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508134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16.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治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康复治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康复治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康复治疗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康复治疗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治疗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治疗技术(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是使患者的功能损害最大可能减小和使其功能可能恢复或建立其最适合的代偿、替代途径的各种方法。 核心:促进患者功能最大可能恢复,达到重返社会的最终目的。,康复治疗技术,第一节 物理疗法 第二节 作业治疗 第三节 言语治疗 第四节 心理治疗 第五节 传统康复疗法 第六节 康复医学工程,第一节 物理疗法 (Physical Therapy, PT),是利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力、声、光、电、磁、水等)作用机体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 包括运动疗法和其他物理因子疗法。,一、运动疗法,定义 是运动在医学中的应用,是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利用力

2、学原理,通过借助治疗器械、手法操作、自身参与,以改善局部或者全身功能为目的的治疗方法。主动躯体活动训练被动躯体活动训练,运动疗法的地位,是康复医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其基本原则:针对性,渐进性,持久性,综合性和安全性。,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改善运动组织(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 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 改善关节活动度; 放松肌肉; 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止痛。,常见运动治疗方法,关节活动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软组织牵拉技术,按摩、牵引、手法治疗,医疗体操,步态训练,平衡训练,肌力训练技术,神经生理治疗技术,(一)肌力 (

3、strength exercise),1,1.概述,肌力:指针对维持和发展肌肉功能的。 意义:防止废用性肌萎缩,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力恢复,调整腹肌和背肌肌力的平衡,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以及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肌力的基本原则,阻力原则 超常负荷原则 训练次数易多、不易少的原则 训练至疲劳但不过度疲劳的原则,1)根据肌肉收缩方式,1,1,2,3,等长,等张,等速,2.方法,等长(isometric exercise),优点:不产生关节运动,常用于关节术后早期锻炼,也可在关节内损伤、积液时应用。缺点:肌力训练有角度特异性,可采用多点等长肌力训练克服。,等长(isometric exercise)

4、,基本方法 短暂等长的方法:等长收缩持续10秒后休息10秒,重复10次收缩为一组,每次训练做10组。多点等长肌力训练(multi-angle isometric exercise, MIE) 每隔2030度(为增加关节活动全范围内的肌力),等张(isotonic exercise),优点:动态肌力,比较符合大多数日常活动的肌肉运动方式。 缺点:采用恒定的阻力。渐进性抗阻训练负荷量逐渐增加 大负荷、少重复,等速(isokinetic exercise),优点:运动中速度恒定,用力越大阻力越大,用力越小阻力越小,运动的角速度始终保持不变。使肌肉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又保证了安全性。高强度训练可增强肌

5、力,低强度训练可增强耐力。缺点:器械昂贵,操作比较费时。,2)按运动时用力方式和程度,被动:适用于肌力01级患者 助力:适用于肌力2级患者 主动:适用于肌力3级患者 抗阻:适用于肌力3级或以上患者,3.肌力的注意事项,(1)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训练前使患者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2)处理好负荷量与运动持续时间的关系; (3)控制肌力后间隙期的时间长短; (4)注意在无痛或轻度疼痛范围内进行训练; (5)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禁忌过分用力,注意心血管反应; (6)患者运动速度减慢,主诉疲劳时应停止训练。,肌力护理要点,应从助力、主动、抗阻逐步进行;肌力后应观察病人全身心血管反应以及局部有否不适。,

6、(二)关节活动度 (ROM exercise),1,关节活动度(ROM exercise),被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肌肉无随意收缩、在外力作用下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主动关节活动度(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由肌肉随意收缩产生的关节活动范围。,1.概述,2.ROM的方法(1),关节被动 不引起病情加剧和不引起不能耐受的疼痛,1)关节松动术,定义 是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度的手法在关节的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目的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1)关节松动术,适应证 任何因力学因素引起的

7、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和痉挛 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功能性关节制动 禁忌证 关节活动过度 关节肿胀 关节炎症 恶性疾病 骨折未愈,2)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 将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固定 在远端肢体上按需要作重力牵引 原则 重量 疼痛耐受(轻度疼痛感) 时间 持续 1020min, 12/d 加热牵引37度45度,2)关节功能牵引,目的 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 降低肌张力; 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 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3)持续被动运动 (CPM),是利用适用于具体关节的专用器械使关节进行长时间持续的缓慢

8、被动运动。 促进关节软骨、韧带和肌腱的修复; 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消除肿胀、疼痛; 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关节被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 关节挛缩僵硬的伤病;肢体瘫痪等。禁忌证 心血管患者不稳定期;深静脉血栓;关节旁的异位骨化等。,ROM的方法(2),关节助力 徒手 健肢 简单器械 棍棒 悬吊法,ROM方法(3),关节主动 用力程度 紧张或轻度疼痛感为度 1020次,23/d 适于恢复期,ROM注意事项,(1)关节术后或炎症早期,以持续被动运动为首选。 (2)进行关节被动运动时,根据患者疼痛感觉来控制用力程度,避免粗暴方法。 (3)关节挛缩或粘连较重时,需应用关节松动手法,功能牵引法或加热

