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07947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5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一单元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一单元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一单元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考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科技成就 【单元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 百家争鸣 ” 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复习中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知识结构体系, 二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并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第 1 课 孔子与老子探究一:孔子及其思想主张(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时期的思

2、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他的思想核心:“礼”和“仁” 。主要内容是“”和“” 。(二) 、下面通过读孔子的论语及相关材料来了解他的思想主张1、 论语之仁(政治思想)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曾子曰: “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曰: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含义:(2)途径:(3)治国:子曰: “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对曰: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子曰: “ 必也正名乎。” “ 名

3、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追求的 “ 礼” 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实现“ 礼” ?2、 论语之鬼神观(哲学思想)子曰: “ 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 “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态度:3、万世师表(教育思想)孔子 30 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学生而言,有“ 闻一知十 ” 的高材生颜渊,也有“ 难与言 ” 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渊“ 穷居陋巷 ” ,曾参 “ 提襟肘见 ” 。所以,当时就有人说“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4、” 。 中国教育史讲稿教育原则上, 主张 “” 。 教育方法上, 主张 “” 。学习方法上,主张把与结合起来,鼓励学2 生,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当仁不让于师” 。(三) 1、孔子“仁” “礼”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和的使用, 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私田开垦增多,日益瓦解。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制遭到破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就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2、孔子思想的影响:当 时, 后 来 经 过形 成 完 整的,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 _。 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在世界文化

5、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尊崇为_ _, 受到后人景仰。【知识拓展】 1、 “仁”和“礼”的关系: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首先,孔子仁爱观的直接目的是想通过对上下尊卑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调节,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差别,挽救“礼崩乐坏”的社会政治秩序。其次,“礼”是贯彻实施“仁”的手段和保障。2、孔子的政治主张有何现实意义: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理论,对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 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民主法制是近代社会的政治文明,这一点与孔子“礼”的观念有相通之处。孔子“德治”思想是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孔子“德治”思想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教育为先、利民富民、取信于民、举贤用

6、贤、身正令行的主张以及反对暴政、反对苛政的思想。孔子的“德治”就是主张通过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和认识水平,实行自律化的管理,以达到社会的治理。“德治”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探究二:老聃与道德经(一)、 老聃 :春秋时期国人 , 重要的思想家, 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思想通过 一书流传下来。 此书又称 ,总计约 5000 字,是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2、老子的学说(1)道 : “ _ _”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提出“ _ _,_ ”的思想,剔除了“”的绝对权威。(2)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_ _的两面 , 可以转化。(3) 政治思想 : 从“” 的思想出发, 倡导

7、政治上, 以。3、地位(1)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_ _的哲学家 . (2) 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对中国文化, 包括 _ _、 _ _以及中国人的_ _、_ _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 2 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结构】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代表利益思想主张儒家孟子新兴地主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墨家墨子小生产者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道家庄子没落奴隶主贵族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服从自然3 法家韩非子地主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兵家孙膑地主重视战争规律利用和创造形势重视人的作用【知识拓展】1 、诸子百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

8、经济) :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大变革时代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为各阶级、各学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一个平台。、政治原因: “士”阶层的活跃;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网罗人才,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教育方面:私学兴起使教育逐渐普及和平民化。2、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治国理念“仁” , “为政以德” “仁政”礼法并施民本思想“仁者爱人”“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历史观“克己复礼”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伦理观性相近性

9、善论性恶论【知识巩固】1、在 2006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 一介布衣,言有 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A 法家B 道家C 儒家D 佛教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3、某同学要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他可以引用的名言是( )A 己所

10、不欲,勿施于人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诸子百家思想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仍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试从儒墨道法四家学派 核心思想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第 3 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自主预习】 以下文段中有若干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学说,他的学4 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

11、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善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君权神授”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知识结构】一. 黄老之学1 含义 : (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 同时兼采阴阳, 儒, 墨, 名. 法各家学说)“黄“: 皇帝的学说 “老“: 老子的学说(强调“ 无为而无不为 “, “积极无为 “ )2 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原因: 西汉初经济残破, 百废待兴 . 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 实行无为而治. 3 实施黄老之学的作用: 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汉初的无为为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基础

12、. 二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1 汉代新儒学 含义 : 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础, 融合阴阳家 , 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形成的新思想体系 基础 : “ 天人感应 “学说2 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 黄老之学的 “无为 “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如 : 七国之乱) 黄老之学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而儒学经过自我调整,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 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 推行有为的政策. 3 新儒学及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作用: 巩固国家统一,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限制君权 , 有利于君主实行仁政 兴办学校 , 有利于教育发展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合作探究】1、

13、“萧规曹随”这一历史典故反映了汉初怎样的政治思想? 曹参做法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失火,董仲舒认为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许多重臣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知识巩固】1、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黄老之学的“ 无为思想 ”2、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A、其 “ 仁政 ” 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3

14、、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主要是:()5 A、人定胜天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D、仁政思想4、汉武帝的 “ 独尊儒术 ” 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C、性善论D、大一统思想第 4 课 宋明理学【知识结构】【知识拓展】问题 1 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宋明时期,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形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的思想体系。其“新” 主要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使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新的儒学体系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

15、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问题 2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对 理 的 解释“理”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把 握 理 的途径“格物致知”“发明本心”同对 理 的 认识都继承了孔孟“仁” 、 “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本质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作用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6 内在联系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问题 3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及其态度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16、,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1)可取的一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 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2)不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2.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知识巩固】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