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2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3487427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城市发展重点规划2,35 郊区中心村,主要在崇明北区、嘉定与太仓和宝山与太仓交界处、金泽和练塘镇、金山区西部、奉贤区海湾地区中北部、宝山区罗店镇东北部等处安排,形成200到1000户不等的,生活设施现代、公共配套城市化、生态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社区。在规划布局上向香港新界乡郊和深圳郊区看齐。 36 吴泾浦江地区滨江,即黄浦江中游南段区域,立足于吴泾煤炭化工企业的搬迁,在浦西一侧释放出虹梅南路以东、银都路以南、剑川路和紫竹园区边界线以北的40平方公里区域的规划能级,并建设银都芦恒、金都友谊越江快速路和虹梅快速路、滨江大道以及龙吴路双层道路等工程,加强与浦江镇沿浦路以西滨江的联系;

2、利用滨江轻轨和16号线越江等规划优势,在金都路和滨江大道及与之隔江相对的浦江镇意大利水门(江月湖轴线)、陈行路及车沟桥水门相对处,形成两个江岸景观的构筑物组合,在浦东一侧以中低密度总部经济和居住用地为主;在浦西一侧以中高密度居住和商务商业用地为主,并在樱桃河到虹梅南路之间规划中低密度的居住区和生态屏障。吴泾地区原有工人新村社区通过部分拆迁和部分保留整顿,改建为苏维埃风情的市井化社区和动迁安置基地。,37 闵行老*城地区,包括闵吴铁路以南、女儿泾以东、紫竹园区以西区域。这一区域定位为机电工业和都市工业基地,以及中等居住和文教为载体的综合社区。规划搬迁闵行发电厂和热电企业,整顿机电工业区的污染源,

3、推进技术创新,发展工业历史博览功能,整顿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彭渡附近和昆阳路越江工程节点的生态项目和换乘枢纽建设,扩建闵行铁路货场,充实整顿东川路和江川路社区商业,整合剑川路和沪闵路附近用地发展总部经济;调整滨江功能,合理分区,实现景观的一体化,并整顿沪闵路以东路网和区域内老住宅区。 38 黄浦江上游地区,包括松江区和青浦区境内,东塔高速以南和新浜镇、练塘镇等区域内的黄浦江两岸。这一区域内,将实施低密度旅游居住区、生态隔离区、生态农业区、新农村社区四位一体的规划方针。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保护黄浦江上游的水源质量,大力压缩境内制造业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环保衡量标准。,39 浦东金桥南

4、区及华夏旅游区,包括龙东大道以南、华东路以东、浦东运河以西、川杨河以北,以及华夏东路以北、成山路延长线以南到三甲港附近区域。金桥南区西北片通过部分劣势企业的用地置换,转为经济适用房用地;在上川路以东的地块则整合为科研和生产*河蟹*业集聚区;高科东路以南作为都市工业和园区配套用地以及交通拥地。三甲港地区和川杨河东段两岸则着力生态工程建设,完善海滨旅游休闲居住等功能,保留渔港功能。 40 合庆新市镇,规划分为市镇中心区、张江东区产业区(软件园区)、配套商品住宅用地、都市工业区、白龙港向阳圩公用建设及特定产业用地,远东大道以东的生态农业区。市镇中心区结合快速公交和有轨电车、14号线的换乘,建设商业和

5、中小企业办公区,并整合蔡路社区,形成都市新貌;张江东区服从整体规划促进产业升级;配套商品住宅用地规划在浦东运河到凌空路之间;都市工业区规划在合庆港以北到东川路沿线,促进本土生产力的发展。由于浦东运河具有航运功能,规划适度开阔并留出河岸隔音用的生态绿地。白龙港特定产业区布置污水处理、垃圾中转和建材工业、环保利用产业用地。远东大道以东的生态农业区,迁并大部分居民点,作为都市旅游基地。,41 华泾镇,包括梅陇镇银都路以北、老沪闵路以东区域,计11平方公里。规划外环线以北为长桥物流基地和综合居住用地;淀浦河口到徐浦大桥两侧规划水上运动俱乐部和会馆用地;中部规划镇行政和商业中心;华泾港和黄浦江沿岸规划为

6、生态屏障。整合现有居住区,以及关港、建华园区,发展小而强的科技产业和商贸服务业。推进宅基地改造。合理布局建筑限高,与黄浦江沿岸和吴泾地区开发相衔接;置换码头用地,改建为中低密度居住区。注意不过多增加龙吴路沿线的交通压力,注重与15号线和滨江轻轨的对接,建设换乘枢纽用地。 42 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为温藻浜以南、外环线以西的宝山区用地范围,开发机械、环保、装备等行业。规划形成河道沿线的景观轴线和工业区自身的服务体系,特别注意与规划货运快速通道的联系,不将交通压力转入中心城范围内。,43 黄浦江世博南延伸段,其南界为浦西关港银都路、浦东芦恒路,北界为南浦大桥。浦西一侧规划范围为内环线宛平南路龙华港龙

