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泌尿系统肿瘤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3486188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19.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泌尿系统肿瘤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医学课件-泌尿系统肿瘤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医学课件-泌尿系统肿瘤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医学课件-泌尿系统肿瘤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医学课件-泌尿系统肿瘤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泌尿系统肿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泌尿系统肿瘤(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泌尿系统肿瘤,2,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又称肾癌,是最常见的肾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肾恶性肿瘤的85%。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3,肾细胞癌,病理:肿瘤起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呈实质性不规则肿块,可有坏死、出血,坏死区较大时可囊性变。肿瘤与邻近肾实质分界部分清楚、部分不清,周围可有假性包膜。5%-10%可有钙化。肿瘤多单发,仅1%-2%发生在双侧肾脏晚期肾癌可发生局部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有时可触及腹部肿块,4,肾细胞癌,平片:肾影增大,呈分叶状或局部隆起,少数肿瘤伴有钙化 尿路造影:肿瘤压迫、包绕,可使肾盏伸长、狭窄受压

2、变形;也可使肾盏闭塞或扩张;若肿瘤较大而影响多个肾盏,可使各肾盏聚集或分离,呈“手握球”状改变。当肿瘤压迫侵及肾盂时,肾盂受压、变形、破坏及充盈缺损,5,肾细胞癌:左肾影增大外突,肾盂肾盏受压、伸长、变细、变形。,6,病理透明细胞癌,7,肾细胞癌,CT表现:进展期肾细胞癌,平扫,实质性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大的肿瘤向肾外隆起,密度可均匀,低于或类似肾实质,偶为高密度;也可不均匀,有不规则低密度区,示为陈旧性出血或坏死,少数见钙化灶。增强早期肿瘤有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后呈相对低密度。肿瘤可向外侵犯致肾周间隙及肾筋膜,并可侵犯肾周其它脏器;肾静脉、下腔静脉内发生癌栓;腹主动脉周围及肾血管旁淋巴结转

3、移,8,肾细胞癌分期,期:肿瘤位于肾实质内,肾轮廓正常或变形,包膜完整期:肿瘤进入肾周间隙、肾表面不光整,仍局限在肾筋膜内期:局部淋巴结增大或融合成块;肾静脉、下腔静脉受侵癌栓形成;或淋巴结和肾静脉、下腔静脉均受侵犯期:肿瘤侵犯腰大肌、膈肌,可见远处淋巴结和肝脏等脏器转移,9,全程血尿十余天 B超示右肾下极低回声区,边缘欠清 病理:肾透明细胞癌,10,肾透明细胞癌,11,动脉期,平扫,上腹疼痛一月,无血尿。病理:肾透明细胞癌I-II级,12,肾透明细胞癌,13,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动脉期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肾透明细胞癌,14,肾透明细胞癌,肾周筋膜受累,15,肾癌破裂,16,马蹄肾合并肾透

4、明细胞癌,17,(同前),18,肾腺癌钙化、淋巴结增大,19,右肾癌后腹膜淋巴结转移(1),20,选择性右肾动脉造影见肿瘤血管染色(2 同前),21,介入栓塞术后造影,肿瘤供血动脉闭塞(3 同前),22,肾癌伴左肾静脉癌栓,23,下腔V癌栓,肾静脉癌栓,24,肾肉瘤样癌伴两肺多发性转移,25,肾透明细胞癌伴左胸壁转移,26,术后三月左肾、肾上腺转移,右肾癌伴右肾上腺侵犯,27,28,29,30,肾嫌色细胞癌,钙化,31,32,33,34,35,36,多房囊性肾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由于肿瘤呈囊性生长,形成大小不等多房性肿块;或为肿瘤中心供血不足,呈缺血坏死、囊性变,囊壁厚而不规则,有不规

5、则分隔或壁结节,增强扫描显示更明显,37,38,39,多房性肾透明细胞癌,40,小肾癌,直径小于3cm的圆形结节灶,境界清楚,平扫大多呈均匀稍低密度,也可为等密度灶。增强后动脉期示,部分肿瘤血供丰富有明显增强。小肾癌假包膜发生率较高,41,偶发性 肾透明细胞癌,(高-中度分化),42,透明细胞癌(高-中分化),43,透明细胞癌(高-中分化),同前,44,透明细胞癌 级 假包膜,45,肾 癌,MRI表现:形态学改变与CT大致相似,肾癌呈混杂信号,T2WI上病变周边可有低信号带(假包膜);增强检查,肿块呈不均一强化。MRI的价值,主要在于确定肾V、下腔V及右心房内有无瘤栓,46,MRI表现,肾癌表

