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部教材培训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495847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检部教材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质检部教材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质检部教材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质检部教材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质检部教材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检部教材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检部教材培训(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Quality Management Reading list,質量檢驗一、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 二、質量檢驗的分類計量基礎一、計量基本概念 二、計量單位 三、量值溯源,抽樣檢驗 一、抽樣檢驗的基本概念 二、批質量判斷過程 三、抽樣方案的評價四、計數調整型抽樣檢驗五、GB/T 2828.1的使用六、孤立批抽樣檢驗七、GB/T15239的使用,2,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檢驗:是通過觀察和判斷,適當時結合測量、試驗所進行的符合性評價。質量檢驗:就是對産品的一個或多個質量特性進行觀察、測量、試驗,並將結果和規定的質量要求進行比較,以確定每項質量特性合格情況的技術性檢查活動.,3,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

2、質量檢驗的必要性:(1)産品生産者的責任就是向社會、市場提供滿足使用要求和符合法律、法規、技術標準等規定的産品。但交付的産品是否滿足這些要求,需要的是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證據證實,而質量檢驗就是在産品完成、交付使用前對産品進行的技術認定,並提供證據證實上述要求已得到滿足,確認産品能交付使用所必要的過程。(2)在産品形成的過程中,由於影響産品質量的各種因素(4M1E)人、機、料、法、環的變化,必然會造成質量波動。為了保證産品質量,産品生産者必須對産品從投入到實現的每一過程的産品進行檢驗,嚴格把關,才能使不合格的産品不轉序、不放行、不交付(銷售、使用);以確保産品最終滿足使用的要求,確保國家和消費者

3、的合法利益,維護生産者信譽和提高社會效益。(3)因為産品質量對人身健康、安全,對環境污染,對企業生存、消費者利益和社會效益關係十分重大,因此,質量檢驗對於任何産品者是必要的,而對於關係健康、安全、環境的産品更為重要。,4,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質量檢驗的基本任務:(1)按程序和相關文件規定對産品形成的全過程包括原材料進貨、作業過程、産品實現的各階段、各過程的産品質量,依據技術標準、圖樣、作業文件的技術要求進行質量符合性檢驗,以確認其是否符合規定的質量要求。(2)對檢驗確認符合規定質量要求的産品給予接受、放行、交付,並出具檢驗合格憑證。(3)對檢驗確認不符合規定質量要求的産品按程序實施不合格品控制

4、。剔除、標識、登記並有效隔離不合格品。,5,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質量檢驗的主要功能:(1)鑒別功能鑒別是“把關”的前提,通過鑒別才能判斷産品質量是否合格。不進行鑒別就不能確定産品的質量情況,也就難以實現“把關”(2)“把關”功能質量“把關”是質量檢驗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3)預防功能現代質量檢驗不是單純的事後“把關”,還同量起來預防的作用: 通過過程(工序)能力的測定和控制圖的使用起預防作用。通過過程(工序)作業的首檢與巡檢起預防作用。廣義的預防作用。實際上進貨檢驗,工序轉移檢驗即起把關作用,又起預防作用。前過程的把關,就是對後過程的預防。(4)報告功能,6,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質量檢驗的步驟

5、:(1)檢驗的準備熟悉規定要求,選擇檢驗方法,制定檢驗規範(2)測量或試驗測量和試驗前後,檢驗人員在確認檢驗使用之儀器設備和被檢物品度樣狀態是否正常,保證測量和試驗數據的正確、有效。(3)記錄(4)比較和判定(5)確認和處置,7,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質量檢驗的形式:查驗原始憑證實物檢驗派員進廠(駐廠)驗收,8,質量檢驗的分類,按檢驗階段分燈: 進貨檢驗過程檢驗根據過程的各個階段分為首件檢驗、巡回檢驗各批轉移檢驗最終檢驗成品檢驗和試驗包括外觀質量檢驗、精度檢驗、性能和功能的檢驗和試驗,安全、環保性能等檢驗;包裝檢驗是最終檢驗中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按檢驗場所分燈:固定場所檢驗流動檢驗(巡回檢驗

