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三级基础知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502842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三级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人力三级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人力三级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人力三级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人力三级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三级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三级基础知识(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1,第一场考试(8:3010:00)卷册一,包括: 职业道德(125题)折算成10分。 理论知识单选60分,多选40分,共100分。 2685题为单选,其中2637为基础知识内容,共12题。 86125题为多选,其中8693为基础知识内容,共8题,2,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论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以及与失业的相关知识。 学习要求 1、掌握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掌握劳动经济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概念。 2、掌握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定义及分类,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定义及分类

2、。 3、掌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及相关分析原理。 4、掌握均衡价格的一般原理以及工资形式的分类和相关知识。 5、掌握就业总量的决定原理,熟悉失业的概念、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6、掌握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三大宏观调控政策的原理。,3,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P1) 属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的,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例1.1 080586、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 BCE

3、 )。P1(A)暂时的稀缺性 (B)绝对的属性 (C)相对的稀缺性 (D)永久的属性 (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4,二、效用最大化 P2 根据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可知: 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如果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的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非货币收益方面。,5,三、劳动力市场(P3)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

4、力市场的基本功能。,例1.2 091126、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B )P3 (A)实现劳动资源的配置 (B)解决就业量与工资 (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6,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重点) 1、含义: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例1.3 080526、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中。( B )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P3(A)观察研究方法 (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 (D)规范研究方法,7,2、特点: (1)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2)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3、步骤: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目的在于创立用以说明经济现象的理论。其步骤包括: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8,(二)规范研究方法(重点) 特点: (

6、1)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2)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例1.4 090586/0911-86、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包括( CDE )。P4(A)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 (B)结论具有客观性(C)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 (D)结论具有主观性(E)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9,通过政府制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及体制调整可以推进互惠交换的发展,以增进社会福利。互惠交换的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P45) 信息障碍。由于信息缺陷、信息偏误、信息不对称,使市场主体不能进行

7、互惠交换。 体制障碍。交换本身是互惠的,但实际存在的某种惯例、政策及体制安排,阻碍互惠交换的实现。 市场缺陷。潜在的交换是互惠的,但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涉参与的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无法进行交换。,例1.5 081186 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 ABE )。P4 A.体制障碍 B.市场缺陷 C.诚信障碍 D.经济滞后 E.信息障碍,10,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P5)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劳动力指在一定的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劳动力

8、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以总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劳参率)称为总人口劳参率;以某年龄组计算的劳参率称为年龄别劳参率,以某一性别计算的劳参率称为某性别劳参率。 具体的计算公式分别为:,11,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例1.6 07052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B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P6 (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 (B)劳动力供

9、给量 (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 (D)劳动力需求量,12,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分类 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1)供给无弹性,即Es 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 。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 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4)供给富有弹性,即 Es 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5)

10、供给缺乏弹性,即 Es 1。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 (5)需求缺乏弹性,即 Ed 1。向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15,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8)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种规律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2、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过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总

11、产量绝对减少,16,(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是生产要素为劳动投入,那么,由于增加单位劳动而给企业增加的收益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它等于劳动的过际产品乘以价格,即:MRPVMPMPP (MRP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VMP低表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P代表产品的价格)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例1.7 100526、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D)P11 (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资本投入 (D)劳动投入,17,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P11)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1、含义 劳动力市

12、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 2、性质 3、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及其主要表现,例1.8 090526、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 B )P11(A)劳动力市场关系 (B)劳动者的劳动力(C)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 (D)使用劳动力的企业,18,(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P1213) 1、均衡状态 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方法。 2、均衡分析方法分类 (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2)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 (三

13、)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19,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P13) (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人口规模 2、人口年龄结构 (1)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2)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 3、人口城乡结构 (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例1.9 070587、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BC)P13(A)就业人口总量 (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D)劳动

14、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20,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与工资决定 均衡价格的决定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二、工资形式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作为劳动要素均衡价格的工资,又称为劳动报酬。,例1.10 091127、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 B )收入分配P15 (A)要素性 (B)功能性 (C)结构性 (D)成本性,21,(二)工资形式的分类 1、基本工资 (1)工资率 (2)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有: 小时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日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标准工作日小时数; 周工资制:货币工资日工资率标准工作周日数。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其计算公式是: 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