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宋录元·刘敏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14727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宋录元·刘敏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平宋录元·刘敏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平宋录元·刘敏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平宋录元·刘敏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平宋录元·刘敏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宋录元·刘敏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宋录元·刘敏中(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宋录元刘敏中刘敏中( 1243-1318)端甫,号中庵。元代济南章丘人。名家姓名:刘敏中生卒年代:( 1243-1318)相关作品:中庵集 25 卷、 平宋录(又名丙子平宋录 ) 3 卷生平简介:字端甫,号中庵。元代济南章丘人。少时勤奋好学,卓异不凡,13 岁能谈论沼学为人之道,当时的散曲作家杜仁杰非常欣赏其才学。20 岁时被召征入朝,授中书掾。 至元十一年 (1274年) ,擢兵部主事,官拜监察御史。时蒙古贵州桑哥执掌朝政,刘敏中多次上书弹劾桑树哥结党营私、恣意不法的行为,元世祖不予采纳,遂辞职归。后又起用为御史如都事。时同僚王约因言事得罪桑哥,桑树哥欲治其死罪,朝中百官无一人伏义直言,刘

2、敏中“杜门称疾” ,上书辞官, 以示抗议。后改迁为燕南肃政廉访副使。桑哥因罪罢官,刘敏各又入朝为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石酸。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 年) ,改任宣抚使,巡行辽东、山北诸郡,对不法官吏多有惩处。大德九年,入朝为集贤殿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他针对时弊,上书陈十事,主张整顿朝政,任用贤良,杜绝私门,剔除奸蠹。元成宗去世后, 朝中展开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刘敏中从维护国家统一的大局出发,力争怀宁王海山继位,反对皇后称制听政,因此得罪掌权的后党,被排挤出京。后来怀宁王继位,是为刘敏中被武宗召入京城,重任集贤殿学士,仍商议中书省事。不久任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旋又改为治书侍御史,出任淮西肃政廉访

3、使、山东宣慰使,召为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后因病辞官返乡。仁宗继位(1311 年)后,曾召谙知政务、素有声望的老臣入京“同议庶备课敏中即列其中。延?五年( 1318 年)卒。赠光禄大夫、柱国,追封齐国公,谥“文简”。刘敏中不仅是元初名臣,也是当时的一位词人。著有中庵集25 卷,收149 首之多。还著有平宋录 (又名丙子平宋录 )3 卷,记叙至元十三年(1276 年)地军南下临安及宋幼主赵(显)被俘北迁事,颇有史料价值。刘敏中 (1243 1318) 元代文学家。字端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 )人。自幼卓异不凡,曾任中书掾、兵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因弹劾秉政的桑哥,辞职归乡。后又入为御史、御史都事、翰

4、林直学士,兼国子祭洒、翰林学士承旨等,还曾宣抚辽东山北,拜河南行省参政等。刘敏中一生为官清正,以时事为忧。敢于对贵横暴绳之以法,并上疏指陈时弊。仕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多为监察官,受到皇帝的嘉纳。刘敏中今存词149 首。大多是应酬之作,但在一些词中也透露出他“学古无成,于今何补“的岁月蹉跎的怅惘( 木兰花慢适得醉经乐章 ) ,对 “浮世匆匆如此,眼底风尘今古梦“的叹息(念奴娇自述呈知己 ) ,以及对 “世事何穷 “、“兵鏖蜗角 “的感慨 (沁园春畅泊然纯甫由山东佥宪谢病归襄阳)。他在清平乐 中写的 “出家何必离家, 求仙不用餐霞,但得花开酒美,老夫欢喜逾涯“,反映出他对半隐半俗生活的向往,也从