6、),9,質量檢驗的分類,按檢驗産品數量分燈:全數檢驗 優點:能提供産品完整的檢驗數據和較為充分、可靠的質量信息。 缺點:工作量大,周期長,資源配置多,費用高,可能導致較大的錯檢率和漏檢率。 適用範圍:小批量,多品種、重要或價格昂貴的産品;手工比重大,質量不夠穩定的過程;過程能力不足的的作業過程;抽樣方案判為不合格批。抽樣檢驗 優點:節約檢驗工作量和檢驗費用,縮短檢驗周期,減少檢驗人員。 缺點:有一定的風險。 適用範圍:某些不可能實現全數檢驗的項目(如破壞性檢驗,采用化學反應的試驗);生産批量大、自勸化程度高、産品質量比較穩定的作業過程;檢驗費用昂貴的産品,少量不合格不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産品,

7、10,質量檢驗的分類,按檢驗的執行人員分燈: 自檢互檢專檢按對産品損害程度分燈:破壞性檢驗非破壞性檢驗,11,質量檢驗的分類,按檢驗的技術手段分燈: 理化檢驗 物理檢驗:度量衡檢驗;光學檢驗;熱學檢驗;電性能檢驗;機械性能檢驗等。 化學檢驗: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感官檢驗 分析型感官檢驗 嗜好型感官檢驗其檢驗結果的表示方式:數值表示法;語言表示法;圖片比較法;檢驗樣品比較法。生物檢驗 微生物檢驗 動物毒性試驗,12,計量基本概念,計量基本概念:計量:實現單位統一,保障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計量的對象: 在歷史時期內,計量的對象主要是物理量,被稱為度量衡,即指長度,容積,質量的測量。 現代計量的對象

8、擴展到工程量、化學量、生理量,甚至心理量。計量的內容: 計量單位與單位制 計量器具 量值傳遞與溯源 物理常量、材料與物質特性的測定 測量不確定度、數據處理與測量理論及其方法 計量管理,包括計量保證與計量監測等,13,計量基本概念,計量的分類:科學計量:(基礎性)科學計劃是指基礎性、探索性、先進性的計量科學研究,它通常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來準確定義和實現計量單位,並為最新的科技發展提供可靠的測量基礎.工程計量:(應用性)又稱工業計量,是指各種工程、工業、企業中的實用計量。法制計量: (公益性)法制計量是指由政府或授權機構根據法制,技術和行政的需要進行強制管理的一種社會公用事業,其目的主要是保證與貿

9、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資源控制、社會管理等有關的測量工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14,計量基本概念,計量的特點:準確性測量的準確性指測量結果與被測量真值的一致程度;亦指在一定的測量不確定度或誤差極限或允許誤差極限或允許誤差範圍內,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一致性指在統一計量單位的基礎上,無論在何時何地采用何種方法,使用何種計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測量,只要符合有關的要求,測量結果應在給定的區間內一致。亦稱測量結果應是可重複,可再現(複現)、可比較的。溯源性指任何一個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都能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與測量基準聯繫起來的特性。法制性指計量必需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

10、。,15,計量基本概念,計量法律和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簡稱計量法,於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共6章35條,基本內容包括:(1)計量立法宗旨(2)調整範圍(3)計量單位制(4)計量器具管理(5)計量監督(6)計量授權(7)計量認證(8)計量糾紛的處理(9)計量法律責任,16,計量單位,計量單位制:指為給定量值按給定規則確定的一組基本單位和 導出單位。法定計量單位:指由國家法律承認、具有法定地位的計量單位。我國計量法規定:“國家采用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和國家選定的其他計量單位,為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國際單位制是在米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一貫單位制,其國際通用符號為“SI”,“

11、SI”單位是我國法定計量的主休,所有SI單位都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SI基本單位共7個:(1)長度 米 m(2)質量 千克(公斤) kg(3)時間 秒 S(4)電流 安培 A(5)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K(6)物質的量 摩爾 mol(7)發光強度 坎德拉 cd,17,量值溯源,量值溯源性: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能夠與規定的參考標準(通常是國家計量基準或國際計量基準)聯系起來的特性。測量標準:在我國也稱為計量標準,是指為了定義、實現、保存或複現量的單位或一個或多個量值,用作參考的實物量具、測量儀器、參考物質或者測量系統。校准和檢定校准和檢定是實現量值溯源

