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世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04777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5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淑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张淑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张淑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张淑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张淑世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淑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淑世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六( 5)班张淑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高的认识。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 (长 10 cm, 宽 5 cm) ,小棒(可用筷子代替) ,备用剪刀若干。学生:每

2、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教师: (出示长方体的模型) ,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学生 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 个面,12 条棱和 8 个顶点。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学生 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剪、比、量。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设计意图】 用长方体、 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3、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

4、师借用。(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 18 页例 1 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学习, 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2小组汇报:(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 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 个面组成。 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 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

5、 (板书: 2 个底面, 1 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4)圆柱的高。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引导:哪段距离表示

6、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 深” ,一个1 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

7、的高还可以说是“ 厚” ,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 “ 长” 。【设计意图】 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5)小结圆柱特征。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三)练习巩固1教材 P18 做一做第 1 题。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教材 P20 练习三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 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 学的知识。(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 ,宽

8、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 ,高为 10 cm 的一个圆柱)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 厘米,宽是 30厘米 ,快速旋转, 会形成一个

9、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4考考你:教材 P18做一做第 2 题。【设计意图】 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开始,采用游戏导入,当学生从袋中摸出比较陌生的物体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个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并不是流于形式。因为学生在触摸中初步感受了圆柱的特征,因而能准确地把它与学过的立体图形区别开。第二,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很好地利用了教材,并且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几个活动连接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整体。反思了本节课,我有了一点教学重建的设想:对于“圆柱的高”的教学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的处理应再深入一些。上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一下手中圆柱的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它的高有无数条,而且知道测量外侧的高比较方便,同时也为后面布置的实践作业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