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心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04372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时期的心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春秋时期的心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春秋时期的心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春秋时期的心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春秋时期的心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时期的心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时期的心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时期的心战心战,贯穿了中国古代整个战争史。从誓师到檄书,从战争动员到战争谋略,从选将、练兵到爱卒、治气,都在心战的范畴之中。春秋时期共发生战争395 次,战争的频率和规模都空前地大。在历次战争中,处处都显示着心战的重要作用。春秋时期的战争,就战法而言,有正面会战,城池攻守战,要塞争夺战,伏击包围战,奇袭突击战,迂回奔袭战,诱敌聚歼战,等等。就战争智谋而言,在军事与政治结合,军事与外交结合,联合与国,自军“治气”,用间离敌等非血刃争夺越来越多,“心战”范畴呼之欲出。春秋时期的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崇仁尚礼”向“变诈之兵”的转变,经历了从幼稚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这应该看做是对心战的一次解放。春

2、秋时期的战争“主旋律”是争霸。前期有两位重要人物,一个是郑庄公,一个是齐桓公。郑庄公在春秋争霸战争中运用战争谋略和实施心战是具有开创性的,那就是远交近攻、联合与国,选择敌手时先弱后强,各个击破。他善于巧妙利用自己身兼周王室卿士的特殊地位在战争中取得主动,灵活运用战术,出奇制胜。齐桓公史称“正而不谲”,擅长战略心战,也在战术心战中吃过大亏。公元前684 年,齐桓公欲报一年前与鲁庄公的宿怨,鲁庄公也为“乾时之战”失败而愤恨不已,两国都全力准备决战。鲁国人士曹刿,入见鲁庄公,献上攻心计,即待齐军击过三鼓,三次出军,军力已疲惫时才出击。齐鲁两军大战于长勺,齐军果然大败。战后,众人问及取胜的原因,曹刿回

3、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待齐军“竭”而攻之,无不胜。此前,兵家多用“先人有夺人之心”,忽略“后人有待其衰”的效应。借长勺之战,对“作气”不仅重视“夺先”效应,对“待衰”效应有了新的认识。齐桓公虽在长勺之战中失败,但他运用战略心战非常纯熟。其一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在道义上占据优势,二是运用军事威慑手段,进行有限制战争;三是善于把握军事行动先机,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效益,遇有大的军事行动必先会诸侯,组织联军,然后出师,把伐谋、伐交放在首位;四是实行避实就虚的作战指导,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夺取战场主动权。公元前651 年,齐桓公以诸侯长的名义召集“葵丘之会”,订立五条盟约:即诛不考,

4、尊贤育才,敬老慈幼,士无世官,无遏籴。并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这使齐桓公享有很高的政治声誉。这是他战场取胜的威望积累,也是他此后进行战争的心战资源。春秋中期,晋景公是一位精通心战的君主。晋文公以后,晋国失去霸主地位,其后的晋景公图谋复兴,把目光放在了东方大国齐国身上。但是,齐国这个昔日霸主仍拥有相当的实力,不会轻易屈己事人,需要军事打击和外交争取才能使其就范。于是,几年后晋齐间的“鞍之战”就成为晋景公驱齐入彀的心战圈套。先是晋景公会同自己的同盟国鲁、卫、曹军一道伐齐。齐闻晋联军来攻,即向东撤军。晋联军紧追不舍,双方在靡笄山下对峙。晋联军破晓发起进攻,齐顷公自恃兵强马壮,高

5、傲地对部下扬言:待我打败晋军再吃早饭。不等战马披甲就骑马向前冲。及待两军交锋,车载战鼓的晋军统帅 郤克背部中箭,他以“师之耳目,在我旗鼓”的奋勇精神,激励战车驭手勇猛向前,自己带伤擂鼓。晋军士气大振,一路追击齐军直至临淄城下。无奈,齐顷公派上卿出城与晋讲和。双方讨价还价,晋景公以“联齐”为目的,遂排除晋将郤克所提的苛刻条件,双方达成协议:齐顷公赴晋国朝见,承认晋的霸主地位,鲁国归还在战争中夺取的齐国汶阳田,双方体面议和。晋景公在“鞍之战”中的心战手法为:一切置于“打”是为了“拉”的目的,以达到“联齐抗楚”的战略目标;晋在和平手段用尽后才大举征伐,而且是在以帮助鲁、卫抗齐侵扰的名义下出兵,师出有