12、的最主要的技術手段,18,量值溯源,校准:在規定的條件下,為確定測量儀器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或參考物質)所代表的量值,與對應的由其測量標準所複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校准的目的: 確定示值誤差,有時(根據需要)也可確定其是否處於預期的允許範圍之內; 得出標稱值偏差的報告值,並調整測量儀器或對其示值加以修正; 給標尺標記賦值或確定其他特性值,或給參考物質的特性賦值; 實現溯源性.,19,量值溯源,檢定:指查明和確認測量儀器是否符合法寶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檢查、加標記和(或)出具檢定證書。檢定具的法制性,其對象是法制管理範圍內的測量儀器。一台檢定合格的測量儀器,也就是一台授予法制特性的測量

13、儀器。檢定分為強制檢定和非強制檢定:強制檢定:是指由政府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對某些測量儀器實行的一種定點定期的檢定。我國規定,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四個方面且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明細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屬於國家強制檢定的管理範圍。非強制檢定:是指由使用單位自己或委託具有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或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對強檢以外的其他測量儀器依法進行的一種定期檢定。,20,量值溯源,校准與檢定的主要區別: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業自願溯源行為;檢定則具有法制性,屬計量管理範疇的執法行為。校准主要確定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檢定則是對其

14、計量特性及技術要求的全面評定。校准的依據是校准規範、校准方法,通常應作統一規定,有時也可自行制定;檢定的依據則是檢定規程。校准通常不判斷測量儀器合格與否,必要時也可確定其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預期要求;檢定則必須做出合格與否的結論。校准結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證書或校准報告;檢定結果則是合格的發檢定證書,不合格的發不合格通知書,21,抽樣檢驗的基本概念,抽樣檢驗:指按照規定的抽樣方案,隨機地從一批産品或一個生産過程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進行的檢驗.抽樣檢驗按檢驗特性分類:計數抽樣檢驗:計件抽樣檢驗及計點抽樣檢驗 計量抽樣檢驗抽樣檢驗按抽樣的次數分類:一次抽樣檢驗:指從檢驗批中只抽取一個樣本就對該批産品

15、做出是否接收的判斷;二次抽樣檢驗:是一次抽樣檢驗的延伸,它要求對一批産品抽取至多兩個樣本即做出批接收與否的結論,當第一個樣本不能判定批接收與否時,再抽第二個樣本,然後由兩個樣本的結果來確定批是否被接收.多次抽樣檢驗:二次抽樣的進一步推廣序貫抽樣檢驗:檢驗不限制抽樣次數,每次抽取一個單位産品,直到按規則做出是否接收批的判斷為止.,22,抽樣檢驗的基本概念,名詞術語:不合格:指單位産品的任何一個質量特性不滿足規範要求不合格品:指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不合格的單位産品過程平均:指在規定的時段或生産量內平均的過程質量水平,即一系列初次交檢批的平均質量,表示在穩定的加工過程中一系列批的平均不合格品率,而不

16、是某個交檢批的質量.接收質量限AQL:指當一個連續系列批被提交驗收抽樣時,可允許的最差過程平均質量水平.它是對生産方的過程質量提出的要求,是允許的生産方過程平均(不合格品率)的最大值.極限質量LQ對於一個孤立批,為了抽樣檢驗,限制在某一低接收概率的質量水平.它是在抽樣檢驗中對孤立批規定的不應接收的批質量(不合品率)的最小值,23,批質量的判斷過程,批不接收,抽檢一個樣 本量為n 的樣本,統計樣本中 不合格(品)數d,批接收,dAc,dRe,一次抽檢方案的程序框圖,(Re=Ac+1),24,批質量的判斷過程,批不接收,抽檢一個樣本量為n 的樣本,統計樣本中不合格(品)數d1,批接收,d1Ac1,d1Re1,二次抽檢方案的程序框圖,Ac1d1Re1,再抽檢一個樣本量為n2 的樣本,d1+d2Ac2,d1+d2Ac2,(Re2=Ac2+1),25,抽樣方案的評價,抽樣方案的兩類風險:生産方風險():指生産方所承擔的不接收質量合格批的風險,又稱第一類錯誤的概率,一般用表示使用方風險():指使用方所承擔的接收質量不合格批的風險,又稱第二類錯誤的概念,一般用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