9、牵引法。,ROM护理要点,熟悉每一种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宣教:实施关节松动技术及牵引之前 帮助患者作好治疗部位的准备 活动前后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 运动出现疼痛时,酌情调整运动范围,并做好记录,改进训练方法,附:肩关节ROM训练,爬肩梯,肩关节ROM训练,棍棒,肩关节ROM训练,滑车,肘关节ROM和肌力训练,ROM 屈曲 伸展 旋前 旋后 扭螺丝 前倾双手推墙屈伸 轮椅扶手支撑作肘屈伸 手持哑铃作肘屈伸和前臂旋转,脊柱肌力训练,背肌 挺胸桥俯卧抬上身燕式,膝关节ROM训练,坐位伤膝下放一圆筒或卷筒纸,膝伸直停10s放下 坐床边,健小腿置患小腿上下压 站位患足踩凳上,上身前屈,(三)耐力及运动处

10、方,1.概述,耐力是指肌肉持续运动的能力,在康复医学中耐力包括肌肉耐力和全身耐力。 全身耐力主要以有氧代谢途径来提供能量,故称为有氧运动。,2.运动处方 (exercise prescription),10,运动处方 (exercise prescription),1,运动处方的四要素,类型(type, T) 耐力性运动:有氧代谢性运动 力量型运动频度(frequency, F) 37次/w,改善后23次/w维持,运动处方的四要素,强度(intensity, I):最关键 常用运动强度指标 最大摄氧量(VO2max) 代谢当量(MET)作业时的代谢量/安静时的代谢量 1MET3.5ml摄氧量(

11、VO2/kg*min)或6.28kJ(1.5kcal)/min HR180(170)年龄(岁) 18060y 17060y,有心血管疾病 主观运动强度(RPE),运动处方的四要素,持续时间(duration, D) 每次锻炼总时间的确定 1560min 时间的分配 热身期(warm-up):58min 伸展性、柔韧体操性、轻度大肌群活动 锻炼期(training) :153045min 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 THR) 冷却期(cool-down):58min HR100次/min,3.耐力方法之步行,步行是简便易行而有效的有氧运动方法。适用于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冠心病

12、、高血压、肺气肿、神经衰弱等),步行的条件,步行是由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共同作用,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和精确控制下进行的运动,要保证步态正常,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肌力:单侧下肢必须能够支撑体重的3/4以上;或者双下肢的伸肌(主要是指股四头肌、臀大肌等)应达3级以上。 2.平衡能力3.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4.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5.中枢控制,步行能力训练,1.平行杠内训练 2.助行器步行训练 3.腋拐步行训练 4.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 5.驱动轮椅训练(平行杠内步行平行杠内持杖步行杠外持杖步行弃杖步行应用性步行),步行训练护理要点,提供必要保护,以免跌倒掌握训练时机凡病人能完成的动作,

13、应鼓励患者自己完成,不要辅助过多,(四)平衡和协调功能训练,4,影响平衡的因素:,感觉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 运动控制系统-牵张反射-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重心 -经过人体重心所作的垂线,必须落在支撑面之上才有可能保持平衡 支撑面 -人坐位时与接触物之间的面积或站立时两足之间的面积为支撑面积 人体应付姿势变化的对策-踝对策 -髋对策 -迈步对策,1.平衡,平衡原则,循序渐进-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从睁眼到闭眼-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综合训练 安全原则,平衡方法,静态平衡-在安静坐或立位状态下能以单侧

14、及双侧负重而平衡。 动态平衡-自动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他动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动作中平衡,平衡方法,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肘膝跪位 双膝跪位和半跪位,坐位站立位,平衡护理要点,放松、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训练必须由易到难,注意保护,并逐步减少保护 训练时所取的体位应由最稳定的体位,逐渐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 身体的重心由低到高 由睁眼训练过渡到闭眼平衡训练,2.协调,3,协调,以发展神经肌肉协调能力为目的的。 常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

15、。 利用残余部分的感觉系统及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管理随意运动。 关键在于集中注意力,进行反复正确的。,协调性训练方法,训练顺序: 先易后难; 先卧位、坐位再立位; 先单个肢体、一侧肢体、再双侧肢体同时运动; 先做双侧对称性运动,再做不对称性运动; 先缓慢,后快速; 先睁眼做,再闭眼做。 训练内容: 上肢:重点训练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与反应的速度。 下肢:重点训练正确的步态。,协调性训练护理要点,指导患者利用一些生活动作来辅助强化协调动作操练时切忌过分用力,以避免兴奋扩散,(五)易化技术 (facilitation techniques),9,易化技术,【定义】:根据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的规律,

16、应用促进或抑制方法改善脑病损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系列康复技术。又称神经生理学疗法。 适用于偏瘫、脑瘫及神经精神发育迟缓者等。 常用的易化技术有: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Rood技术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等。,二、物理因子疗法,物理疗法优势-没有化学药品所常有的各种副作用-不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基本分类-电疗法:直流电及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低频、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静电疗法等-光疗法: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超声波疗法:常规超声疗法、高强聚焦超声疗法、超声电疗-磁疗法-水疗法-石蜡疗法-生物反馈疗法,1.电疗法 (1)直流电及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