6、名;利用齐国侮辱使臣的狂妄和军事上的骄横,激发晋军斗志,又能有控制地利用这种报复心态,达到国家战略目标即行收手。晋景公之后的厉公是一位“功烈多,服者众”的诸侯。公元前578 年,晋派大夫吕相赴秦,历数秦国约狄攻晋,秦君一再背信弃义行为,宣布与秦绝交,为随后的“麻隧之战”作了国内的战争动员,也争得了多国的舆论同情。然后,晋厉公亲率上军、中军、下军、新军,联合鲁、齐、宋、卫、郑、曹、朱、滕等八国联军伐秦。由于远途用兵,联军资费甚高,要求速战速决,晋联军直趋秦境麻隧,逼秦军背泾水而阵,进退失据。在晋联军猛烈攻击下,泾河以东秦兵悉数被歼,秦将被俘,秦军精锐丧失殆尽。晋厉公“麻隧之战”的主要心战手段,是

7、晋国很好地设计和利用了与秦国绝交的事件。晋厉公在随后的晋楚“鄢陵之战”中,是在心战雄才,成为春秋中期先后与秦楚对峙的心战大家。公元前575年,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楚共王在晋叛臣陪同下登上可供瞭望的巢车,观察晋军动静。然而,楚军并未因此判明晋军意图。晋厉公也有投奔晋国的楚旧臣陪同,登上高台观察楚军阵列。楚旧臣熟知楚军情况,告知楚军精兵皆在中军,先攻其左右,三军必大败。晋厉公采纳这一建议,欲弃楚军精锐于不顾,先破两翼,而后围歼中军。晋军遂在营内另辟通道,迅速出营,绕过前营泥泞,从两侧向楚军发起攻击。晋将射伤楚共王眼睛,迫使楚中军后退,幸有楚军善射者养由基射杀晋将楚共王才得脱险。共王负伤的消息传遍楚

8、军,人心浮动,晋军趁势猛攻两翼,楚军被逼退于不便运动的狭地,阵势大乱,纷纷向颍水南岸败退。双方从中午打到太阳落山,楚军损失很大,公子茂被俘,共王鸣金收兵。楚军趁夜脱离战场,撤到瑕地。路上主帅子反引咎自杀。次日,晋军占领楚营,休整三日后凯旋,“鄢陵之战”以晋胜告终。晋军“鄢陵之战”得胜的心战因素为:虽然良好的地利条件为楚军占有,晋军被挤于泥沼一侧,但晋厉公能集思广益,化害为利,泥沼反而成了麻痹楚军的一个心战资源,实战时又成为陷敌之地;晋军以击溃两翼,动摇中军的信心,使楚军不便展开;交战中射伤楚共王眼睛对两军士气影响颇大;在两军战亦难、退亦难的情势下,晋军放言“再战”,示之以勇,迫使楚共王趁夜退兵

9、。春秋晚期,战争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当时的战争指导者纷纷摆脱“军礼”束缚,不羞于“诡诈”,于是心战之门为之洞开。齐灵公之时,授受周灵王所赐的霸主头衔,与楚修好,策动卫国伐曹,联合邾国攻鲁,打乱中原均势,搅得四邻不安。晋军以齐“弃好背盟,陵虐神主”为由,率晋、鲁、宋、卫、郑、曹、莒、邾、滕、杞、小邾等12 国伐齐,于公元前555 年晋齐“平阴之战”爆发。两军在平阴对阵,晋军得知齐军“倾国出战”,国都空虚,于是派军沿鲁莒国境迂回奔袭临淄,两路大军直抵临淄城下,火烧四门,齐灵公逃出京城。后因楚国伐郑,联军才撤军西还。晋联军平阴之战的心战为:以“救盟伐叛”为名攻齐,占据主动,得到12 盟国支持;在正面

10、作战的同时,用兵一部迂回袭击齐都,并选择齐军两线难顾时故意泻出迂回之兵,使齐灵公既无心正面作战,又难顾临淄,结果两线皆失;联军采用速战速决、深远追击、聚歼作战的方法,对齐军造成极大威慑,也使齐国国力长期难以恢复。春秋最后几十年,心战的智慧之光在吴越闪耀,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扮演了这场心战拉锯的主角。先是吴越“槜李之战”吴王阖闾战死,新主吴王夫差不忘杀祖之仇,经过三年准备,在“夫椒之战”中报了杀祖之仇,围越王勾践于会稽山上。吴在“夫椒之战”的心战之谋为:一、吴王夫差利用报仇雪耻之志动员民众,展开了一场举国战争动员,达到了举国上下“师众同心”、“民唯恐为后”的备战状态。这是吴国取胜之本。二、越过作为

