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488314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1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三课时(上课用)-增量(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骚,屈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

2、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被贬离开国都,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 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

3、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

4、粽子样。,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家之绝唱充分表现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的“美政”理想。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情怀。,楚辞: 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 6世纪就有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

5、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骚体诗)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 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离骚全诗373句, 2464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 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

6、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抒写诗人的身世、政治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简介离骚,一、题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东汉 班固离骚赞序,王逸楚辞章句说:“离,别也;骚,愁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将“离骚”解作“别愁”,意为“离别之愁”。,朗读课文正音,(2)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7、,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1),高贵的出身,奇特的生日,美好的名字,我是古帝颛顼的后代子孙,我的先父表字叫伯庸。,太岁在寅那年的寅月,我在庚寅日那天降生。,父亲观察和揣测我初生的容貌气度,根据占卦的征兆而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取名叫“正则”,给我取表字叫“灵均”。,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思考:作者从远古帝颛顼写起,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世有什么作用?,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

8、优越感和责任感。,第一部分:,名字由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3),美好的品德,优秀的才能,志向的坚贞,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好品质,又增加了优秀的才能。,披上江离和白芷这些香草,把秋兰连结起来作为佩带在身边的装饰品。,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恐怕岁月不等待我;,早晨拔取山坡上的木兰香树,黄昏时采摘小洲上的宿莽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6)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也。,(5),进取的态度,忠贞的理

9、想,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春天秋天往复更替;,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恐怕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逐渐衰老。,君王为何不把握壮盛之年的时机,抛弃污秽的品行?为何不改变这种法度?,快乘上骏马驰骋,来吧,我愿在前方引导开路。,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4、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6、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也。,第二部分: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多用比喻手法: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

10、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蓠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思考:这一段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特点?,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8)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7),期待的德政,失败的参照,当初三位贤君德行纯正完美,确实有众多的贤臣。,杂聚了花椒和菌桂的香物,岂只把蕙草白芷连结起来?,桀与纣是多么猖獗放肆,只走邪道,以致举步维艰。,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已经遵循正道而又找到了治国的途径。,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10)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

11、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9),幽昧的现实,拳拳的担忧,不公的遭遇,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国家的前途黑暗又险隘。,难道我害怕灾祸吗?只恐怕国家遭受灭亡。,匆匆忙忙地在国君前后奔走,赶上前王的足迹;,国君不体察我的内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怒火。,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12)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11),坚定的操守,爱国的情怀,痛苦的心情,指着苍天作证,我只是为了楚王的缘故。,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会招来祸患,我忍耐祸患不能停止忠谏;,当初已经和我有彼此约定的话。后

12、来反悔变心,而有另外的打算。,我已经不把离开楚王看作难事。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伤心。,7、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8、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9、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10、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11、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12、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第三部分: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述自己的忠心和悲惨遭遇。

13、,1层: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2层: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述自己的謇謇衷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比喻现实中的君王(怀王),用申椒、菌桂、蕙、茝比喻群贤,第一层,从开头到“曰灵均”结束。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 第二层,到“来吾道夫先路也”。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 第三层,到结尾。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述自己的忠心和悲惨遭遇。,三、思路小结,本诗在体裁上有什么特点?,四、问题思考1:,A、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B、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

14、句组成,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明显特点?,2:,善于运用比喻表达思想感情,抒发政治思想,现实中的君王,修身养性,比喻群贤,香草 美人 荃草 采摘和披挂江蓠秋兰 群芳、申椒、菌桂、蕙、茝 乘骐骥驰骋,比 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理想中的君王,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具有美丽的华彩 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赤胆忠心,胸怀炽烈 嫉恶如仇,鄙视小人 为实现理想,不惧个人危难,3.,根据提示,请找出相应的诗句,(皇览揆余),(扈江蓠与),(汩余若将),(指九天以),(唯夫党人),(岂余身之),五、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离骚是我国

15、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和象征等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富有感染力。 ).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诗中描写屈原对香草的癖爱,既表明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要博采众善,又象征他的品德高尚,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情”技法的运用,后六节最为明显。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芳草香木,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

16、求移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把“我”的生命和情趣融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也可以说此时作者的一切情感、美德、追求、斗志都已经变成了那一个个美好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六、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