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雪国》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85732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端康成的《雪国》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川端康成的《雪国》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川端康成的《雪国》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川端康成的《雪国》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川端康成的《雪国》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端康成的《雪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端康成的《雪国》(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川端康成的雪国,目录,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三,主要内容 四,阅读提示,作者简介,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杂志。1924年毕业后成为了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

2、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创作背景,雪国是起笔于1935年到1947年才完全成书。写作前后历时15年之久。日本当时处于非正常的战争时期,特殊的时代环境影响着作者的文学创作。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正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准备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这阴云密布的时期,他们对日本国内加强统治,轰动一时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己被镇压下去,与之对立的新感觉派文学,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从另外一面受到影响。对于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川端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历程,

3、既没有和军国主义文学思潮合流,也没有公开抵制,似乎战争与自己无关,对于自己这种独特的方式,川端本人总结这段历史说:“我对当时发动的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是最消极的合作,也是最积极的抵抗。”,在雪国的创造过程中,他还保持着与三岛由纪夫的通信。面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益动乱、破败的的社会,三岛由纪夫曾在给川端的信中写道“战争越来越惨烈,文学的书桌越来越发小了,只容得下稿纸一帖。”可见他们都疏离战事,坚守在自己的世界和作品世界。川端康成在此时,专注于古典文学,全身心地沉浸在日本传统美学之中,他抱着超然的态度,企图忘掉战争痛苦,忘掉外界的一切,专注于文学的深层次探讨。,而雪国这部作品的发表过程,足以说明川端

4、康成的文学创作受到打压这一严酷的现实。雪国开始是以短篇形式来描写各个章节内容并分别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后来,随着日本战争形势更加险恶,从1937年以后基本上停止发表。直至战后才又略加修改补充,出版成最后完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雪国这部作品既未追随日本帝国侵略政策而歌颂侵略战争,也未正面批判和直接反对侵略战争。它把背景设置在远远离开东京的雪国及其温泉旅馆,并以那里的妓女驹子和游客岛村的邂逅为题材,去表现他们的恋爱生活和游览活动。,主要内容,文中的主人公岛村虽然研究一些欧洲舞蹈,但基本上是个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他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了在那里出卖声色的驹子,驹子年轻貌美,不但

5、能弹一手好三弦,还努力记日记,他们之间虽说是买卖关系,但驹子对岛村表现了比较真挚的感情;岛村则认为二人无非是露水姻缘,人生的一切均属徒劳。驹子对岛村表示理解,嘱他“一年来一次就成,带夫人来也欢迎,这样可以持久”。岛村一共来雪国3次,同驹子在一起,驹子对他则伺候饮食,陪同游玩。,岛村第二次前来雪国时,在火车上看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在精心照料一位患病的男青年。姑娘名叫叶子,岛村虽然欣赏叶子年轻貌美,但在第二次来雪国后的几次接触中,并未对她有爱的表示。在雪国中岛村只是一个感受者,驹子和叶子都有他所追寻的美丽。他喜欢令人着迷的驹子,但心里却认为叶子是最完美的女性。而岛村并未对叶子有爱的表示:直到在他

6、离开雪国之前,剧场失火,发现叶子从二楼上掉下来死去,对于追求精神化人情化爱情的岛村如同是美的幻灭,因此非常的哀伤。,阅读提示,一,川端康成与日本的佛禅思想川端康成曾在抒情歌中说过“我感到佛教的各种经文是无与伦比的可贵的抒情诗”。川端康成与佛教及禅宗思想的亲密关系,是诸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接受佛禅思想的客观原因及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众所周知,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的印度,500年后在东汉初期传入中国,6 世纪中叶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进入日本后,通过了漫长的历史演绎过程,佛教最初的教义逐渐被异化,又与日本传统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日本式的独特的文化,逐渐走向世俗

