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与养生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98819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膳与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医药膳与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医药膳与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医药膳与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医药膳与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膳与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膳与养生(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医 药 膳 与 养 生,一. 药膳渊源,二千多年前周朝时就有食医,疡医,兽医的记载。“食医”则专门负责配置王室的饮食与配膳。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有了中药膳方的记载。如治血热病的墨鱼骨丸,治失眠用半夏秫(sh高粱)米汤。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中设有“食疗”专篇,按果实、蔬菜、谷米、鸟兽、鱼虫共五部分,记载药用食物154种,药膳食疗方117首。宋代官方修订的太平圣惠方专设“食治门”收载药膳方剂160首,可以治28种病症,且药膳以粥、羹、饼、茶等形式出现。,明代医药巨著本草纲目给中医食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仅谷、菜、果三部就收载有300种。清代王孟英著有随息居饮食谱,黄云鹄(h)著有粥谱,

2、曹庭栋著有老老恒言,这一时期食疗重视素食。近年来,随着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发展,食疗药膳更加受到重视,保健食品和食疗药膳逐步向社会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结合现代科技成果制成的药膳食品、保健饮料品种繁多。,一. 药膳渊源,二. 药膳分类,(一)按所用人群分类 宫廷类:专为皇家贵族享用,选料各类珍奇,如燕窝、鱼翅、 熊掌等各种山珍海味。平民类:平常百姓就地取材,操作简便,实惠有效。如用姜葱治疗感冒;用香菜透疹;用月季花、益母草治疗月经不调;用红枣饭、桂圆粥滋补强身等。民族类:如满族的“猪皮冻”,藏族人的青稞酒、奶茶。宗教类:儒(r)家药膳以“三精四美” 为特点:即原料精良,烹饪精湛,造型精美;味美、

3、色美、形美、盛器美而著称。佛家以素食为主;道家药膳注重饮食养生之道,食疗和食物禁忌,在原料的选择上主张顺其自然,其精华为中医学所吸收。,(二)按形状分类: 菜肴类:是药膳的一大类,是以蔬菜、水果、肉类、蛋、鱼、虾、鸡、鸭及飞禽等原料,配以一定比例的中药烹调而成,具有色、香、味、形的特殊菜肴。分为冷菜、卤菜、汤菜、炖菜、炒菜等。 主食类:以米、麦为基本原料,加入一定量的中药而制成的如包子、汤圆等各种饭食。 粥食类:以米、麦等为主料,加入适量的中药煮成半流质状态的膳食,尤以广东的各种粥食,品种繁多。 汤羹类:此类药膳是以各种肉类、蛋、奶、海味等原料为主,加入一定的中药煎煮或炖而成的或稀或稠的汤液。

4、 饮料类:此类药膳是将药物原料和食物加工后制成的液体,如广东的“王老吉”凉茶。 酒类:此类药膳是将药物、食品加以白酒、黄酒或米酒按一定比例浸泡而成的液体。,二. 药膳分类,(三)按制作方法分类:有炖、焖、煨、炒、熘、爆、炸、烧、烩、蒸、煮、熬、卤、扒、扒丝、挂霜等各种制作方法。制作方法与油温的关系:三熘、五炒、七爆、九炸。,二. 药膳分类,(四)按作用分类: 保健益寿类: 选用药性平和,具有调补强身,扶正固本的药膳,达到促进发育,调理气血,抗衰延年的目的,可分为儿童、妇女和老年保健药膳。预防治疗类: 春夏秋冬四季天气不同,可选用合适药膳预防季节病的发生,如夏天服绿豆汤防中暑,秋天食用川贝炖雪梨

5、防燥咳等。对于各种病症,可按药效功能配制:解表药膳、清热药膳、祛寒药膳、补益药膳、理气及理血药膳等。滋补强身类: 此类药膳是供体弱无病的人食用,有增强体质的作用,主要包括补气、补血、滋阴、壮阳及补养五脏的药膳。,二. 药膳分类,三 . 药膳特点,(一)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辩证施膳:药膳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个体差异、季节时令、地域环境(三因制宜)而施膳。如风寒咳嗽用葱白紫苏粥;风热咳嗽用桑杏贝母雪梨饮;阴虚燥热咳嗽用百合杏仁粥或百合杏仁猪肺汤。,(二)药膳以传统的烹调为手段,将中药和中餐有机结合起来。药膳是由药物(中药材)、食物和调料三部分组成。它是取药物之性,用药物之

6、味,食药相辅而具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能强身治病的特殊食品。如天麻鱼头、枸杞水鸭、杜仲腰花。药膳是将中药和中餐有机结合一起,是医疗食养结合的好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常用保健药膳可选的动、植物作为原料有500余种,如人参、冬虫夏草、芡实、山药、白术、天麻、茯苓、甘草、当归、首乌、核桃、芝麻红枣、燕窝、龟、鳖、枸杞、鸡、鸭、猪、羊、牛肉及各种飞禽等。,三. 药膳特点,(三)药膳以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食用一般膳食主要为了消除饥饿,维持生存,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和获得一种物质享受;服用药物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而食用药膳则是使有病者得到治疗,使体弱者增进健康,使健康者更强壮。,三. 药膳特点,四