6、现为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的肿块,有占位效应 肿块信号不均匀,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 可有出血、钙化、坏死等 可有假包膜征象,T1和T2均为低信号环 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效应 可显示远处转移的情况,47,乳头状肾细胞癌,48,右肾透明细胞癌,49,50,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形成,51,右肾癌伴后腹膜淋巴结转移,52,诊断与鉴别诊断,X线平片作用小,尿路造影大多数可显示占位征像 主要依靠超声和CT检查 MRI应用不如CT普遍 肾细胞癌应与肾感染、囊肿合并出血、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淋巴瘤、肾盂癌等肿瘤鉴别,53,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少脂肪),54,肾盂移行细胞癌(诊断肾癌)

7、,55,肾 盂 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发生在肾盂和肾盏上皮的癌肿,占肾脏恶性肿瘤8%-12% 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血尿 病理上移行细胞癌占80-90%,又称乳头状癌 肿瘤可向下种植至输尿管和膀胱,56,肾 盂 癌,平片多无异常发现 尿路造影:肾盂、肾盏内有固定不变的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伴有不同程度肾盂、肾盏扩大,肿瘤侵犯肾实质致肾盏移位、变形,57,肾盂癌:右侧肾盂内见较大乳头状充盈缺损,58,肾 盂 癌,CT表现:肿瘤局限于肾盂肾盏内,呈小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块,肿瘤较大时占据整个肾盂,肾盂肾盏扩大呈球形,称为肿瘤肾盂。 CT表现:肿

8、瘤可引起肾盂积水,当侵犯周围肾实质,致肾体积增大,增强后肾实质明显强化,肿瘤仅轻度强化,延迟扫描见肾盂内有造影剂充盈,可以显示肿瘤,59,右肾盂移行细胞癌,膀胱种植,60,术后15个月复查,膀胱癌复发(同前),61,62,63,肾盂癌(浸润型),64,肾盂癌(积水型),65,肾盂癌诊断与鉴别诊断,尿路造影是确定肿块的最佳检查,尤其对小肿瘤 超声能发现较大肿块可与结石鉴别 CT是作为进一步定性诊断的最好检查方法,66,肾透明细胞癌术前诊为肾盂癌,肾盂癌与肾癌鉴别,67,肾 盂 癌,肾盂癌应与X线所示的肾盂内阴性结石或血块鉴别 阴性结石在CT上密度较高,USG呈高回声且后方伴有声影; 血块在USG

9、检查时内部多呈细光点,短期复查有明显变化,68,MRI表现,肿瘤局限于肾盂内,边缘光整,信号不同于尿液,T1WI肿块较尿液信号高,T2WI为稍高信号,与尿液不易区分。增强后,T1WI肿块显示更清楚,69,70,肾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又称威尔姆斯瘤(wilms tumor),约占恶性肿瘤6%,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3岁左右儿童,4岁以下儿童占90%,偶见于成人,71,肾母细胞瘤,病理:为肾实质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大的肿瘤有变性坏死液化出血,5%-10%肿瘤内有钙化,肿瘤偶见双侧。侵犯肾静脉,并发生淋巴转移和肝、肺等远处转移,72,肾母细胞瘤,73,74,MRI表现,信号不均匀、

10、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常较大,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坏死囊变区T1WI信号更低, T2WI信号高;灶性出血区T1WI呈高信号, T2WI信号也呈高信号,75,肾母细胞瘤,76,肾脏转移瘤,原发灶多为肺癌、乳癌、胰腺癌、肝癌及胃肠道肿瘤,单发或多发。,77,肺癌肾转移,78,食道癌术后双肾及淋巴结转移,79,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leiomyolipoma),又称错构瘤。是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中年女性20%肿瘤并有结节硬化,且为双侧多发,可见于任何年龄,起源于中胚层,由平滑肌、脂肪和异常血管组成,其成份比例不同。多为单发,也可为多发,