7、化。例如,日本佛教无视印度原始佛教的清规戒律,强调自由精神,大多数僧侣同凡人一样可以饮酒吃肉,娶妻生子。日本的佛教,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与日本传统文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川端文学中的佛教因素,也并非佛教原原本本的反映,而是从他自身的文学理念出发,创造地、有选择地发挥。,日本是一个佛教氛围很浓郁的国度,无论从国民的审美意识、人生观、到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及文化方面,处处渗透着佛教气息。日本人从中学开始,便被灌输佛教的一些思想。生长在这一国度的川端康成,耳濡目染、必然会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日本传统文化是日本古典文学与佛教相融合的产物,川端康成崇尚古典文学的同时,也深受日本佛禅思想的影响。作品中的那

8、种朦胧美及神秘感也是传统美及宗教美的反映。,主观原因,而川端康成接受佛禅思想的主观原因主要与他坎坷的身世和遭遇有关。可以说,川端康成走入佛教和禅宗世界主要与他的主观想法及经历有关。川端康成从童年到青年时代,遭遇了无数次的挫折与打击,因为生在一个信仰佛教的家庭,使川端康成从童年起就开始关注这一伟大的宗教哲学。川端康成曾经说过,“我相信东方的古典,尤其佛典是世界最大的文学”。佛教中众多的精华思想,恰恰成了川端康成的疗伤药,能够让他忘却许多不幸,从内心得到安慰,可以说佛教是他心灵的支撑、伤口的良药。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万物一如,轮回转生”,使川端康成打开了他封闭的内心。既然世间的一切事物在本质上

9、均是相同的,都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那么渺小的人类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什么。,仿佛自己的痛苦也在佛教的主张面前变得微不足道了。禅宗的“无常观”让川端康成正视了亲人的离世。世间万物都处在“无常”、变化的状态中,爱情与追求也是枉然徒劳的。而“轮回转生”被他认为是最美的爱的抒情诗。人有前世、今生、来世,今生是人,来世可能是植物,这一美妙的思想,让川端康成更是看到了希望,他甚至幻想死去的亲人是去了佛界,通过“轮回转生”,来世还可以来到这个世间。淡化了川端康成内心的痛苦与无助,甚至让他看到了“死亡”的美丽。因此,“死亡”在川端康成的笔下是毫无痛苦、充满幻想又美到极致的。,这个曾被戏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10、”的伟大作家,亲人的相继离世,使他切身地感受到人生之短暂、生存之无奈、虚幻与痛苦。一生受过的过多的挫折及从小深受日本传统古典文学的影响,后又在东京大学专攻日本文学,因此,人生无常的佛禅思想及以哀为美的传统文学观成为川端文学的基础,也形成了“虚无”的川端文学风格。,二,雪国与日本的佛教思想“生来即苦”佛教思想,使作者对生活在下层社会的、挣扎于困苦不堪生活中的人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及怜悯。川端康成的这种“悯人”的天性是与他坎坷的身世及经历有关的。从小就经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所以他对“苦难”有着很深的体会,作品中经常流露出的对受苦受难人的同情的这种“生来即苦”的佛教思想。,“生来即苦”,雪国这部作品

11、,如同川端康成坎坷的一生,充满了哀伤与无奈。“雪国”虽晶莹剔透、纯洁、宁静,却没有远离世间之哀愁,人生之苦恼,但阅读这部作品,却无时无刻的让人感到一种心酸、凄凉与无奈。“雪国”虽纯洁美好,却让人感到寒冷,发生在“雪国”的故事也让人感到寒冷彻骨。女主人公驹子可怜的身世令人叹息,一个美丽、聪明、纯洁的女子,却因未婚夫病重经济困顿,为筹钱治病,不得不卖身,堕入红尘。驹子是苦难生活的象征,也是佛教中所讲的“生来即苦”思想的体现。,“万物一如,轮回转生”,“万物一如,轮回转生”思想,被川端康成认为是世间最美好的佛教思想,他深深迷恋于此。“万物一如,轮回转生”是说,生命的主体在各种各样的生命个体中流转、生

