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487276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联系,(起点),发展,矛盾,(实质、核心),构成了,系联史历的继相后前是,总特征,根本内容是,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观点-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方法 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斗争性和同一性作为矛盾两种基本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注意:

2、,A、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如:正与负,教和学,生产和消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人与自然,经济与资源、环境,教育与经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主和专政等等。,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当一事物和另一个事物构成矛盾,对于这个事物来说是外部矛盾,对于更大范围的新的统一体来说则是它的内部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 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

3、性,(2)、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赫拉克利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

4、以相互转化,“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塞翁失马住在边塞的一个老头,是养马高手,和马有深厚的感情。一天他养的马丢了,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好事呢?几个月以后,这匹马果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别人又来祝贺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坏事呢?不久,他的儿子骑好马把腿摔坏了。别人来

5、安慰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好事呢?果然,不久发生了战争,他的儿子因为腿坏不能上战场,一家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实时操练,A,C,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

6、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两者地位和利益是相互对立的。,(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足球比赛中的 学习过程中的 自身存在的 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议一议,攻与守,苦与乐、成功与失败,缺点与优点,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哲学所讲的“斗争性”,生活中所说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矛盾的斗争性,

7、哲学所讲的“斗争” =暴力冲突=阶级斗争=同学分歧? 它与这些斗争有何关系?,想一想,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刻舟求剑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祸兮福之所倚 A B C D ,实时操练,B,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上述名言包含什么哲学道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资产阶级与

8、无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其利益要求是相互排斥的; 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与斗争。,合作探究,(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同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等,吸引与排斥、正电与负电等,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民主与集中,意见分歧、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事物的运动形式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处不在

9、。,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1、为什么“他们的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 ? 2、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实生活存在的矛盾?,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合作探究,

10、(2)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A. 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B. 我们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片面地看问题。,苏轼,注意:矛盾的普遍性有两种含义,(1)第一种含义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2)第二种是指同类事物共同的状态本质和属性。简单理解就是同类事物的共性(共同点),2.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事物)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

11、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殊性。,(2)特殊性的三种情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有解释,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科研究的矛盾不同。,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 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植物,人类社会,例:,材料:教与学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教是启发与传授,学是领悟与接受;教师是主

12、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某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欠缺。,结论: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1.“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唯物辨证法的下述原理( )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C 矛盾特殊性原理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3.重要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地位,娴雅端方的宝钗,多愁善感的黛

13、玉,温柔顺从的袭人,桀敖不训的晴雯,同是贵族小姐,可凭借各自的特殊性区别开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灭 火,着 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试列举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哲理的成语、俗语,看莱吃饭 量体裁衣 对症下药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逢山开路,逢水搭桥 量入为出 量力而行 入乡随俗,试列举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俗语,张冠李戴 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千篇一律,一刀切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观点的注意点 见导学P56,具体

14、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区别与联系区别: 前者的理论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属于唯物辩证法。 后者的理论依据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论。联系:二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个性,共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辨证统一的,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

15、 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苹果,水蜜桃,菠萝,水果,共性,个性,寓 于,寓于,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个性 离不开共性,1、能不能反过来说:“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2、能不能说: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转化的。,例:同化与异化的矛盾,对于生物界来说是矛盾的普遍性,但对于整个自然界来说,则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变化的,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见材料,(2)、 重要意义(指导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六国时,赵人公孙龙善辩。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白马非马,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想一想,小结,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什么是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