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夏)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500611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8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夏)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夏)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夏)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夏)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夏)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夏)(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应试技巧,夏洪文 教授/博士后 2016年10月24日,2,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今天在这里主要来给大家讲到的就是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各位童鞋们一定要了解清楚这些相关的技巧,好的答题的技巧可以在考试中给大家带去一定的帮助,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的了解一下这些技巧.,4,一、选择题,一、选择题,这部分试题比较简单,在考试的过程中不应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选择题所占分数较高,是考生得分的关键,不能在这部分失分过多。,一、选择题,选择题在性质上是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

2、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择概率占1/4。给出四个选项答案,是选择题的基本形式;答案的相似性,判断稍有失误,就会出错,是这类题的突出特点。,一、选择题,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涉及的多是重要知识点或疑难问题。我们在明确了选择题内容的这种针对性后,在命题方式上,要看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是表明因果 关系的问题判断,回答“是什么”。比如,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什么?经过分析,正确回答应是班级教学,而 非个别教学、分组教学或者设计教学。,一、选择题,其次,关于对一些所谓“基本问题”、“核心问题”或“根本问题”进行判别,是选择题在命题方式上又一显

3、著特点。比如:中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所以答案就是自愿性,而不是强制性、规范性和随意性。再如,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 本的要素是什么?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为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选择题,单选(29题,58分)答题技巧 一、几乎没有连续选项; 二、每个选项至少出现两次; 三、猜答案也是答题技巧之一,一、选择题,例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科学开始于( ) A1840年 B1859年 C1632年 D1806年 对有些选择题实在回答不出,可以进行猜测,这也是一种应试

4、能力。,11,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在“综合素质”与“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均由材料分析题,其分值较大,很容易拉开分数。 其中“综合素质”科目有3道材料分析题,每题14分,共计42分;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有2道题目,共计36分。,二、材料分析题,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中所呈现问题形式分类,描绘类题型 结构类题型 修辞类题型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有关归纳内容

5、要点的题型 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二、材料分析题,【提问方式】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2、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 1、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2、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个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备注】 动 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 词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了. . ,与事实不符,(一)描绘类,二、材料分析题,【

6、提问方式】 1、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 1、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二)结构类,二、材料分析题,【提问方式】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渐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 . 突出了. . 4、设问:引起作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反复

7、:强调了+加强语气等,(三)修辞类,二、材料分析题,【提问方式】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1、文首: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为下文做铺垫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四)有关布局谋篇的,二、材料分析题,【提问方式】 1、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 1、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作用),(五)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艺术类,二、材料分析题,【提问方式】 1、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2、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8、 【答题模式】 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2、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六)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人称类,二、材料分析题,【提问方式】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 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 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 第三步:整合答案,(七)有关归纳要点的题型,二、材料分析题,【提问方式】 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 按总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9、(八)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材料分析题答题思路 1.看问题:在拿到一道材料题,我们首先要要做的就是看问题。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先看材料,然后再看题目。这可能是个人习惯问题,但当你看完材料再看题目然后还得回过头来再看材料,这样就浪费了时间,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就是分数。所以再做材料分析题时要先看问题,只有清楚了问题,才能知道题干要求我们用哪个知识点作答,这样在阅读材料时就会带着知识点进行分析。,二、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答题思路 2.联系相关知识点:当看完问题后,就要想一下相关知识点有哪些?如“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在这个题中,答题要点就是教育观的相关内容。那么对于教育

10、观,主要知识点就是素质教育五点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新课改的四个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九点来回答。如果大家在做题时容易忘这九点,可以先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在稿纸上,或用铅笔标记在题目旁。,二、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答题思路 3.阅读材料,匹配知识点:知道了用什么知识点来回答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材料,找一下材料中

11、具体体现了哪些知识点。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材料分析题而言,结论的得出必须要结合材料,不能无中生有,有的同学可能存有侥幸心理:我把这所以的知识点都写上肯定有对的,这种做法是不行的,考官不会每个点挨着看,所以对待这种题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二、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4.呈现答案:分析过后就要把答案呈现在答题纸上。这里大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知识点回答要全面;二是对于自己最有把握的要写在最前面;三是注意条理清楚、字迹工整。,二、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总体来说,材料分析题的答案结构要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呈现。第一段(总):点明材料中教师的做法好不好、对不对、合不合理,那么对的做法是

12、因为他遵循了、体现了、符合,因此有利于;对于不对或不合理的做法是因为违背了,所以就不利于。第二大段(分析):知识点+材料解析。体现了几个知识点就分几个点回答。既可以用材料中相关句子回答,又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材料进行总结。最后(总):简单用一两句话进行总结。所以对于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我们应该。,二、材料分析题,二、材料分析题,2010年3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西安市莲湖区二府庄英语老师刘老师让所带班级全班学生背诵课文。由于阳阳和另外十几名同学没有把课文背下来,刘老师就拿来一根铁棍抽打这些学生的屁股,被打的同学共有13人,其中还有2名女生。时隔多日,其中5名孩子的屁股依然青一块紫一块。问题:请运用教师

13、职业道德理论相关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案例(1),二、材料分析题,案例(1)答案,刘老师的行为是不合理的,他的职业行为违背了教师“关爱学生”、“爱国守法”的教师职业道德。具体体现在: (1)刘老师没有做到“关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每一位老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刘老师用铁棍棒打学生,属于体罚行为,显然违背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 (2)刘老师没有做到“爱国守法”。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每一位老师要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方针。材料中,刘老师体罚学生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没有做到

14、守法。 总之,我们应该从刘老师的行为中不断反思并汲取教训。在教学中,每一位都应当真正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真正关爱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材料分析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时,接受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慢,以致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老师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一次在班上公然宣称,假如你们当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没出息,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华罗庚。结果华罗庚通过自己的勤奋自学,刻苦钻研,奋力拼搏,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诗人臧克家,1930年参加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时,数学得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

15、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独具异彩的生活“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再三拍案叫绝。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吃了“零蛋”,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最终,成为了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问题: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案例(2),二、材料分析题,案例(2)答案,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

16、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二、材料分析题,案例(3),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王老师走进教室,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好好玩一下吧!”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要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案例(3)答案,二、材料分析题,【分析】1.看问题回顾知识点。教育观:只要一提到教育观大家就要想到两点,一点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那五条,一个是新课改的教学观那四条。2.分析材料。材料中王老师在作文课之前让学生一起玩雪、观雪,照顾到了儿童的兴趣和意愿,这是让学生参与到了学习和教学中来,所以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材料中学生们欢呼雀跃,说明老师的教学关注到了学生情绪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