7、. 药膳制作方法,炖: 将药物与食物同时下锅,注入清水,放入调料,先置武火上煮沸,再置文火上熬煮至熟烂,一般需文火2 3小时。特点是质地软烂,原汁原味。如雪花鸡汤、十全大补汤的制作法。 煮: 将药物与食物同时放入较多量的清水或汤汁中,先用武火烧开,再用文火煮至熟,时间比炖宜短。 特点是味道清鲜,能突出主料滋味,色泽也美观。 煨: 将药物与食物同时置煨锅内,加入清水、调料,用文火进行较长时间(约2小时)的烹制,慢慢煨至软烂。特点是汤汁稠浓,口味醇厚。如川椒煨梨。 蒸: 是利用水蒸气加热烹制的方法。将原料置于蒸笼内,加水或汤汁、调味品,或不加汤水,蒸至熟或熟烂。特点是原料水分不蒸发,药膳可保持形状

8、完整、造型美观、原汁原味。因原料不同,又分粉蒸、清蒸、包蒸。,熬: 将药物与食物同时下锅,注入清水,先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至汤汁稠浓。时间比炖更长,多需3小时以上,适用于含胶质重的原料。特点是汁稠味浓。如银耳羹、雪梨膏。 炒: 将油锅烧热,放入药膳原料,在大火上快速翻炒至熟,或断生。特点是用时短,汤汁少,鲜香,或滑嫩,或脆生。有生煸、回锅(熟炒)、滑炒、干煸之分。 爆: 多用于动物性原料。将原料经初步热处理后,先用热油锅煸炒辅料,再放入主料,倒入芡汁快速翻炒至熟。特点是急火旺油,短时间加热,迅速出锅,成菜脆嫩鲜香。 熘: 原料调味后,经炸、煮、蒸或上浆划油等初步加热,再以热油煸炒辅料,加入主料

9、,然后倒入兑好的芡汁快速翻炒至熟。熘法必须勾芡。特点是成菜清亮透明,鲜嫩可口。有炸熘、滑熘的不同。 炸: 先在锅里放入较多的油加热,再将药膳原料放进热油中加热至熟或黄脆。可单独烹制,也是多种烹调法的半成品准备方法。特点是清香酥脆。有清炸、干炸、 酥炸、包炸之分。其他还有烩、扒、卤、烧、扒丝、挂霜等烹调法也是药膳热菜的常用加工方法。,四. 药膳制作方法,四. 药膳制作方法,药酒: 药酒的制法,是以酒为溶剂,药为溶质,按一定比例,采用一定的方法制作的,它主要使药性借酒力窜遍全身各部位,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症,外伤劳损以及气血瘀滞的寒症、各种虚症。如风湿骨痛酒、十全大补酒、人参枸杞酒,三蛇酒等。,五.

10、药膳应用原则,(一)运用中医辩证施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辩证施膳的总原则。1、虚证药膳的应用原则 气虚证:气短自汗,肢体倦怠,语言低微,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肺气虚可兼咳喘,易感冒等,可选用黄芪、党参、百合炖鸡、鸽等;脾气虚可兼食少,食后脘胀,内脏下垂等症,可选用人参、白术、砂仁、莲肉、大枣煲粥或煨猪肚调补;心气虚可见心悸,胸痛或闷,脉结代或细弱等证,可选用人参、北芪、西洋参、刺五加等制作药膳;肝气虚可兼见疲乏不耐劳,胆怯,头身麻木等症,可选用酸枣仁、远志等制作药膳调理;肾气虚可兼腰膝酸软,小便频清或遗尿,滑精,白带清稀等症,可选用杜仲、莵丝子、五味子、巴戟、

11、淫羊藿等调理,补气基本方为四君子汤。,血虚证:面色萎黄或淡白,唇、舌、指甲色浅,毛发枯落,舌质淡,脉细,血虚证常见心、肝二脏。血虚证调补基本方为四物汤:当归、川芎、地黄、芍药。心血虚可兼见心烦、健忘、失眠多梦等,可选用夜交藤、柏子仁等。肝血虚可兼见头晕目眩、胁痛隐隐、月经量少色淡、肢体麻木震颤等症,可选用当归炖乌鸡,阿胶猪肝羹,酸枣仁粥等调养。阴虚证:潮热盗汗,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肺阴虚兼见干咳无痰,咽干声哑等症,可选用沙参、麦冬、雪梨、蜂蜜或冰糖配制药膳调理;心阴虚兼见舌尖红或口舌生疮等,选用生地、玉竹、竹叶制剂调治;肝阴虚则选山萸肉、女贞子、枸杞子等;肾阴虚可选用枸杞、