5、侧面反映了他对官场现实的不满。刘敏中还乡之后写的以山水为乐的一组清平乐,恬淡而有情趣,与他的 “诗不求奇 ,聊遣兴 “的主张契合。他晚年的诗多为抒怀遣兴而作。如“名利两徒劳,解印便逍遥“;“率意讴吟信手书,山边行坐水边居“等,写来明白晓畅, 不加雕饰, 重于白描, 清简有致。著作有中庵集25 卷,今存永乐大典本。其中诗、词、文20 卷。 四库全书总目评论 “其诗文率平正通达,无钩章棘句之习“。卷上丞相素有盛德,不屑细务,重厚深沉,外莫窥其际。中统四年,自西城入觐朝廷。至尊一见,如有所感,遂以德器遇之,以心膂寄之,拜中书平章事。虽入省预政,默然寡言,几数月余。每事参决,无不中理,八座皆惊。再拜中

6、书左丞相,次领枢密院事,调遣四方军马务繁,无少凝滞。至元十一年秋九月,分阃南伐。其折冲御侮,极有方略,信赏必罚,得士众心,尤明于知人。其或以文进,或以武用,无不称职。临戎制胜,规画经理,英谋独运。以之攻城野战者,某处宜攻,某处宜守,某时启行,某时利战,如此而成,如此而败,临机应变,间不容发。与夫兵家奇正分合之术,车骑卒伍之阵,山泽水陆之战,若合符节,信乎其深于兵矣。孙子论智、信、仁、勇、严五者,丞相实全之。且古之取江南者,盖有之矣。然皆值其君臣庸暗,谋谟乖次,内外离叛,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所谓乘其间、投其隙,故得以肆其志。何况宋三百余年,人心坚固,君臣辑睦,城郭修完,兵甲精利,粮储充足,将士如

7、云,谋臣盈廷。自我大元国以来,梯航所至,万国来朝,靡不臣属,抗衡不已,遂为勍敌。丞相总兵南伐,旗旄所向,战无坚阵,望风披靡,长驱径捣,如入无人之境,取汉、鄂如拾遗,摧苏、杭如拉朽。宋将身窜胆落,救死之不暇。用能获其君臣,收全功而还,使我大元之化,雷动风行,际天所覆,悉为臣妾,何其盛哉!至元十一年甲戌正月,上命右丞相巴延节制诸军伐宋。七月, 巴延陛辞, 上谕之曰:“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汝能不杀,是亦曹彬也。”甲戌九月,大会兵于襄樊。是月丁亥,沿于汉江而下。前后延袤,旌旗数百里,水陆并进。丞相遣万户武显等前锋,趋郢州,至溧水。时值雨淋涨溢,以无舟楫病涉,遂驻兵于溧水之滨。丞相大军继至,武显

8、等趋迎马首告曰:“溧水泛滥,兵马惧其漂没,以故待之。”丞相怒责曰:“此水小而不敢渡,焉敢渡大江耶?”伫马军中,召一壮士负甲仗渡水,而军马长驱悉渡,亦无漂没者,诸将伏其威武。诸军既渡,丞相令禁军中,有敢杀马,以罪罪之。于是一军人杀马,即遣诛之。至炎山,前锋来报郢州消息,丞相遂至郢,军郢城之西。其城在江北岸,以石为之,高接山形,矢石莫能近,攻之无益。有人来言:“江南有城曰新城,彼于江水中密树椿木,以绝舟楫往来,下流又置城于黄家原,彼军坚拒,诸将极难为力,于是丞相历观郢之形势。其黄家原堡西,有沟渠深阔数丈,淋雨月余,其水涨溢,南通一湖,至江甚近,可令战舰悉达汉江以避郢军。 ”言讫。丞相遣数将率兵进黄

9、家原堡,即曰克之,总管刘二李劳山首获战功。丞相遣兵围郢,又遣兵众治平江堰,破竹为席地,荡舟而过郢城,遂入汉江。大军将进,诸将告曰:“郢城乃我之喉襟,今不取而过,后为归路患。必当取之。”不听。诸将数言郢之不利,丞相骂言: “汝曹欲为困襄阳之计,俱为龙断者耶?用兵缓急,我具知之。况攻城乃兵家之下计,大兵之用,岂惟在此一城哉!若攻此城,大事失矣。”冬十一月戊子,大军发郢城。丞相而下,平章阿珠及诸将帅,不满百骑,殿后而进。前去大军数里之间,后有郢州城将帅赵统军帅精兵数千骑追之。丞相暨平章阿珠等未及介胄,而回渡迎敌,大破郢兵于汉上。丞相亲将马军,挥戈毙之。其余将士,死者不可胜计,生获数十人。乙未,至沙洋

