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荣新课程培训落实新课程理念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3506155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祖荣新课程培训落实新课程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林祖荣新课程培训落实新课程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林祖荣新课程培训落实新课程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林祖荣新课程培训落实新课程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林祖荣新课程培训落实新课程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祖荣新课程培训落实新课程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祖荣新课程培训落实新课程理念(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新课程理念 提升学生对高考的适应能力,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祖荣,新课程的理念与高考的矛盾与统一,基于落实课程理念与提高高考适应能力的教学,一、新课程的理念与高考的矛盾与统一,高考复习,高考(应试),生物课程实施,落实课程理念,目标不同,(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选修模块2事实上已被废弃,2、选修模块、专题中的课题的自主选择成了被选择,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实验操作等能力与技能难以通过高考得到评价其教育功能被严重削弱,面对高考,课程目标实施遇到的囧境:,课程实施与高考的目标、任务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两者之间

2、必然存在矛盾。课程实施应该有其本身的一套评价体系,其评价的任务本不该由高考来担当,在现实的国情下,高考的评价功能被扩大化了,这也就凸现了课程实施与高考间的矛盾。只要高考不从高中教育中剥离出去,只要社会及相关部门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不发生转变,高考与课程目标间的矛盾就不可能得到解决。,2高考要求与课程目标的统一性,考纲明确指出了,“生物学科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考纲在能力要求中,从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四个方面对高考的能力要求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些能力要求与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间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考纲在实验与探究能力(2)中,提出要“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与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这体现了高考对科学素养的考查要求,与课程理念与目标保持一致。,在获取信息能力(2)中,提出要“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综合运用能力中提出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

4、生物学问题。”,试题在共性的考查基础上体现个体的选择性。,试题在全面考查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实验探究能力与方法的考查。,试题关注现实、社会及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试题以现实的、社会的以及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为背景,结合考查考生所学相关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也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一些要求,如:,二、基于落实课程理念与提高高考适应能力的教学,基本背景介绍课程开设,基本背景介绍,师资与学生情况,教学设备,教材版本:人教版、浙科版,1、要有新课与复习课统筹安排的全局观,例1:实验的统筹安排,绪论: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 假说演绎,明确基本的方法与程序,渗透落实

5、: 在各册教材中分解实验与探究的各个环节,实验与探究 科学史,深化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认识与应用,例:酶的实验中侧重强化变量的认识与操纵,变量:类型及操纵 对照:类型及作用,例: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复习课: 总结归纳与解题训练,实验各环节的总结归纳 解题训练,提高应试方法与技能,变量的确定 实验的原理 假设与结果预期 步骤设计(单一变量、对照) 数据处理、结论等,2、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落实科学素养的训练,例:遗传与变异(新课),单元设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减数分裂与配子的形成过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

6、变异,例:遗传与变异(复习课),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性染色体的遗传与性别的决定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伴性遗传 细胞质(线粒体)中基因的遗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XYY XXY XXX XbXbY 染色体结构变异 易位 缺失 ,遗传中的非典型现象 遗传中的杂交实验与探究 遗传与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遗传变异与人类的疾病和健康,章节设计,例:光合作用(新课4课时),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相关实验 原料 产物 条件 场所 物质的来龙去脉,实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7、,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光合作用过程中各元素的来龙去脉,暗反应研究中的思路、方法与技术,例:光合作用(复习课),实验设计: 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环境因素及这些因素改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生物的光合作用适应(景天酸代谢途径与C4途径),光合作用的过程,3、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或陈述性、程序性与策略性知识) 不同的教学对象,如实验班、普通班 不同的教学设备与条件,如农村中学与城市学校 教学自身的差异。如新教师与老教师,例1: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知识: 什么是基因、其上位与下位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怎么变?这些变化分别将来

