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白细胞检查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82673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16.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三白细胞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项目三白细胞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项目三白细胞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项目三白细胞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项目三白细胞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三白细胞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三白细胞检查(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学一般检查,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形态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LE细胞检查,项目三 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概述,白细胞概述,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叶核杆状核,根据细胞动力学的原理, 将粒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过程划分为干细胞池(stem cell pool)、分裂池(mitotic pool)、成熟池(maturation pool)、贮存池(storage pool)、循环池(circulating pool)、边缘池(marginal pool)。贮存池的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仅有约120释放到外周血中

2、。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约50运行于血循环之中,构成循环池,另一半则附着于血管内壁而形成边缘池。,白细胞概述,任务一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指测定单位容积的外周血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检测原理 (显微镜计数法)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稀乙酸), 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和固定白细胞充入改良牛鲍(Neubauer)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白细胞数=N/4 10 20 106/L,【质量保证】 1计数误差(1)技术误差:规范、熟练的操作,仪器的校正、试剂的标准化和操作人责任心。 1

3、)器材:清洁、干燥,校准,合格试剂。 2)标本要求: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标本要求及质量保证 3)加盖玻片影响:WHO推荐采用“推式”法,此法较“盖式”法更能保证充液体积的高度为0.10mm。 4)充池影响:充池前充分混匀白细胞悬液,避免气泡。充池应避免充液过多、过少、断续,避免气泡及充液后移动盖玻片。,技数误差,技数误差,5)计数原则:计数压线细胞时,数上不数下, 数左不数右。 6)计数室内细胞分布要均匀: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时,各大方格间的细胞数不得相差8个以上。2次重复计数误差不超过l0。 7)有核红细胞影响: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可使白细胞计数结果偏高,须校正。,技数误差,(2)固有误差:

4、主要是指计数域误差(field error)。是由于每次充池后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不同 计数域误差变异系数(CV)可随计数的细胞数量增多而减小。 白细胞数量太少时(15X109L) 稀释固有误差还应包括计数室和吸管的使用次数,即计数池误差(chambererror)和吸管误差,技数误差,3)生理状态影响:运动、劳动、冷热水浴、酷热、严寒等常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增高;一日之内白细胞数最高值与最低值可相差1倍。另外,吸烟者白细胞总数平均较非吸烟者高30。最好在固定检查时间。,技数误差,血涂片上WBC密度与WBC数量关系血涂片上WBC数:HP WBC(109L)24 4 74 6 796 10 10 1

5、210 12 13 18,经验控制,成人: (410) 109L新生儿: (15 20) 109L6月2岁: ( 11 12) 109L,参考区间,10109L称白细胞增多(1eukocytosis), 4109L称白细胞减低(1eukopenia)。 白细胞数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可有变异。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中性粒细胞增减的意义与白细胞总数的增减的意义基本上是一致的。有时两者的数量关系也有不一致的情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临床意义,任务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

6、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并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 。 分析白细胞分类变化意义时,必须计算各类型白细胞的绝对值(各类型白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值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率),才有诊断参考价值。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显微镜分类法,一种是血液分析仪分类计数法。,显微镜分类法:将血液涂成薄膜,经Wright染色后,放置于显微镜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百分率。结合白细胞计数结果,可间接求出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检测原理,质量保证1计数误差 (1)血涂片制备和染色:(2)观察部位:体尾交界处或片头至片尾的34区域(3)分类计数的范围

7、和移动规律 :“城垛式” (4)分类计数的白细胞数量:计数越多,误差越小,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研讨会推荐的方案见表。,(5)注意事项: 1)观察全片:2)计数异常和幼稚血细胞:白细胞包括在白细胞分类的比值或百分率中。幼稚红细胞以分类100个白细胞时见到幼稚红细胞的数量来报告。 3)观察其他血细胞或成分:红细胞、血小板,质量保证1计数误差,2质量考核与评价 由于手工制备的血涂片细胞分布不均匀,分类计数结果变化大,很难对每张血涂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目前亦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关键在于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控制各个操作环节,尽量减少误差。,质量保证,形态识别: 杆状核和分叶核标准的不同, 单核细胞

8、与大淋巴细胞的鉴别、 染色较差的涂片, 脱颗粒的嗜碱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区分等。 凡不能识别的细胞应归为“未能识别的白细胞”。,质量保证,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方法-尚无统一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使用的参考方法是:使用EDTA-K2抗凝的静脉血,人工制成血涂片,以Romanowaky液进行染色,使用“城墙式”移动法,油镜下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当以其他分类法与此法作为标准进行比较时,需要4个熟练检验人员对同一张涂片,各计数200个白细胞(即总数为800个细胞)后,求

9、出平均值来作为各类白细胞的靶值。,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百分率() 绝对值(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 5 0.04 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 70 2 7 嗜酸性粒细胞 0.5 5 0.05 0.5 嗜碱性粒细胞 0 1 0 1 淋巴细胞 20 40 0.8 4 单核细胞 3 8 0.12 0.8,参考值,1.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及减少的定义见表.在外周血中,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一70,临床意义基本一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还应具体分析。,临床意义

10、,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年龄:,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 日间变化: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1倍。 运动、疼痛和情绪的影响:如剧烈运动可使短时间内白细胞高达35X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即恢复原有水平。 妊娠与分娩:分娩后2 5d内恢复正常。 其他:吸烟者 白细胞的生理波动很大,30%以内波动多无意义,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意义。,2)病理性:数量变化,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核右移(shih to the right):中性粒细胞核

11、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核象变化,2)病理性增多:外周血白细胞10X109L 反应性增多,可见于:A、 急性感染或炎症:为引起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球菌、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B、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在有明确病因的刺激下,出现白细胞数中度增高(50Xl09L),多以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原始、早幼粒细胞增多少见(10),常伴较明显的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其他细胞均无明显变化。,C.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以及血管栓塞

12、(如心肌梗死、肺梗死)所致局部缺血性坏死等使组织严重损伤者,在1236h内常见白细胞增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有无术后感染,与心绞痛鉴别。,D、急性溶血:缺氧及分解产物刺激 E、急性失血:消化道大量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白细胞总数常在12h内迅速增高,可达(10 20)X109L, 但此时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仍可暂时保持正常范围,待组织间液吸收回血液或补充循环血容量后,才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低。 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F、急性中毒: a、外源性中毒:化学物质或药物如汞、铅、安眠药急性中毒,生物毒素如昆虫毒、蛇毒以及植物毒素如毒蕈中毒。 b、内源性中毒:如尿

13、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子痫、内分泌疾病危象等。,G、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可出现持续性白细胞增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 其机制可能为:肿瘤坏死分解产物刺激肿瘤细胞(如肝癌、胃癌等) 促粒细胞生成因子。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破坏骨髓调控作用等 H、其他原因: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痛风及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氯化锂等。,异常增生性增多A、 白血病:,B、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症(也可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本组疾病均系多能干细胞的病变引起,具有潜在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的趋势。其特点为除了一种血细胞成分的主要增多外

14、,常伴有其他一种或两种血细胞的增生,故常有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数常在(1030)X109L。,(2)中性粒细胞减低(neutropenia):白细胞减低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低。 粒细胞减低症(granulocytopeni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成人 2.0X109L,儿童1.5X109L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 :外周血白细胞2.0X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05109L)的一种征象,(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basopenia):多无临床意义。 减少可见于过敏性休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应用过量以及应激反应等。,3淋巴细胞(lymphocyte,L) (1)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 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 成人:大于 4.0109L; 儿童:4岁以上大于7.2109L、4岁以下大于9.0109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