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3483336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董仲舒,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代表,大学问家,生活在汉文帝、景帝、汉武帝的时代,上承孔子,下启朱熹。三次应对,得到汉武帝赏识。著作: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创立新儒学体系。,一、百家争鸣,二、独尊儒术,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

2、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 春秋繁露基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一)董仲舒的新儒学,1、内容:,(一)董仲舒的新儒学,关于“独尊儒术”,来源: 内容:,以儒家宗法思想为核心,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等学说。,大一统;思想专制 ;带有神学倾向。,2、特点:,1、内容:,“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思考1: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何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

3、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关于“独尊儒术”,2、特点:,1、内容:,思考2:董仲舒新儒学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限制暴政,维护统治秩序。,4、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二、过程

4、:,董仲舒创立新儒学,从“无为”到“有为”,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汉代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和作用,“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 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关于“独尊儒术”,2、特点:,1、内容:,3、目的:,4、实质:,思考3:董仲舒的新儒学取得了怎样的地位?,5、地位:,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思考4: 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汉武帝为什么

5、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1.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统治者吸取“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大量复员士兵);,(二)“独尊儒术”的背景:,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2.汉武帝初,国力强盛,但土地兼并、王国问题、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思考4: 汉武

6、帝是如何将董仲舒的建议付诸实行,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呢?,(一)董仲舒的新儒学,关于“独尊儒术”,(二)“独尊儒术”的背景,(三)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教育上: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设立专门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 中央兴办太学; 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教育被儒家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政治上:,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一)董仲舒的新儒学,关于“独尊儒术”,(二)“独尊儒术”的背景,(

7、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教科书: 教官: 官办最高学府: 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五经,五经博士,太学,考试合格做官,凭儒学入仕,郡县立学校,儒学在民间独尊,儒学垄断教育,一、董仲舒的新儒学,关于“独尊儒术”,二、“独尊儒术”的背景:,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考6:如何评价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8、呢?,(一)董仲舒的新儒学,关于“独尊儒术”,(二)“独尊儒术”的背景:,(三)儒学成为正统:,(四)“独尊儒术”的影响 :,正统思想、文化主流; 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 禁锢思想。(消极影响),天地之物,其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乃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关于“独尊儒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9、儒术”,是为了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家的发明秦始皇根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控制意识形态,并不成功。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而无暇旁骛,终于达到了目的。他的这套衣钵,为后来很多治国者所继承.,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 朝 -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正统地位,关于“独尊儒术”,拓展延伸,1、春秋到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 朝 -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正统地位,关于“独尊儒术”,拓展延伸,1、春秋到

10、西汉时期儒学的发展,分析一定时期影响思想发展的因素。,影响因素: (1)借鉴吸收其他思想中合理成分并加以改造; (2)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 (3)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并得到其支持; (4)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5)思想家的个人努力。,关于“独尊儒术”,秦朝:尚法 汉初:道家“无为” 汉武帝时期:“有为”独尊儒术,2、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拓展延伸,分析1: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

11、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的专制。,分析2: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无为而治”思想?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出现了怎样的结果?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需要积极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原因:主观原因: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客观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结果:积极:经济恢复,国力日盛。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关于“独尊儒术”,政治:经济:思想: 军事:,中央 实行内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 地方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令郡国举荐人才,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尚法。,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

12、贩运;“重农抑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北击匈奴,派张骞通西域。,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有为”的表现。,拓展延伸,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C.性恶论 D.大一统 2、(2010天津文综)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卫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D,关于“独尊儒术”,课堂演练,3、(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

13、想的儒学 B、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C、儒家学说与权术 D、正统的孔孟学说,B,4、关于董仲舒新儒家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神学倾向 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汉武帝后处于独尊地位 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D,关于“独尊儒术”,5、(09.1泰州期末)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

14、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D,关于“独尊儒术”,6、(2009年安徽文综)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期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关于“独尊儒术”,7、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关于“独尊儒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学从创立到蔚然大宗:孔子、孟子、荀子,“独尊儒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理学(宋明)儒学的新发展(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程朱、陆王,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批评地继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单元线索:,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