8、带来什么影响? 何时变? 为什么会变? 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 基因突变有什么应用?,新课教学的策略选择,方法一: 从基因突变的实例入手,归纳基因突变的概念,方法二: 从基因突变的概念分析入手,推演相关的知识,方法三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整理相关知识,概念应用,复习课的策略选择,例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放开让学生确定课题,讨论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开放选定方案并确定课题,限定具体课题与方案进行操作 设定课题,讨论方案并进行实验 设定课题,根据给定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设计课题,讨论方案,不作实验操作 ,4、适当延伸知识,拓展信息处理的渠道,DNA反向平行的两条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例1:D

9、NA的结构与复制,反向平行,复制方式,PCR,起动子、终止子 内含子与外显子 转录过程中mRNA 的修饰,例2:基因的结构及表达,基因工程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组文库 cDNA文库 化学方法直接合成,5、拓展学生的视野,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于科技发展,例:细胞的癌变,新课:学生查找资料,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复习课:构成结构网络,预防措施,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诱变因子,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激活,癌基因,癌细胞,诊断:基因诊断 治疗:基因疗法,成分、形态、结构 改变,癌的扩散与转移,无限增殖,适应,动物细胞工程,应用,诊断:成分、结构、病理 治疗:化疗、放疗,解释,猩红王蛇的拟态能减少被

10、捕食者袭击的机会吗?,遗传与变异,(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 (3)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孟德尔定律的理论要点:,1900年:荷兰德弗里斯德国柯仑斯奥地利丘歇马克 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验证了孟德尔定律的理论 问题: 1、基因是什么?2、基因在哪里?,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一、染色体,人类染色体,人类染色体,果蝇,结论; 1、同种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相对稳定; 2、体细胞

11、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同源染色体 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的,探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二次 染色体不复制,细胞分裂一次,复制分裂再分裂 分裂复制再分裂 ,各时期图按自己的设想摆放,结论:符合观察实际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间期,前期(联会),前期(四分体),中期,后期,前期,中期,后期,三、精、卵细胞的产生与受精作用,1、精子的形成(睾丸:曲细精管),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中),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睾丸,卵巢,初级、次级精母细胞胞质均等分裂,初级、次级卵母细胞胞质不均等分裂,4个,1个,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染色

12、体数目减半,3、受精作用,4、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受精作用结合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使子代具有双亲的遗传性; 亲代染色体数(2N)=子代染色体数(2N),第五节 光合作用,三、光合作用的过程,Figure 1-4,Figure 1-1 Primary reaction,卡尔文和他的实验装置,双向层析法,卡尔文循环示意图,类囊体(基粒),叶绿体基质,光,不需要光,多种酶,光能ATP、NADPH,ATP、NADPH 有机物,H2OO2+H+,CO2 有机物,光反应为暗应提供了能量(ATP、NADPH)与还原剂(NADPH),第2节 质膜,资料1:1895年科学家欧文顿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的通透性。

13、他选取了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结果发现:凡是可以溶解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物质则难以通过。根据这一结果,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然后用蛋白酶处理。结果发现:细胞膜被破坏。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资料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资料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的模型: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

14、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1970年),红色的荧光物质标记,绿色的荧光物质标记,细胞融合,37oc,40min,杂交细胞,人细胞,小鼠细胞,冰冻蚀刻显示的质膜断裂面示意图,“流动镶嵌模型”,A,(白色),(白色),(红色),B,AaBb,U,9A-B- 3A-bb 3aaB- 1aabb,9:7,9:7,专题:杂交实验中的探究,探究什么?,是否遵循孟德尔定律? 基因的位置(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细胞质等)? 基因的显隐性? 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变异的类型?(环境引起还是可遗传的变异) 是否存在致死效应? ,用什么方法探究?,自交 测交 正交与反交 杂交 ,一、判断是否遵循孟德尔定律?,方法1: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条件) 方法2:根据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与比例(例:植物花粉鉴定) 方法3:自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 方法4: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 方法5:杂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与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n),谢谢!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