10、,敷陈祸福,招谕归降。其守军串楼王、构索王等坚壁不降,遣兵攻之。时军中有相土李国用者,祭风,风遂大起, 以助兵攻。 丞相令炮手张元帅等顺风以火炮攻之,烟焰燎天。俄而城陷,生擒首将串楼等四人。丞相令曰:“应拒敌者,悉斩之。 ”沙洋南五里, 至于新城, 其将边都统镇守焉。丞相令军众, 将戮沙洋军人首级列于城下,执缚沙洋将串楼王等,望城呼曰:“边都统,宜速归降。如其不然,则祸在于目前。”至暮,其将黄都统逾城而降。丞相拟授招讨使,即以金符佩之。又遣人复招边都统。回言曰:“请参政吕文焕话。 ”于是参政吕文焕乘骑于城下,彼军一时飞矢如雨,中吕文焕右臂,坠马,抵城避之。须臾,奔趋而已。己亥,丞相遣兵众攻之,

11、彼将统副任宁逾城而降。丞相乃督众乘势攻之,下令曰: “如降者,悉免。应拒敌者,皆斩之。”其城中军民,往往逾城而降。是曰,进攻,拔之,首将边都统自焚而死。于是丞相将沙洋所擒将串楼等四人亦诛之。大兵遂至复州。遣人谕其主帅曰: “汝曹若知机而降,有官者仍居其官,吏民按堵如故,衣冠仍旧,市肆不易,秋毫无犯,关会铜钱,依例行用。”兵至,翟安抚贵即曰出降。诸将言于丞相曰:“自古降礼, 当要降表, 须知计点钱粮军数,差官镇守。”丞相不听, 省谕诸将,无令一军入城,违者斩之,于是无秋毫之扰。丞相温言慰谕之。翟贵曰:“贵今官守复州,如是不降,一郡生灵必遭殄灭。贵今已降,家属在鄂州,必不能免。”丞相曰:“汝今迎师

12、而降,鄂州亲属可令无虞”云云。丞相召贵曰:“复州去江陵不远,汝遣使去招谕云云。付汝蒙古文字,今使江陵之人赍之。如遇后军见之,不敢为害”云云。诸将又曰:“当要降表,须知钱粮军数。 ”丞相曰:“不然。倘复州不肯归附,亦不宜攻击。自今时曰相逼,前去大江不远,我军悉战力争,不在于斯,在于渡江耳。”诸将皆曰: “诺。 ”丞相大会诸将,议渡江事。即曰遣总管刘深、千户马福观沙湖水势,令诸将皆趋汉口渡江。诸将曰:“汉口水急,彼军且有备御。 ”丞相不听。我军径过沦河,军于蔡店,去汉口且近。是曰,兵众围汉阳军,取汉口渡江。夏贵并力守御。丞相遣数将帅舟师,至夜复回沦河、沙湖,曰:“汝辈如至阳逻堡或沙湖近处,遣人速来

13、报我。”先遣万户阿喇哈蒙古骑兵倍道兼趋沙河口。丞相帅兵前进。冬十二月庚戌,军于大江之北。丞相轻骑观大江形势。辛亥,自汉口开坝,引船径入沦河,转至沙河口,达于大江。壬子,丞相以战舰万计,相尾而至。先令战舰数千艘,泊于江岸北, 屯布以轻舟维其后,会于沦河湾口。 其蒙古、 汉军步骑数十万众列于江北,旌旗弥望。宋人观之,骇然堕气。即曰夏贵帅汉鄂州师顺下流迎敌。至夜,彼潜发舟师犯我军船。有总管张当见之, 遂战, 宋兵败还。 是曰, 诸将言曰:“沙河口南岸, 彼屯战舰一队, 可以攻取。”丞相不听。吕文焕又言:“彼船攻之必获。 ”丞相答曰:“吾亦知其必获。吾之所虑,诸将获小功,骄惰其志,有失大事。吾自料之,