7、吴路;浦东一侧为浦东南路耀华路济阳路。这一区域,以世博建设为契机,以快速路网络和轨道交通的有机结合为骨架,推进沿江企业搬迁,发展为综合的商务、外事、会展、居住及公共建设、生态专项用地,以疏解市中心区功能,有利于城市技能提升。规划在浦东以南码头到卢浦大桥之间,结合世博会主体建筑布置,合理推进会展和商业商务居住项目后续开发,整合地下空间,形成上海国际会展业的核心区;规划在卢浦大桥到川杨河之间的区域,建设以领事机构集聚为特色的,集合标志性商业办公设施的浦江耀华国际商务区;在川杨河到芦恒路之间,规划建设东方体育中心、交通换乘枢纽和世界民居博物园等以及大片的生态专项绿地;在徐浦大桥南侧的生态专项工程用地

8、内,布置部分总部研发区域和公共建设用地。浦西一侧,则重点放在北段黄浦、卢湾区境内的南园世博地区,通过对工业遗产的置换更新,扩展公共绿地,发展换乘设施,布置生命科学研发基地和会展博览商务用地,呈现小组团分布,与轨道交通密切结合。在徐汇区境内的中环线以北岸线,结合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建设,调整龙华机场用地为航空及电信产业研发区,并布置龙华地区中心和龙耀路附近的滨江商办居住混合用地,与浦江耀华和东方体育中心隔江呼应;南段则结合淀浦河口节点,规划水上运动和会所、旅游、高尚居住用地。注意谱系一侧与上海南站、徐家汇副中心开发的联动和与吴泾地区规划的持续性,增加互联通道,整顿区块内已经建成的部分旧小区。,44

9、黄浦江复兴岛北延伸段,浦西一侧起自长江西路越江隧道,到杨树浦港;浦东一侧起自长江西路越江隧道,到洋泾港。浦西一侧规划边界在白城路和杨浦货场边界、黎平路、杨树浦路;浦东一侧的边界,在浦东北路、浦东大道。该区域规划实现两个“主副”滨江组团的结合,并开发两个结点的城市景观,利用整合区域内的工业遗产。第一个主副组团,为复兴岛国际政治交流用地主体区和居家桥到东沟港的对应居住、总部基地和生态用地。第二个主副组团为高桥化工区置换用地的国际居住、研发和生态专项区与军工路、共青森林公园到虬江码头之间的生态旅游研发区。同时注重开发杨浦大桥、虬江口和高桥港口的城市居住和商务、公共空间节点。区域内的海军工厂、杨树浦发

10、电厂、国棉十七厂、沪东造船厂、浦东煤气厂、高桥化工厂、上海炼油厂、上海柴油机厂、闸北水电厂等节点,通过保留改造、功能置换、适度留念、嫁接规划等手段,提高与中环线、北横快速路、五洲大道等集散体系和轨道交通的连接性,增加公共开发空间,利用好连带用地和铁路搬迁用地改建为创意、动迁安置、社区建设和水产农产批发集散和交通用地等,将共青森林公园改建为开放式绿地,实施综合平衡布局。,45 张华浜与三岔港地区滨江,浦西一侧为温藻浜到长江西路之间,浦东一侧为港城路到外环线之间;后脚边界分别在军工路和。这一区域利用可以进入10万吨巨轮的水深和宽度优势,着眼于保留一定的码头物流区和军事用地功能,注重与周围区域的综合

11、平衡和平稳过渡, 46 陆家嘴金融城地区和两桥之间滨江一体化:立足于建设有国家级、辐射全世界能力的金融产业核心区和浦东新区的标志性区域,贯彻“一道三区金镶边”的规划原则,调整提升扩展整合现有用地布局。整个区域需要配适和增强越江交通、地下空间、轨道交通和过境快速道路体系的布局;其中,对东昌路以北、浦东南路以西的陆家嘴中心区,扩张东昌路沿线地块为摩天大楼后备区,并结合中心绿地的二次开发和上海中心、高宝大厦的用地布局,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建设连通外滩和北外滩的人行交通传送系统。整顿早期部分楼宇的外立面,整顿步行体系和公交换乘设施,在世纪大道南北两侧各自形成一个地下环路停车网络;楼宇之间增加连廊,提高绿

12、化和道路断面的布置品位。改造滨江大道,使之形成休闲、停车、防汛、绿化的一体功能。针对金融城发展的后备用地,将福山路以西的梅园、崂山、乳山新村地块拆除,对少量高层实施整顿整合,结合16号线和2号线、9号线、14号线等轨道交通车站,以及上海船厂地块沿江开发,增强东方医院功能,建设金融机构总部和公共广场、财经传媒集聚区,沿世纪大道、浦东大道、东方路形成建筑立面的一体化,合理布局建筑高度和商业配套,综合开发先进的地下空间体系。针对金融交易平台和企业总部用地需求,在开发东方路世纪大都会结点以外,拆除竹南和燕乔用地,补强陆家嘴软件园区和竹园地区的地下空间体系,建设中国金融交易广场和国家金融监管驻沪机构项目

