,故应排除 A、D 两项。然后重点比较B、C 两项的第 句话,从句式对应的角度可以看出, B 项中“迎风的大旗 ”和

5、“闪电裂空 ”句式不照应, 且从“树根”“树干”“树冠”的观察顺序可知,应选C 项。答案: C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知来者之可追。 _ ,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 ,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3)云销雨霁, _。落霞与孤鹜齐飞, _。(王勃滕王阁序) (4)老当益壮, _?穷且益坚, _。(王勃滕王阁序 ) (5)且_ ,_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周逍遥游 ) (6)臣无祖母, _;祖母无臣, _。(李密陈情表 ) 解析:这些语句都是本单元中的重要语句,需要背诵, 书写时不能出现错别字。答

6、案: (1)悟已往之不谏实迷途其未远(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3)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4)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5)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二、阅读鉴赏 (共 4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 题。(18 分) 豁然堂记(明)徐渭越中山之大者, 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 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闻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 纷披于坻洼;

7、烟云雪月之变, 倏忽于昏旦。 数十百里间, 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 “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 而官斯土者, 每当宴集过客, 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脊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 倚几以临即湖山, 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 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既名矣,复思其义曰: “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

8、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 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 而直为一湖山也哉? ”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 次而为之记。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亦往往寓庖于此寓:聘请B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病:遗憾C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婴:通“萦”,萦绕D既以名于是义名:命名解析: “病”应理解为忧虑、不满。答案:

9、B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豁然堂”“豁然”的一组是(3分)() 其西有堂, 当湖山环会处而近俯雉堞, 远闻村落每一流瞩, 烦虑顿消四蒙以辟, 西面凿牖起座一观, 还则随失若舍塞而就旷, 却晦而即明ABCD解析: 只是介绍了豁然堂的位臵,表现出豁然堂不够豁然的特点。答案: 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站在豁然堂上,方圆近百里,无论是巨大的壮伟场面还是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入眼帘,低头近看可见城墙,眺望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B修建之前,豁然堂四面都被遮蔽住,仅西面开了一扇小窗,给人以昏暗闭塞之感。C作者由此想到,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如果被私利遮

10、蔽,那么人们就会只知道自己有七尺身躯,即使亲人的疾苦近在眼前,他们也不知道。D本文先叙后论,从而得出这样的认识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全在于能否“却晦而即明”。这表现了作者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强调。解析: “盲然”应理解为故意装作看不见,不是“不知道 ”。答案: C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3 分) 译文: _ _ (2)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3 分) 译文: _ _ (3)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3 分) 译文: _ _ 答案: (1)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

11、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2)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趋于开阔,摆脱了昏暗而接近于明亮。(3)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但是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参考译文】越地的山比较大的,像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几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至于湖,则总称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数不胜数了。郡里的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绕汇合的地方。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 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 低

12、头近看可见城墙, 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 )。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布,人群、鸟类、房屋或隐或现,有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桨等工具,散乱地分布于高地或洼地里; 忽而烟云迷蒙, 忽而皓月当空, 从早到晚变化非常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内, 无论是巨大的壮伟场面还是细微的美好景物,无不显现在人们的眼前。 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 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 就像当年诗人龟龄所描写的 “莲女”“渔郎”一样,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有因受到外来的刺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浏览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而在这里当官的,

13、每当宴请过往客人, 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 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四面都被墙壁遮蔽住,仅西面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那么他就背靠湖山, 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 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放弃了空旷明亮, 而自取昏暗闭塞的缘故。 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 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开成窗口, 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 又让客人改为坐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着湖山,直到席终(景色)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 就全部舍弃了闭塞而趋于开阔, 摆脱了昏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

14、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所遮蔽时, 人们只知道自己有七尺身躯, 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的疾苦就发生在自己眼前, 他们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 不就像原先的湖山, 虽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遮蔽人心的东西除去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 疾苦不一定发生在自己眼前, 反而鲜明得好像没有一件不萦绕在自己眼前,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 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但是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全维系在这上面了。 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原因啊,难道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用这一含义命名这座堂, 是准备公之于众 (与大家共享 )的,然后写下了这篇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 题。(15 分)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进士, 授刑科给事中。 声容宏伟,善敷奏。擢通政参议。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 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且恐以侥幸启衅,请敕戒谕,帝是之。进尚书。锦衣千户陈珏者,本画工。及卒,从子锡请袭百户。复言: “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遂止。其经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