11、8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一种无包膜的错构性肿块,由不同比例平滑肌、血管和脂肪组织构成。肿瘤大小不等,可自几毫米直至20cm。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肿瘤较大时有腰部不适,血尿少见。肿瘤可自发破裂,并发出血产生剧烈腰腹疼痛,8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片和尿路造影:肿瘤小时无异常发现,大时显示肾轮廓改变,肾盂肾盏受压 CT表现:平扫检查时,肾实质肿块境界清楚,密度不均;增强检查时,见部分瘤组织、血管组织成分增强,而脂肪及坏死组织不增强。CT主要价值可明确瘤内有脂肪成分,82,83,84,85,右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较多脂肪成分,86,(1),87,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2、肾动脉造影(2),88,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动脉栓塞术后造影(3),89,(4),栓塞后复查,9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巨大、多脂肪),9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误诊原因分析,少脂肪肿瘤 肾盂旁肿瘤 肿瘤合并出血,92,术前诊断肾癌,93,病例分析,94,同前,95,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RI形态学表现类似CT,T1WI和T2WI均呈混杂信号肿块,内有脂肪性高信号或中等信号,脂肪抑制技术后信号明显下降,如并发出血随期龄有不同信号,96,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7,肾血管平滑肌瘤,98,肾腺瘤,多位于靠近肾包膜的肾皮质。CT腺瘤呈等密度,增强后略有强化。MRI显示T1WI呈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或

13、等信号。MRI无特性,很难做出定性诊断,99,肾 腺 瘤,100,肾 腺 瘤,101,输尿管肿瘤,输尿管肿瘤(tumor of ureter)较为少见,约占泌尿系肿瘤的1-2%,其中80%左右为恶性,以移行细胞癌最多见,其次为鳞癌和腺癌,102,右输尿管上段癌,103,104,105,MRU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06,膀胱癌,膀胱癌在癌症致死原因中占第五位,多见于50-70岁,男性是女性3倍,与吸烟及接触致癌物质有关,107,膀胱癌,膀胱癌为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恶性4%,好发部位为膀胱三角区、侧壁和后壁,可单发或多发。大多数来源于上皮,其中移行细胞癌占95%,鳞癌、腺癌仅占5%,108,

14、膀 胱 肿 瘤,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 临床表现:血尿,可伴有尿痛和尿急 多来自上皮组织的乳头状癌和乳头状瘤,以前者多见,可单发或多发;非乳头状癌少见,109,膀胱造影:表现为大小不等充盈缺损。乳头状癌轮廓不规则,基底较宽,表现呈花菜状,侵及肌层时至膀胱壁局限性僵硬。非乳头状癌显示局部膀胱壁僵硬,膀 胱 肿 瘤,110,膀胱癌X线表现,111,膀胱癌影像学表现,1、腔内的肿瘤 2、累及膀胱周围组织 3、累及邻近器官 4、肿瘤蔓延达盆壁 5、盆腔淋巴结转移,112,膀胱癌分期,113,CT扫描价值主要在于分期,能观察肿瘤累及膀胱的范围和程度 病变对邻近脏器侵犯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在尿液的衬托

15、下或CT增强后延迟扫描,可显示膀胱壁局部增厚及膀胱腔内肿块 当肿瘤突破膀胱壁向外侵犯时,低密度脂肪层中出现软组织密度影 当侵犯前列腺与精囊时,使膀胱精囊角闭塞,前列腺、精囊腺增大、变形或受压,膀 胱 肿 瘤,114,115,116,117,118,119,膀胱鳞癌,120,膀胱癌向外周侵犯,121,MRI表现,膀胱内肿块,单发或多发,伴膀胱壁局限增厚 T1WI肿瘤组织信号强度界于尿液及脂肪之间,T2WI肿瘤组织信号升高,与尿液相似或稍低。 膀胱周围侵犯 前列腺、精囊腺受累 淋巴结转移,122,123,124,膀胱非上皮性肿瘤,少见,其中见于良性平滑肌瘤、恶性平滑肌肉瘤及横纹肌肉瘤、淋巴瘤等,125,膀胱粘膜相关性淋巴瘤,126,病例分析,来源于肾脏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见肾有迂曲的血管,127,思考题,肾癌的X线及CT表现? 肾盂癌的IVP及CT表现? 肾血管平滑肌的CT及MRI影像特点?,128,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