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问答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10239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题、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材料题、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材料题、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题、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题、问答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礼者不足多”。 (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意思是什么? (2)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3)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 (4)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 (5)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 (6)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7)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8)通过学习商鞅变法, 结合当今改革开放, 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 需具备哪些条件?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2、焉!” . 这是谁说的话?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含义是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求学生要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告诉我们什么样道理? 这三句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我们应怎样评价他? 他(儒家)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 儒家何时开始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10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体现在哪里? 11 2005年 9 月 28 日是孔子诞辰 2556年,世界各地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说明 孔子的思想影响之深远;你认为孔子思想中哪一点对你影响最大?为什么? 3 “斧斤以时入山林,

3、林木不可胜用也” ( 1) 此话 是 谁 说 的 ? 他 是 什 么 时 期 哪 一 学 派的 人 物 所说 ? 他 是 谁的 第 子 ? 他怎样看等当时的诸侯混战?他提出了怎样治国方略?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早倡导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你的 理由。 这一观点有什么现实意义? 4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 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所说的是什么事件?“焚书坑儒”。 这件事是秦始皇接受了谁的建议?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哪些书不烧?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件事? 5 “

4、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1. 材料中提到的“骞”指的是谁?2. 他初行时间及目的是什么? 3. 材料是如何反映此次出使的艰难的? 4. 他出使西域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5 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哪个皇帝时期? 6张骞出使西域成功的同时,也沟通了哪条中西交通要道? 6皇帝说: “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 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 变。但是 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 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

5、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 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7材料一: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 材料二:秦代修筑长城开始于公元前214年,由大将蒙恬主持。整个工程是在原来 赵、秦、燕旧长城基础上修缮增筑而成。据估计,当时全国有2000万人口,秦始皇征 调青壮年男子三十万, , 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5% 。当时全国 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 (1)材料一说明了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后人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秦始皇功大于过,有人说秦始皇 过大于功。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8其一:

6、“壮士悲歌出塞频,中原萧瑟半无人。 ”汉武帝时连年对匈奴用兵,也给西汉 带来了经济萧条,国库空虚的困扰。 -宋王安石汉武帝诗 其二: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汉元帝时 , 昭君出塞和亲。将士解甲归田。边塞出 现农牧业兴旺发展的和平景象。 -唐张仲素王昭君 汉匈之间的战与和分别给两族人民带来了什么影响? 请联系材料回答。 昭君何时嫁给哪个匈奴单于? (3) 昭君出塞体现了当时西汉与少数民族匈奴族的什么政策? (4) 昭君出塞有何历史意义 ? (5) 从王昭君身上 , 你学到了什么 ? (6) 你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民族关系? 9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这是谁提出的建议?他

7、生活在哪个朝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他提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 这一建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这位皇帝在经济、民族和外交方面还有哪些作为? (5)哪位皇帝对待儒家的态度与其相反?能否据此说明他们的目的完全不同?10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这句话是谁说的?当时在位的黄帝是谁? (2)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著作? (3)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史实说明这段话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回答问题: (1) 上 述 内 容 出 自 哪 一 作 品 ? 作 者 是 谁 ? 他 生 活 在 什 么 时

8、 期 的 哪 个 国 家 ? (2) 他创作的新体诗歌被后人称为什么? (3)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 他与什么节日有关?人们用什么样习俗纪念他? (5)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12材料一:汉兴,接秦之,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 材料二: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量吏 禄,度宦用,以赋于民。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 , ,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1)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个历史朝代的状况? (2)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思想? (3)料二、三中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什么政策

9、? (4)为实施这一政策有何措施?效果如何?(5) 汉初重视农业对今天有何启示? 13 “伐无道,诛暴泰”史记P4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何时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 (2)秦朝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3)秦朝因为暴政而亡对今天有何启示? 1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 )这句是谁说的? (2)“ 壮心“ 在这里指什么? (3)作者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的作为? (4)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 (5)你能说出与曹操有关的两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6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7)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曹操在两次

10、 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15 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还看今朝。”- 毛泽东(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 (2) “秦皇” 、 “ 汉武”在经济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3) “秦皇” 、 “ 汉武”在对待儒学态度上有什么不同?1. 我们在中国古代史上已学过三次比较重要的改革,指出这三次改革的名称和结果,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共同原因。答: (1)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奠定了齐桓公称霸的基础。( 2)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上述三次改革结果都取得了成功。共同原因

11、: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2孔子的贡献有哪些?(抄在第43 页)(1)思想上:创立儒家学说,强调“仁”。 (2)教育上: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有益的教学经验和学习方法。 (3)文化上: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 。他的言行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3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答:(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 (2)水利灌溉农业的发展,如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3)各国通过变法,如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提高。4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以及历史影响是什么?(抄在第43 页)答:特点

12、:(1)春秋时期的争夺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2)战国兼并战争,往往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更加残酷。影响: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5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共同的目的是什么?(1)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排斥其它各家思想。共同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抄在第50

13、页)(1)政治:创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3)思想文化:焚书坑儒。 (4)军事:北伐匈奴,修建长城和灵渠。7 ( 1)汉匈之间的战与和分别给两族人民带来了什么影响? (抄在第 70 页)答:战给匈奴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民族也出现分裂,部分人西迁。同时,也给汉朝带来经济萧条,国库空虚,人民生活困顿的局面,西汉国势也逐渐衰退。和带来了边塞兴旺发展的和平景象。(2)你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民族关系? (抄在第70 页)答: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应该和为贵。民族之间友好相处,互通有无,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互相攻伐,战争连绵,只会给民族带来灾难。但从西汉

14、当时的实际看,西汉初年的“和亲”并没有带来汉匈民族的和平相处,因此,有时,必要的战争也是和平的前提。8 (抄在第94 页)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胜利的原因(1)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 2)曹操在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3)曹操能谋善断,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 4)袁绍为人傲慢,听不进部下意见。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主观方面:(1)曹军来自北方, 不习水战。(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3)孙刘联军采取正确的战术。客观方面: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启示胜不骄、败不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重视人才。89 页动脑筋答案: 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

15、,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谋反, 破坏统一。90 页活动与探究2 答案:秦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秦始皇死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天下大乱,秦朝已无力继续建造未完工的地下军阵,因此出现了这一情况。1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 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所说的是什么事件?“焚书坑儒”。 这件事是秦始皇接受了谁的建议?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哪些书不烧?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件事? 2. 材料一: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 材料二:秦代修筑长城开始

16、于公元前214年,由大将蒙恬主持。整个工程是在原来 赵、秦、燕旧长城基础上修缮增筑而成。据估计,当时全国有2000万人口,秦始皇征 调青壮年男子三十万, , 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15% 。当时全国 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 (1)材料一说明了长城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后人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秦始皇功大于过,有人说秦始皇 过大于功。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3 “伐无道,诛暴泰”史记P4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何时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 (2)秦朝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3)秦朝因为暴政而亡对今天有何启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这是谁提出的建议?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当时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