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优质课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479168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优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优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优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优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优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优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优质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新课导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被瓜分,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希望?,怎么办?,出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松 筠 庵,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谏 草 堂,一、公车上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一、公车上书,背景:,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时间:,1

2、895年,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县人,世称“康南海”。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主张维新变法。,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维新派”: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公车上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维新派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洋务派的主张:,学习西方的先

3、进科技和练兵方法,区别,联系比较,一、公车上书,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二、维新思潮的传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二、维新思潮的传播,时务报,国闻报,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时务学堂(南学会),万木草堂,维新派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时务报 国闻报 万国公报,强学会,万木草堂,制造变法舆论,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宣传思想的活动有哪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

4、年级 | 上册,二、维新思潮的传播,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中国西学第一康有为称赞严复的话,影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二、维新思潮的传播,祖宗之法不可变。变法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维新派:,为什么顽固派如何抗拒变法?,“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

5、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顽固派:,通过论战,使得维新运动出现了什么局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层都受其影响。,材料: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绝。,二、维新思潮的传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

6、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二、维新思潮的传播,影响: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成为许多人的信念,极大地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1.29,三、“百日维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 八年级 | 上册,三、“百日维新”,变法的背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光绪皇帝,“明定国是”诏书1898年6月【戊戌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开放言论;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打击守旧的封建文人,训练新式陆海军,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皇帝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

8、级 | 上册,三、“百日维新”,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志士,时间:1898.9.21,中南海瀛台,后党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结果: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持续103天,又称“百日维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因为他认为自己为变法图强、挽救国家命运而献出生命是光荣的、值得的,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希望用鲜血来唤醒世人。,三、“百日维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性质),具有进步和爱国的意义。2. 虽然它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三、“百日维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甲午危机,豆剖瓜分; 求变情绪,上下弥漫。 维新思想,形式多样; 变法施政,立宪设局。 定国是诏,变法高潮; 出走溅血,昙花一现。 众说纷纭,历史反思; 进进退退,誉之毁之。,三、课堂小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