12、寄生、生地、首乌等;脾阴虚可选用太子参、麦冬、石斛、山药等。,辨证施膳,阳虚证:形寒怕冷,四肢不温,倦怠乏力,舌淡胖大有齿痕,若兼见心气虚证侯则为心阳虚,可选用桂枝、炙甘草等制作药膳温振心阳;若兼见脾气虚及腹脘冷痛、口泛清水、便溏等即为脾阳虚,可选用干姜、白术等制作药膳治补脾阳;兼见腰膝酸软、耳鸣、五更泄或五谷不化、尿频清长或夜尿多、遗精、阳萎、白带清稀等症则为肾阳虚,可选用附片、肉桂、补骨脂、益智仁、金樱子、鹿茸、淫羊霍等制作药膳温肾壮阳。,辨证施膳,辨证施膳,2、实证药膳的应用原则: 气滞证:以胀痛,脉弦为主证,兼咳喘、胸闷、为肺气壅滞,选莱菔子、苏子、枇杷叶等制药膳肃降肺气:如兼脘腹胀满

13、疼痛、嗳气、呕吐、矢气为脾胃气滞,可选用陈皮、厚朴、砂仁等制药膳健脾理气;如兼见胸胁及少腹胀满串痛,女子乳房胀痛、痛经为肝气郁滞,可选用枳壳、佛手、郁金、元胡、川楝子、桂花、合欢花等制作药膳疏肝理气。,血瘀证:瘀有呈刺痛或钝痛,痛有定处,按之有肿块,舌质紫暗,脉涩为主证。如兼有胸痛、心悸、脉结代为心脉瘀阻,可选用丹参、川芎、田七等制作药膳通脉活血;如兼胁下刺痛,少腹刺痛,乳房刺痛等为肝脉瘀滞,可选用鳖甲、土鳖虫、穿山甲、当归等活血逐瘀。 痰饮、水湿病证:若见到分泌物、排泄物清稀色白,舌质淡、苔白滑润、脉沉迟或紧,为寒湿痰饮证。如兼见喘咳、痰多清稀,畏寒无热者为水饮射肺,可选用桂心煮粥温阳化饮;

14、如兼见心悸、胸痛、畏寒或浮肿为水寒凝心,可选用桂枝、薤白等温阳利水;如兼见头身困重,脘腹胀满、呕吐清水、大便稀溏、白带清稀为寒湿困脾,可选用苍术、白术、茯苓、苡米等健脾利湿;如兼见小腹胀痛、疝气睪丸胀坠而湿冷,或巅顶头痛而呕吐涎沫,为寒滞肝脉,可选用吴茱萸、茴香、乌药等暖肝散寒。,辨证施膳,火热证:若见到分泌物、排泄物粘稠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阳旺火热证。如兼见咳痰黄稠,甚或痰中带血,胸痛心烦,鼻咽干燥,为肺热内蕴,可选用黄芩、桑叶,桑白皮等清泻肺火;如兼见心烦失眠,舌体糜烂,为心火上炎,可选用竹叶、莲心、黄连清心降火;如兼见口唇红肿,口腔溃疡,脘腹胀痛,大便秘结,为脾胃蕴热证,可选用大黄

15、、火麻仁、苦瓜等泻热通便;如兼见头痛眩晕,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胁肋作痛,为肝火上炎,可选用龙胆草、夏枯草、菊花、决明子等清肝泻火。,辨证施膳,(二)“三因制宜”选用药膳三因:因人;因时;因地 因人施膳:根据年龄结构分为老、中、青、少儿,根据各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及常发症状而施膳;根据男、女性别的生理状况差异而施膳;根据个人体质差异而施膳; 因时施膳: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气不同,如春天乍寒乍暖,夏天潮湿炎热,秋天干燥,冬天寒冷,故应顺天时施膳,古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许多宝贵经验,还有一天中按时辰服药的记载,这同现代医学的生理钟理论吻合。 因地施膳:地域有东、西、南、北、中的划分,各地山

16、川地貌特征有别,如广东炎热潮湿,民风及饮食习惯则清淡,另如四川饮食麻辣,湖南辛辣,江浙偏甜等。西北寒冷,食牛羊肉,南方食猪肉均能证明因地施膳的合理性。,辨证施膳,六. 药膳注意事项,(一)药膳的配伍服药食忌1、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经验,后人多遵从。其中有些虽无科学证明,但在没有得出可靠的结论以前还应参用传统说法,以慎重为宜。主要包括: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胡黄连、百合、苍术;猪血忌地黄、何首乌、蜜;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一)药膳的配伍服药食忌2、食物与食物配伍禁忌 其道理虽不充分,但是在药膳应用中似仍宜慎重从事,把它们作为重要参考为宜。这些禁忌是:猪肉忌荞麦、鸽肉、鲫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芥菜、猪肝;猪血忌黄豆;猪肝忌荞麦、豆酱、鲤鱼肠子、鱼肉;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果;鳝鱼忌狗肉、狗血;雀肉忌猪肝;鸭蛋忌桑堪子、李子;鸡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