13、。在浦东行政中心地块,结合9号线、18号线、16号线的布局,建设塘东总部园区,以及10号地块的上海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完善世纪广场区域的地下环路和商业、创意休闲、张家浜水岸步行体系,开发外围三个站点的地下空间一体化体系。针对东方路到洋泾港和张杨路到南浦大桥之间的沿江用地布局,建设敞开、有效的高尚居住和部分商业休闲用地,并与保留建筑形成有效过渡;保留民生路粮库用地和北洋泾码头仓库,改建为历史博览和创意休闲区域。注重与浦东南路、浦东大道沿线的协调定位。在洋泾地区开发泾南、海事大学、东镇和杨浦大桥匝道地块,开发匝道和海事大学地块的地下空间体系,形成与陆家嘴定位互补的总部和商业、居住综合区;在塘桥地区完

14、善宁阳路到浦建路的地区中心规划,开发宁阳路到塘桥站的地下空间。在花木地区,结合龙阳路大型换乘枢纽、国际博览中心的建设,改造龙沟和沪南路王家浜沿线地块,补强居住和商务综合功能,形成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并开发地下空间。,47 北外滩地区:北外滩区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服务功能核心区。他北起周家嘴路,东起大连路,西至吴淞路,结合提篮桥和外白渡桥的历史风貌保护修整,在东长治路、东大名路沿线结合国际客运中心、提篮桥两个地下空间综合体,形成航运企业和航运金融总部区域和高尚居住区,并建设商业和公共空间。规划在黄浦江沿岸形成绿化开放空间,并布置专题博览项目。对区块内的已有建筑,按照功能定位实施不同的处理。在

15、汇山码头地块布置摩天轮,并限定建筑高度高于外滩、低于陆家嘴。注重与北横快速路和苏州河沿岸快速通道的连接,与新建路通道和地下环路紧密衔接。保留公平路轮渡,服务水上旅游。,48 大连路地区:大连路地区,包括周家嘴路以南、怀德路以西、大连路以东地区。其核心区为长阳路以南、杨树浦路以北、荆州路以西区域,建设为创意和科技企业的总部集聚区,并布置大型公共开放空间,配适高尚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在杨树浦路沿江建设换乘枢纽和水门式地标建筑,保护杨树浦自来水厂历史建筑,保留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改造。 49 东方渔人码头:地块分南、北两块,南块为杨树浦路以南、杨树浦港以西、自来水厂以东区域,结合轨道交通18号线和沿江轻

16、轨,建设展示表演和商业高端区域,聚焦海洋文化,体现建筑创意。北块为景宁路、昆明路等连带改造用地,主要为拥有较多公共开放空间的时尚居住用地。,50 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国定路、国和路、殷高路围合区域,其重点为10号线和17号线的三站区间,自五角场环岛到淞沪路两侧及铁狮门地块。南块结合环岛,布置商业区域。特别针对停车位不足的情况,在国和路口布置大型地下和地上结合的公共车库;利用江湾体育场附近地下空间,建设步行体系,在创智天地、闸殷村地块和铁狮门地块(虬江以北),建设地下环路系统,形成居住、商务、科技创新总部集聚区,与附近的高校和新江湾城生态科教居住综合区相结合。该区域服务于中心城东北地

17、区,并以科技商务为主要特色。51 崇明岛北片地区:崇明岛北片地区,除了在东平地区布置度假设施外,在东海机场附近布置军民两用机场和相关设施。这一区域体现高效率的海岛大农业、高品质的新农村居住水准,整合工业用地,改善城镇体系。,52 泗泾新市镇:泗泾镇作为松江新城与虹桥枢纽、中心城联系的结合部地区,结合对老镇区的改造,适当布置工业和总部经济用地,在沪松路以东、老镇以西两地布置经济适用房和中心城人口外迁基地。 53 真如长风城市副中心:该区域是中心城辐射长三角、集聚商务资源、疏散中心城公共活动功能的重要区域。结合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上海西站地下铁路枢纽,形成沪宁发展轴起始段的集散中心,并在铜川路、曹杨路轴线布置商务活动中心区和西区文化娱乐中心区、开放公共活动区。通过对长风工业区的改造,沿苏州河形成开放公共空间,补强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用地,合理配系商务和会展、文博功能。两个地区都将进行体系先进、综合高效的地下环路、步行街、人流输送系统等地下空间综合开发。 54 长征中环商贸区,该区域在中环线两侧铜川路以南以及建德花园至金沙江路之间的区域内布置。结合轨道交通体系,建设以多个功能园区和购物中心为一体的辐射江苏省的生活港,以及中小企业总部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