11、来犯者进入吴境,吴国上下处于反抗外侮状态,这也是一种战争动员。三、吴军夜出奇军,举火攻击,陷越军于混乱之中,趁势取胜。越军大败后,越王大臣范蠡献策“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为之市”,勾践采纳了范蠡的这一韬晦之计。被作为吴王奴仆的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利用吴王夫差率兵北赴黄池与晋国争夺盟主的机会,发精兵五万,袭击吴都,俘获吴太子和留守将军,一举攻占吴都姑苏,焚毁姑苏台。及在黄池争得盟主地位的吴王夫差得知国都陷落、太子被杀、守国之兵全军覆没时,连夜举兵强夺盟主之位,率大军迅即回救。吴王夫差知自己无力与越决战,只得派伯嚭携重礼请求与越王勾践议和。越王勾践见吴王

12、夫差兵力无损,难以灭亡,答应议和,撤出吴境,班师回国。后来,越王勾践见吴又败于楚,国内又发饥荒,决定大举攻吴。两军在笠泽水列阵,吴王夫差中越军“示形诱敌”之计,三战三北,吴王夫差求和。越王勾践说:“昔天以越授吴,而吴不受。今天以吴赐越,孤敢不听天之命,而听君令乎?”吴王夫差自刎,吴亡。越灭吴之战的心战为:一、越王勾践自身耕作,卧薪尝胆,奖励生育,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为报夫椒之战屈辱,十二年不辍,这是一种全民复仇气概的构筑。二、修复吴军攻越时破坏的城墙,筑城只修三面,虚西北一段不筑,以示忠吴,麻痹吴国,隐蔽意图。三、实施“结齐、远楚、附晋、厚吴”的伐交方针,使吴国更加傲慢,四面出击,为“越

13、乘其弊”创造条件。四、采用大夫文种的“七术”,促使吴王夫差穷奢极欲,自行衰败。五、越王勾践亲贺吴王夫差出师征伐,并助兵三千,讨得“吴人皆喜”。六、利用吴王夫差提兵北上赴“黄池之会”的机会,以强势兵力突袭吴都成功。孔子高弟子贡也是春秋晚期的一位心战大家。在春秋末期的齐鲁之战、吴齐之战、吴晋争霸、吴越之战的连环作战中,都有子贡的深度介入。子贡的这种介入,政治家谓之“游说”,兵家谓之“文伐”,谋略家谓之“用间”,但子贡的行为属于心战无疑。时孔子在卫国,听说齐国大臣田常准备作乱,因惧怕高张、国夏、鲍叔牙、晏婴的反对,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的目标,打算出兵攻打鲁国。孔子召诸弟子,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是父母之

14、国,不可坐视不救,我打算向田常求情以救鲁,你们几位谁愿意去?子贡请行,孔子应允。待子贡出使,“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对齐臣田常说,“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田常的忧在国内四大家族的兵勇,攻弱鲁不如攻强吴,更容易消耗国内反对派势力,而且攻下强国更可以使自己势力膨胀。子贡之说,得到了田常的认同,攻心得逞。子贡对吴王说,“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子贡描绘的霸主梦,使齐吴大战于艾陵。子贡攻心得逞。子贡对越王勾践说:“今王诚发士卒以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悦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矣。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请北见晋君

15、,令共攻之。吴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弊,此灭吴必矣。圣人所谓屈节以求伸也。”子贡的一个“灭吴”计划,使越王怂恿吴王伐齐的攻心得逞。子贡说晋君,使“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对晋君的攻心得逞。吴在艾陵之战大败齐军,果然,吴以膨胀的称霸野心兵临晋国。黄池之战,吴军大败。越王涉江伐吴,吴王急归,与越战于五湖,三战不胜。越围宫杀吴王夫差,东面而霸。子贡的游说,把争霸的力量蓄积加以导流,经过齐吴艾陵之战、吴晋黄池之战、越吴五湖之战,自己未费一兵一卒,存鲁以尊师嘱,可谓心战大家。终春秋 284 年 395 次战争,可见兵战与心战贯穿始终,联系紧密,缺一不可。春秋时的心战,也从最初的尊崇“军礼”而趋于诡诈,方法手段也从简单的誓师、檄书等发展到骄敌、用间、制衡等高深的心战智谋,心战所发挥出的威力也越来越大。蒋克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