12、生不息,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形式上的转变。现世中的一切,皆处在“暂时的状态”中,花草、鸟兽、人类处于的现世,仅是万物生灵的暂时居住所,生命流转不息,生与死不存在界限。这也许会让人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想法,但是川端康成作品中所体现的“万物一如,轮回转生”的思想并不等同于消极遁世的思想,这种思想蕴含了对死者思念的寄托之情,同时也是对苦难的现世的一种超脱的想法。,雪国的结尾,描写了岛村即将离开雪国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意外的火灾。那场火灾中,叶子不幸失去了生命。叶子的死,照亮了岛村和驹子共同度过的苦痛与无奈的岁月,让岛村在那一瞬间也悟到了生命短暂、生死无界限的道理。在这里,作者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描写叶

13、子由生到死的瞬间转变,并没有让人感觉到死亡是恐惧的,而是“生”的另一种形态,一种延续。“死亡”在川端康成的笔下美到了极致。此外,川端康成并没有认为“美”会随着“生”的终结而消亡,认为“美”是永恒的。叶子生命的消亡,是一刹那间发生的,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痛苦,反而体现了一种“美”。,“虚无”,川端文学中体现的“虚无”思想,有着一定的悲观厌世的情愫,但他所指的“虚”“无”与“实”“有”是对立而存在的,“无”便是“有”的极限,佛禅思想中有“无中万般有”的说法,正是这个道理。在雪国中“虚无”“无常”“死亡”总是和“美”联系在一起的。其中最典型的人物莫过于叶子。川端康成本人在雪国的后记中也曾写到过:“驹子

14、是有模特儿的叶子则没有模特儿,完全是虚构的”,雪国中无论是身世坎坷的主人公驹子,还是火中丧生的叶子,因病离世的行男,都充满了苦涩的味道,体现了佛教的“生来即苦”思想。 “万物一如”认为世间万物在本质上都是统一、平等的。这一思想成为了雪国的精神抚慰。而“轮回转生”使川端康成在死亡中看到了希望,成为了雪国的艺术终极追求。雪国中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故事的环境都充满了“虚无”的色彩,“虚无”思想构成了雪国的精神世界。同时,“虚无”思想也净化了雪国。,三,雪国与日本的禅宗思想“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是禅宗思想的一项基本法则,从祖师菩提达摩到禅宗的集大成者惠能,都把它视之为基本要求。雪国共写了十二年,

15、不时地以别名来刊登,成稿之后,仿佛情节也不连贯。这种朦胧的感觉有着一种含蓄的美感,作品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亦无形象鲜明的人物描写,作品只是通过岛村的“眼”来看这个世界,看周围的人,所有作品中的世相,均是通过岛村的“感知”而描写的。,“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禅宗依靠的是“以心传心”,修行者需要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达到“顿悟”,这种“顿悟”在雪国作品中与传统美意识相结合,就形成了川端文学中的这种“朦胧含蓄的美”。禅宗思想中“不立文字”就是主张要重视人“心”的微妙感受及神秘感触,注重精神的自由驰骋,不受外界干扰与羁绊。雪国中也蕴含了一些禅宗思想,岛村“闲寂”的人生态度,便是禅宗思想的折射。,“诸行无

16、常,是生灭法”,禅宗讲究“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诸行”即宇宙万物,世间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这些事物,一切都会依照佛法,逃不过生存灭亡之规律,不注重过程,其结果均为灭亡。因此,事物存在的过程是无常的,时刻处在变化之中。人的生命、爱情、甚至人存在的本身都是无常的,转瞬之间,所拥有的一切都可能成为过眼云烟,成为幻影。,“雪国”中的美丽环境,本身就体现了“无常观”。雪之晶莹剔透,易消难存,充满神秘色彩,既象征了人生之短暂无常,也象征了感情之无常。当然,“雪国”中的一切均是无常的雪国中的人物的命运也处在“无常”之中。可以说,雪国中首先顿悟“无常”的人是岛村,他自始至终对于“爱情”都保持着理性,总把驹子对他的这份感情和驹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看做是一种“徒劳”。人生是无常的,命运也是多变的,因此,人的所谓的追求在无常的世界里也会变得毫无意义,甚至说毫无价值。岛村的这种顿悟,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消极的想法。这种消极的想法的产生是与岛村有着虚无主义倾向的思想有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