14、可一鼓而渡江,获其全功,无贪小利。”诸将皆曰:“然。 ”丞相令诸将各修攻具,进阳逻堡,一名武矶。癸丑,诘旦,遣人于阳逻堡往谕宋之将士, 宣布朝廷威德, 招谕来降, 宋将弗听。 夏贵以战舰数千余艘列于大江之下,横截江面,其势堂堂,若不可近。甲寅,又遣人敷陈祸福于宋将。宋将答曰:“我辈累受大宋重恩,政当戮力死图报效,此其时也,安有叛逆归降之理?备吾甲兵,决之今曰,我宋之天下,赌博孤注,输赢在此一掷耳。”丞相遂指挥诸将进兵攻阳逻堡城,竟曰不克。是曰,军中相士李国用告丞相曰: “天道难行,大江必渡。夜观金、木星相犯,若二星交过,则可渡矣。”丞相曰: “征伐大事,战胜攻取,在将之筹画。天道幽远,安可准?

15、”笑而慰之。乙卯,复攻之。密谋于阿珠平章曰: “今宋将之心,谓我必拔此阳逻堡,可以渡江。况此堡坚,攻之徒劳。若今夜令汝铁骑三千,泛舟溯流而上,趋视其阵,料彼上流虽有备而不坚,当为捣虚之计。以来曰诘旦,且渡袭江南岸,速遣人报我。”阿珠平章然之。是夜遂行,于上流二十余里,泊于青山矶。 中夜,帅舟师战于江中,果得南岸。 丙辰拂早, 阿珠平章遣译史马文志来报曰:“平章承命而往,已过江矣。”丞相大喜,遣步将数万急攻阳逻堡。军中有被伤者,亲为安慰,赐药以疗之,由是愈得士众心,临阵无不用命,以一当百。是曰,丞相被坚执锐,亲冒矢石,临于行阵,指挥诸将,帅舟师数万众,直冲宋将兵船,大战江中。我军乘锐攻之,无敢当

16、其锋。 宋兵大溃于江中,阳逻堡人心瓦解。宋兵数十万众, 死伤者几尽, 流尸蔽江而下。夏贵仅能脱命,弃舟遁去白虎山,抵暮方止。诸将举觞称叹曰:“自大元开创以来,丞相出师,一鼓而下江左,乃建大元丕洪之业、不世之功,非丞相其孰能与于此。”丞相答曰:“殆非我一人之智,乃圣天子洪福,诸将之力也。”于是留宿于江壖。次曰,凯还劳军,会议取鄂州。戊午,大兵渡江。已未,汉阳军降。是曰早,至岳州,遣吕文焕、断事官杨仁风、总管杨椿等直抵城下,宣扬威武,晓以成败,曰:“汝之宋国,所恃者江、淮而已。今我大兵飞渡长江,如蹈平地,汝辈不降何待?若尔坚拒,大兵一举,枕尸流血,在于目前,生灵何辜?”于是鄂州张让然遣计议官王届出城议降事。庚申,张让然率众来降。辛酉,大宴于李庭芝园。壬戌,丞相定新官品级,升加有差,撤宋兵众,分于诸军之中。其城向曰有陷宋边民及戍卒甚多,往往悉黥其面,相率来告,愿归故里。丞相悉纵之,号令诸将曰: “所部军兵,毋令侵暴百姓,违者罪及官长。”去苛从简,民皆悦服。都总管呼图岱尔及新附官赵都统、孟都统等驰驿奏渡江之捷。又遣万户阿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